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5章 追寻回声:王至诚的困惑与决策,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至诚跟着靖尧急匆匆地来到张学良就职演说的地方,白天的繁华与热闹已然消散,眼前只剩下寂寥的会场。王至诚心中疑惑,靖尧找他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哪!赵先生。”靖尧指着一位三十左右、身穿长褂、长发披肩的先生。王至诚本以为那先生会主动介绍自己,没想到他却是一位“寡言笑”的人。
他好像没看见王至诚一样,只是在低头吸烟。
“先生,您找我?有何贵干?”王至诚试探性地问道,跟着靖尧走向那位沉默的先生。
赵先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吸烟。王至诚见状,也只好耐住性子,静静等待。
过了一会儿,赵先生走近一些,手里夹着三只烟卷。王至诚原本不习惯抽烟,但也懂得接烟的规则,接最外面那根,表明愿意与对方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接最里面那根,表示在对方的关心和照顾下,自认为地位较低。看来还是拿里面的烟吧。
二人一句话不说,索性一起抽了起来。难道错了吗?
等半包烟抽完,靖尧终于忍不住问:“赵先生,您不是找王至诚吗?我帮你请过来了。”
赵先生看了看靖尧,似乎在思索。靖尧明白他的意思,主动向王至诚介绍:“赵太侔,1889年出生,原名赵海秋,曾用名赵畸,字太侔,是中国着名戏剧家和教育学家。”
王至诚微微一笑,抓过赵太侔的双手:“尊兄,生于农历己丑年,清光绪十五年,五行属土,霹雳火,虚岁31岁,适应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发展。”
赵太侔举起大拇指,显然对王至诚的推测表示赞赏:“果然厉害。”
靖尧又补充道:“别看赵先生话不多,他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和闻一多、余上沅、熊佛西、张禹九等交往深厚,共同开展了‘国剧运动’,后来又结识了梁实秋。”
王至诚对于赵太侔的背景有了更多了解。果然,像赵太侔这样的“闷葫芦”多是内藏乾坤的人。他们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待时而发。
“真巧,我们也算校友。”赵太侔微微一笑,“我比你年长二岁,山东益都人,半个老乡吧。”
王至诚接着说道:“尊兄曾渡过洋,认识一些贵人。”
“我比你年长二岁。”赵太侔看了看靖尧,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靖尧接着补充:“赵兄现在兼任济南第一中学校长和济南实验剧院院长,同时还在北京大学讲戏剧课。”
王至诚对此感到惊讶,果然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随着国民政府的变迁,赵太侔的经历也在不断丰富。他在南京的国民政府担任过外交部的秘书,参与了收复汉口和九江外国租界的活动。可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赵太侔的外交生涯戛然而止。
“今日有缘再见,有话请讲。”王至诚注视着靖尧,以为她可能在赵太侔面前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聊!”靖尧刚要离开,赵太侔却喊住了她。
“靖尧同学,今天是张学良东北大学就职演说周年庆,这么重要的大事,您打算怎么祝贺?”靖尧试探性地问。
“您说呢?”赵太侔回应,似是在试探靖尧的想法。
靖尧清晰地明白赵太侔所指的是什么:“本来我想求一幅东陵的《兰亭序》。可是现在风头太紧,您知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