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称霸诸侯,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势必成功,”董因肯定地说:“公子乃晋国人心之所向,如今可说是胜券在握,公子登位后,必能称霸诸侯!”
“好!”重耳豪情万丈地说:“那你就随重耳出发吧!”狐偃站在岸边,望着河水滔滔东流,不觉又一次思潮起伏。他跟随重耳十多年了,也做过几次令重耳不快的决定,他担心重耳为君后,会算旧帐。现在渡河在即,胜利在望,他觉得自己该急流勇退,以保全身家。他把祭祀用的玉璧交还给重耳,说道:
“老臣背着马笼头与马缰绳,跟随公子巡行天下,这其间,老臣犯了许多过错,老臣不愿来日因此而死现在大军即将过河,公子前途无碍了,就请允许老臣离开吧!”
重耳接过玉璧在手,听完了狐偃的话,非常骇异。他睇视着狐偃那苍老黧黑的脸孔、佝偻的脊背,以及在寒风中颤动的银须白发,忽然在心里自问:舅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老了?重耳百感交集,泫然道:
“舅犯,你跟着重耳十九年,受尽苦难,尝遍艰辛。你磨破体肤,饿坏肚肠,受尽羞辱。重耳意志消沉之时,若非舅犯砥砺,重耳怎会有今天?舅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社稷,否则咱们又何必受这么多罪、吃这么多苦呢?今天渡过河去,胜负未卜,吉凶难料,国家需要治理,百姓需要安抚,舅犯却要抛弃重耳,隐退草野,舅犯难道怕重耳会因过去的不快而心生报复吗?舅犯,重耳感激你都来不及了,怎会……怎会……唉!舅犯实不该疑心重耳啊!”
狐偃听了,五内滚烫,他双眼地注视着重耳,久久无语。重耳举起那祭祀用的贵重玉璧,发誓道:“舅犯,重耳愿以此河立誓,重耳与舅犯同心,请河神作证。”说毕,把玉璧扔进了黄河。
狐偃非常感动,立即跪下叩谢。
介子推亲眼目睹这一幕,深感痛心,不屑地自语道:
“这是上苍送公子回国,子犯却以为是他一人的功劳,他这样向公子邀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介子推是不愿与他同朝为官的。”
金鼓声声,骤然响彻云霄,一时间,千舸争流,冲向对岸。重耳和狐偃、赵衰、胥臣、先轸、魏武子、颠颉等人,渡过黄河。重耳才刚登上陆地,就有探子来报:晋怀公随着吕省、郄芮等人,率领大军前来迎战,已到庐柳(山西临猗县境)。而且在庐柳之前,令狐,白衰与桑泉三邑,皆组成了前沿要塞,阻挡住了秦师的东进!护卫着令狐。
重耳命魏武子跟随董因,前往三邑招降守将。三邑守将得知重耳的使者来到,马上开城迎接,并归顺了重耳。
重耳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收取三个城池的消息传开。逼近庐柳的晋怀公听了,大惊失色。他知道民心与军心皆心向重耳,便带了几个随从,连夜逃往高梁(山西临汾县境)。
秦穆公派公子扎到晋军中会见吕省与郄芮,他要求吕、郄二人退兵到郇邑(音荀邑,山西临猗西南),并迎接重耳回国为君。吕省、芮召集诸位大夫商量。栾枝带领许多将领,说道:“咱们愿迎接重耳公子归来。昨天夜里,已有甲士暗中去迎接重耳,可见人心所向啊!”
