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前车之鉴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前车之鉴,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内燃机驱动的耕地机在田野里欢快地奔跑着,农民们操作着这些机器,耕地的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需要几天才能耕完的地,现在一天就能完成。
而且,各地的技术员通过对土壤的检测和分析,为农民们提供了精准的种植方案,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让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这新机器就是好啊,干活又快又轻松,而且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还好。”一位纺织女工开心地说道。
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们操作着先进的机器,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纺织厂中,自动化的纺织机快速地编织出精美的布料,产量比以前提高了数倍。
钢铁厂在 AI的帮助下,改进了冶炼工艺,生产出的钢材质量上乘,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另外还有不少化工厂,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开始在各处建造。
“有了火车和电报,咱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以前进一次货要花很长时间,现在几天就能搞定。”一位商人兴奋地说道。
虽然目前只有长安到洛阳一条火车线路通车,但是其他线路都在紧急修建中,比如长安到兰州,长安到太原,洛阳到扬州等。
商人们通过电报就能快速了解各地的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火车和蒸汽运输船,运输货物又快又便宜,商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长安的东西两市比以前更加热闹,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品琳琅满目。
“以前觉得宇宙很神秘,现在通过这些先进的望远镜,能看到好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真是太神奇了。”一位太史局的官员感慨道。
太史局的官员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新的天体和星系,不再靠着眼睛观察星象。
工部地理官员绘制出了更加精确的地图,对大唐的疆域和周边地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还有很多世家子弟,驾驶着装备先进设备的船只,驶向更远的海域,开拓新的贸易航线,为家族寻找新的出路。
出海也只是这些世家转型的一种情况,除过被惩罚过的郑氏和卢氏,其余世家纷纷转型到商业和某一种工业,还有不少子弟去学习相关技术。
这些都是李世民给这些世家的出路,重要的是现在由朝廷指挥世家做事,不再像以前一样,被世家随意摆弄。
主要还是归功于大唐军队,由于粮食增产和商税大幅增加,军队逐年在减少府兵编制,开始增加招募的士兵。
朝廷指挥部队多次救助百姓,改变了百姓和部队之间的关系,让募兵变得十分容易。
还有李蒙一直没有外出,夏洛就开始成了李世民的军事顾问,军队也在逐渐改制。
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投入使用,军事演习不断举行,模拟各种战斗场景,让士兵们的战术素养和战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还震慑住了周边各个国家,他们在元日前纷纷派遣使者,献上厚礼要求归附大唐。
元日的长安,暖阳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
百姓们穿着用新机器制作的新衣,色彩鲜艳、款式新颖。
这些衣服不仅好看,而且舒适耐用。
走在街头,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
“今年这元日,可比往年热闹多了!你瞧瞧这衣服,做得多精致,穿在身上可暖和了。”一位老妇人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
“是啊,多亏了冯翊郡王带来的那些新玩意儿,咱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咯!”旁边的人点头赞同。
突厥使者阿史那隼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曾经,突厥以骑兵称雄草原,可如今站在这大唐的土地上,他才真切感受到双方实力的悬殊。
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百姓们穿着用新式机器制作的精美衣物,面料考究,款式新颖,这在突厥是难以想象的。
“大唐的繁华远超我想象,”阿史那隼低声对身旁的副手说道,“单看这百姓的穿着,就知道他们生活富足,国力昌盛。”
他们路过一家店铺,里面摆放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有能自动行走的机械人偶,还有能精确计时的钟表。
阿史那隼拿起一个机械人偶,端详着,眼中满是惊讶:“这些精巧的物件,我们突厥从未有过。大唐的科技竟如此发达,真是不可小觑。”
一旁的回鹘使者也连连点头:“是啊,听说这些都是大唐在冯翊郡王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咱们得好好见识见识,回去也好向大汗如实禀报。”
到了上元节,长安更是美得如同仙境。
大街小巷挂满了造型各异、光彩夺目的花灯。
有仿照飞机、火车造型制作的花灯,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会腾飞、开动;还有能自动变换图案的花灯,一会儿是娇艳绽放的牡丹,一会儿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巨龙,引得百姓们阵阵欢呼。
吐蕃使者松赞德吉穿梭在人群中,望着这些神奇的花灯,不禁感叹道:“大唐的智慧令人钦佩。这些花灯不仅美观,还蕴含着先进的技术。相比之下,我们吐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哼,”阿史那隼虽然心中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唐如今的繁荣昌盛,确实让人心生敬畏。我们突厥以往与大唐为敌,真是不明智之举。”
想起大唐的军事力量,阿史那隼更是忧心忡忡。
之前,大唐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投入使用,军事演习不断举行,那强大的军威让突厥胆寒。
“那些飞机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坦克如钢铁巨兽般驰骋,我们突厥的骑兵在它们面前,优势全无。”阿史那隼眉头紧锁,一脸凝重。
松赞德吉也深有同感:“我们吐蕃也是如此。大唐的军事变革让周边各国都感受到了压力。这次归附大唐,才是正确之举,否则就会亡国灭种,那东瀛倭国就是前车之鉴呐!”
在朝会上,各国使者齐聚一堂。
松赞德吉率先献上吐蕃的珍贵特产——精美的藏毯和上等的麝香,恭敬地说道:“大唐之昌盛,举世无双。我吐蕃愿归附大唐,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与大唐永结友好。”
阿史那隼虽然心中仍有几分骄傲,但也不得不低头:“大唐的强大有目共睹,我突厥愿向大唐称臣,只求能在大唐的庇护下发展。希望大唐能不计前嫌,接纳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