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汉族公主孔四贞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清朝唯一汉族公主孔四贞,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汤汤哩哩啦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朝唯一汉族公主孔四贞
今北京西三环“公主坟”埋着清朝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孔四贞。</p>
清皇室怎么会赐封一名汉族公主呢</p>
这其间还有一段历史渊源?</p>
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明末降清,顺治初年封为定南王,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将。顺治七年,孔有德率清军打到广西,杀了宁死不降的南明东阁大学士瞿式铝,从此驻军桂林,镇守广西。</p>
顺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跃在西南的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余部——大西军,北伐抗清。起义军在李定国率领下,打到广西。虽然孔有德对援军的到来还抱有一线希望,但他必须做最坏的准备——万一援军未到桂林就已经陷落,他本人作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国理所当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没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须趁李定国的军队还未包围桂林,把后事安排妥当,否则就真的来不及了。</p>
同父母的生离死别就发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败而归的孔有德把两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对两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国的决心,希望两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暂避一时。但两位夫人不肯合夫而去,最后决定由两个保姆带着孔廷训、孔四贞随同难民一起逃到城外乡间。逃到城外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两位保姆就各自带着一个孩子去寻找避难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两个保姆带两个孩子在一起的确很扎眼。就这样,孔四贞同兄长也分开了,而且永远地分开了。</p>
就在孔四贞和兄长逃出城的京以上各官往迎”,“往东京时,仍令诸王大臣会送,给银四千两遣坟,工部立碑”。接着,又派礼部侍郎恩格德给孔四贞另送去白银二万两,供她日常生活之用。</p>
孔四贞接受赠银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归葬东京,但臣兄既陷贼营,臣又身居于此,若将父骸送往东京,孝思莫展,请即于此地营葬,便于守视。”顺治帝欣然允诺,不但将孔有德安葬在京城,还以“定南武状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成了清宫中的一名公主。</p>
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去,桂林的王府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灵柩中的父母与孔四贞虽然近在咫尺却已是生死两茫茫。她又想起母亲叮嘱保姆的话:“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下场有今日也。”</p>
这话是对兄长说的,可兄长已经成了俘虏,“苟脱于难”的恰恰是她这个女儿。男儿“一生驰骋”下场如此,两位母亲的下场何尝不是如此。父亲已经在口头上把她许配给孙龙之子孙延龄,将来跟着孙延龄驰骋南北,也难免像两位母亲一样。经过一路的思索,孔四贞对自己的未来已经安排妥当:在办完父母的丧事后就出家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吃斋念佛,日日诵经,不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p>
其实孔四贞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也许是她的六根未净,也许她作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对于在广西喋血而战的将士还是一面旗帜,她不仅未能遁入空门,反而被召进了宫门。年轻的顺治皇帝与母亲孝庄皇太后接见了孔四贞,如此浩荡的天恩是孔四贞能拒绝得了的吗</p>
有缘无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