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汤汤哩哩啦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千年以前,在我国古代某座城市的一条普通街道上,可能不会有商人的店铺、不会有官府的衙门、不会有烟花柳巷、不会有高门豪宅、不会有佛寺熏风,但一定会发现民间宗教信仰的印迹。</p>
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神神鬼鬼充满着崇拜和敬畏,因此,各种民间信仰极为发达。在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各地城市的保护神。城隍老爷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配角”。</p>
那么,这个城隍老爷是怎么来的呢</p>
“城隍”本义</p>
先秦文化典籍《周易》有语云:“城复于隍”,这是今天所见“城隍”两个字的最早记载。那么,“城”、“隍”最早的含义是什么呢东汉经学家许慎在其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中给出“城、隍”这两个字权威定义:</p>
城者,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p>
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p>
“城”这个字的本意是指城墙,引申为人类的重要聚居地——城市。“隍”字,则是围绕在“城”外面的护城壕,有水的就是“池”,没水的就是“隍”。正是将“城隍”联系起来而概称“城池”、“城市”之义,才能逐渐地由客观走向主观、由物质迈入精神,最终将“城隍”凝结而成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对于城市本身所蕴含着的信仰文化世界的重要象征。</p>
城隍老爷的起源</p>
关于城隍老爷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源于古书中所说的“水庸”神。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中这样说道:</p>
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于《易》,所谓‘城复于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为城隍之始。固也,然未竞名之为城隍也。</p>
所谓“蜡八”,据后世典籍记载乃是关乎农业生产的八位保护神,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后稷、神农氏等,其中排在。</p>
城隍老爷抓鬼</p>
唐代的城隍老爷不仅成为捍卫城池、守土安邦的地方神灵,而且多出一项功能:管理阴间鬼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