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顺治跑到崇祯坟前哭诉衷肠?(一),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汤汤哩哩啦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顺治跑到崇祯坟前哭诉衷肠?(一)

顺治八年的阳光只属于顺治,这是顺治皇帝在得知多尔衮死讯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去,可多尔衮的死对顺治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公元1644年10月30日,顺治成为名义上的大清皇帝。对于这个时年仅七岁的小男孩来说,一切不可能由他来做主。事实上他是多尔衮与政敌博弈的产物,是多尔衮问鼎大清政坛的遮羞布。这一点从多尔衮的头衔上可以看出来。顺治成为名义上的大清皇帝时,多尔衮是“叔父摄政王”;。由此,顺治皇帝福临产生了一种焦虑——这是文化的焦虑,也是文明阻隔所带来的焦虑。在满汉文明的夹缝中,这个叫福临的少年找不到出口,更看不到那一片奇异的风景。

至此,学习就成了顺治帝福临抵达汉文明的原动力。在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少年皇帝福临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通读了《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汉文化的经典著作,并渐渐有了汉人思维。比如有一次他看《明孝宗实录》,就学以致用,召用了尚书梁清标等人进宫做自己的政治顾问。当然,party也是经常举办的,顺治帝福临的party是个读书会,他不定期地将学士翰林们邀集到一起,谈古论今,讲古今帝王治世之方、修身之道。如此一来,顺治的行政文明很快就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一个人的进步很多时候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整个国家要与时俱进。顺治皇帝明白,制度比人更重要。在对汉文明的吸纳过程中,顺治发现科举制真是个好东西。天下人才,尽在一张纸中。由此,在顺治朝,翰林院中有许多新进之士都是他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此外,顺治十七年,顺治还将翻译成满文的《三国志》分发给满族高级干部们阅读,以从中汲取汉文明的智慧。

但事实上,顺治对满文也没有偏废。两种文明的融合于他而言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十三年闰五月初八,顺治在宫中亲自主持考试,考核那些学习满文的翰林官员。

这是一次有趣的考试,当然对某些人来说心情不是太好。比如白乃贞,这个翰林官员因为记性不好,以前已经学会的满文此番又记不起来了。他所得到的惩罚是停发工资,再学三年。但他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有两人:李昌垣和郭禁。这两个翰林官员大概是得了满文恐惧症,将所习满文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得了个零分。顺治给他们的惩罚是降三级调外用,罚俸一年。顺治在考试后还发表了重要讲话,谆谆教导各位翰林官要“兼习满汉文字,以俟将来大用,期待甚殷……俱当精勤策励,无负朕倦倦作养,谆谆教诲之意”。在这一年里,顺治还作出了一个重大调整:统一满汉文武官员的年薪。在此之前,同品级的满汉官员年薪并不一致,满族官员的要来得高。顺治此举可以说是在经济行为上向汉文明致敬。尊重,有时是要物化和量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凝魂道

昆山小虾

末日序曲

T秋风

精灵宝可梦之登神长街

一佛升天

开局女神拉我领证,激活奖励系统

给事郎

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

风尘野马

四合院:大领导是我的老政委

JJB小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