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滩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科举征途:考场失意情场得意,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跑滩匠,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铁船往昔在北京景山学校任教时,便是备受赞誉的优秀教师,回到老家后,在四川老家的悠悠九载时光里,李铁船因儿子尚处年幼懵懂之期,加之诸事繁杂,基本上未能抽出专门的时间悉心教导儿子。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因语言不通以及风土人情各异等多方面因素,他不得不亲自挑起教导儿子的重担,成为儿子的授业恩师。

李铁船在县衙处理完县令公务的闲暇之余,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李准的教导之中。他的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每当出门公干或者下乡体察民情之时,他总会在马背上构思创作格式文章,每月这般产出的文章便有三至五篇之多。待回到衙门之后,他便会将这些文章细细地讲给李准听,着重要求李准熟读文章内容,却并不强制他背诵。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书籍,他更侧重于让李准研习历史典籍,诸如《纲鉴》《易知录》等,在他看来,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儿子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李铁船对儿子的学业要求严格且细致,他要求李准每日抄写《纲鉴》《易知录》二三页,同时还要抄写《说文解字》一二篇。他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对这些古文,你不必像小孩子那般死记硬背,背得滚瓜烂熟,关键在于用心去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且认真抄写一遍。只要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这些字词自然而然就会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之中。”

在老家邻水前来相伴的业师黄俊三的陪同下,李准师徒二人满怀憧憬,踏上了北上求学考试的漫漫征途。他们先是乘坐海船从广州出发,船儿在浩瀚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向着天津进发。经过数日的漫长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了天津。上岸之后,二人又换乘马车,向着心中的京城 —— 北京,继续进发。马车内,李准与黄老师热烈地交谈着学习心得,分享着彼此对北京的无限憧憬。车轮滚滚,一路颠簸,终于,他们抵达了北京,住进了钱粮胡同西口大佛寺后的少轩太史之家。

少轩乃是四川宜宾人士,进士出身,与李准的父亲李铁船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在少轩家中,时常会有四川老乡前来,为李准的学业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其中,有泸州进士兵部主事高蔚然,还有顺庆府南充进士礼部主事何云骠等。他们或是在静谧的书房里,与李准一起深入探讨学问的奥秘,或是在清幽的庭院中,娓娓讲述自己的从政经验以及独特的学习方法,李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一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庭院之中。少轩伯伯满脸热情地对李准说:“贤侄,你既然前来参加科举考试,那就得透彻明白考试的规矩格式。” 李准闻言,立刻恭恭敬敬地虚心回答:“伯伯,大清的考试格式为八股文,八股文的名称源于其独特的格式,它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每一段都要采用排比对偶句,各段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对偶关系。”

少轩伯伯听后,满意地连连点头,高兴地说:“说得好!每一段都要按照特定的句式和字数来书写,丝毫不能随意增减,同时还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讲究平仄声韵的和谐搭配。”

李准微微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但八股文在形式上过于刻板,严重束缚了个人思想和创意的自由发挥。在我看来,文章写得美观潇洒固然重要,可作者能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更为关键的。”

少轩伯伯听后,深有同感地点头笑说:“确实如此,洋务共和运动人士,像袁世凯、张之洞等,都在积极上书,强烈要求彻底废除八股文这一考试格式。”

李准一听,顿时兴奋起来,急切地问道:“伯伯,那我能赶上这一变革吗?”

少轩伯伯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依我观察,八股文虽然已然走向没落,但真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恐怕还得要 10 年之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求生:榜一她每时每刻都在赚钱!

桃子冻雪人

荒野淘金客

康一沐

我青梅和未婚妻又双双吵起来了

九霄中的羽毛本尊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闹革命

东木木山

带着游戏角色来凹凸世界

爱吃椒蒸鲈鱼的秦命再

快穿: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好孕连连

云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