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京城才子初少年
文心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京城才子初少年,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文心尧龙,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荣府那里的情况,贾瑛也逐渐摸得差不多了,和原先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
荣国府大房的贾琏娶的依旧是王熙凤,二房这边的贾珠早年因病离世,只留下寡妻李纨和幼子贾兰相依为命。
剩下的贾宝玉年岁倒是比贾瑛要小上一些。
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宠溺之下,贾宝玉还未经历后来的诸多风雨波折,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内宅之中,而其余三春年纪也都尚小。
这一场红楼的大戏也在逐渐拉开帷幕。
一切看似按着既定的轨迹前行,又不知在何处已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
说来也颇为有趣,虽然贾瑛踏入红楼已有数载,宁国府和荣国府相距更是只有一条街的距离。
但他愣是至今还没有空子去西边瞧上一瞧,只是在族祭的时候与贾政贾琏几人碰过几次面。
早年因为贾敬信里特意的嘱托,贾瑛只当是其担心自己年纪小,会染上不好的风气,不愿让自己到处溜达。
代入一下贾敬的角度看来,荣府长房和二房之间那些兄弟相隙的龌龊事情确实有点入不了这位科榜进士的眼。
之后贾瑛又忙着跟在裴之宜身边进学,回府的时间就更少了,荣府那里就更没有机会了。
贾瑛轻轻放下手中书册,抬眸望去,看着窗前负着手沉思的裴之宜。
他眉目间满是关切之意,轻声开口提醒道:“秋雨寒凉,先生可千万注意身体,莫要染了风寒。”
裴之宜似是被这声音从沉思中唤醒,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贾瑛。
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感动,回想起贾瑛初次登门时,稚嫩的面孔上也是这般恭敬谦和。
当年裴之宜决意收贾瑛为徒,除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匿缘由,然而更多的却是被贾瑛小小年纪的才情与品性所惊叹。
裴之宜这才不忍明珠蒙尘收下贾瑛。而这些年贾瑛的表现更是让裴之宜暗自欣喜。
从跟着他的第一天开始,每日念四五十页书,各种古赋时赋只消五六遍便能背上来。
寒来暑往从不间断,这等毅力更是远超同辈之人。
至于蒙学读物贾瑛更是早早的便烂熟于心,魏晋以下历朝古今体诗皆有涉猎,因此裴之宜很早便给他上了四书。
有时候甚至新书都不用他多讲,贾瑛自己便会看注解。
探讨经义时贾瑛阐发的那些独到见解,更是经常令裴之宜都觉得眼前一亮。
看着面前自己的得意学生,除了外貌品相是一等一的出落,更难得的是心性沉稳谦逊。
裴之宜心中一阵感叹,眼神微微有些复杂,老朋友你真是给我送来一个好苗子啊!
只可惜是那宁国府出来的后辈子弟。
裴之宜笑着摇了摇头道:“无妨,这秋意虽凉,却也能让人清醒几分,为师不过是触景生情,一时恍惚罢了。”
贾瑛起身移步至一旁的几案前,几案之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精巧的铜制手炉。
他又从下方抽屉中取出两个荷花香饼焚上,合好盖子递给裴之。
随即笑着道:“先生,您身体一向不好,拿着手炉多少也暖和些。”
“若是因这秋寒冻出病来,师母那里怪罪下来,学生可就惶恐不安了。”
裴之宜接过手炉也笑着道:“你休要胡诌,你师母见了你便喜欢的不得了,平日里也总念叨着你,又何曾怪过你。”
贾瑛微微欠身,脸上挂着谦逊的笑意,垂手而立。
他轻声回话道:“先生和师母待学生恩重如山,学生不过是尽些微薄心意罢了。”
“只是见先生方才伫立窗前愁眉紧锁,似乎有什么心事?”
裴之宜听闻贾瑛之言,先是微微一怔,似是被这孩子的敏锐与关切所触动。
片刻后他缓缓摇了摇头道:“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不久前为师接到圣上旨意,怕是不久后便要蒙圣上任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