吕省、郄芮迫于时势,只好同意大军后撤,接纳重耳。狐偃与公子扎到郇邑与吕省、郄芮签订和平盟约,迎重耳回国为君。次日,重耳进入绛都,派人到高粱杀了晋怀公姬。
又过了两日,周襄王派太宰与内史兴向重耳颁赐诏命。晋国的大夫们与重耳都来到边境,迎接周天子的使者。内史兴为重耳选定吉日,准备登基。
到了登基这一天,重耳在祖庙武官(即武公庙)接受周天子的任命,设立了晋献公的桑主(桑木做成的神主牌),安排祭祀,由周太宰主持仪式,重耳着玄色礼服,戴深色礼帽进入武宫,祭拜了先祖与先君晋献公。
太宰代表周天子赐给重耳诸侯冕服,内史兴赞唱礼仪。重耳经三次辞让后,接受了诸侯冕服,史上称为“晋文公”。晋文公重耳特地设立晋献公的桑主,以示他所继承的是晋献公遗留的君位,意即,他不承认晋惠公和晋怀公的君位。
内史兴回朝向周襄王奏道:
“必须善待晋国。其君接受王命时恭谨,执行礼仪时得当,来日必称霸于诸侯。”
晋文公即位不久,吕省与郄芮二人密谋,打算在乙丑日火烧晋文公的寝宫,趁晋文公仓皇逃出之时,再加以杀害。结果,这阴谋却被晋文公知道了。晋文公密传狐偃进宫,把吕省、郄芮的阴谋说了,再将因应之策交代一番。
到了夜里,晋文公从小路乘着驿车到秦国王城(陕西大荔县东),悄悄地与秦穆公会面。晋文公把郄芮、吕省的阴谋叛变的事说了,并与秦穆公商定除去吕、郄二人的对策。
到了乙巳日,晋文公的寝宫果然起火,吕省与郄芮没看到晋文公逃出来,心想事迹败露,惶惶然地逃到黄河边去。他们在黄河边上遇到了一位秦国谋士,二人惊惶之际被诱骗到了秦国,不久便被秦穆公下令暗杀。
晋文公亲自到秦国将怀嬴迎回晋国,秦穆公派了三千名甲士
一路护送;不久,翟国国君也把季隗送回晋国,但请求让晋文公的儿子伯鲦、叔刘留在翟国;齐国公主叔姜接着也来到晋国,公子姬欢也跟着来了。
晋文公回国后,施展长期深藏于胸臆之中的政治抱负,他的师傅改革家郭偃贡献良多。根据历史记载,晋文公做了不少事,例如:革除晋献公、晋惠公时期的弊政,减免赋税、布泽于民、弃置禁令、广开国库、救济穷困、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奖励发展农业、提倡互助、节省开支;他推举贤良、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纯朴的德性;他制定官员规章,一切依法行事,并奖励功臣,表扬有功勋的旧族。
晋文公的经济政策和讲法重德的政策,使晋国农地丰收,工商繁荣,军力强盛。晋文公执政不到一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天子派特使向秦晋两国告急,这才揭开了晋文公尊王攘夷、称霸中原的序幕。接着,晋文公也预见自己成为晋侯之后,晋楚一战,已不可避免。后来,晋楚之间爆发了“城濮大战”,这一战不只决定重耳霸业的成败,也决定了晋国和周王室的存亡……
6
晋文公元年(公元前六三五年)冬天,周王室发生了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姬带联合翟人进攻周室,王军大败,周公忌父等三名大臣被俘。周襄王逃到郑国的泛地,并派人分别向秦、晋告急。秦穆公闻讯,亲自率领军队赶到黄河边上,准备过河勤王,讨伐姬带。
晋文公登位后,一心想要获得诸侯的尊敬与拥护,如今周室内乱,“勤王”正是最好的机会。于是,晋文公以姬姓王族的身份,派人辞谢秦穆公。接着,晋国大军便打着“尊王”的旗号,向京都出发。春寒料峭,晋文公亲率上、下二军,在寒风中向京都挺进。上军在温邑(河南温县)击溃了姬带的叛军并俘虏了姬带。姬带被押到隰城,周襄王下令将他杀了;至于下军,则到郑国迎回周襄王。晋文公护送周朝天子回到京都后,周襄王设宴款待晋文公,赐给甜酒酿、祭肉、布帛,并赐予南阳、阳樊、洹、原、州、陉、浠(音吃)、组等八邑。
晋文公以前流亡在外时,就相当重视楚国的军事动向。楚国的势力已严重侵入北方,汉水流域上的许多姬姓小国,全被楚国消灭了,陈、蔡两国和楚国结盟,郑、许、曹、卫、鲁等国家,也都先后与楚国结盟。楚国击败了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后,在睽、和两地训练军队,集结大量兵力,准备进攻中原,问鼎周王室,取而代之。
晋文公三年,齐、宋二国不肯事楚,而与晋国结好。鲁僖公亲自带来楚国军队攻伐齐国,攻占了谷邑(山东东阿)。
楚、宋一向是中原争霸赛的仇敌,宋襄公于泓水一役,中箭饮恨;楚成王又派遣芈子玉向西攻宋,大败。第二年冬天,楚成王亲自率领陈、蔡、郑、许等国联军,再次进攻宋国,包围了宋都商丘。商丘告急,宋襄公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见到楚国特使后,下定决心要挫挫楚国的锐气,如果任其侵伐中原,各诸侯国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晋文公于是召集了群臣,共商对策。先轸率先说:
“咱们应报答宋国对咱们的恩惠,解救宋国百姓。晋国在诸侯国之间取得威信、奠定千秋霸业的机会来了。”
“老臣认为应该攻其必救,”狐偃紧接着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归附,楚侯不久前又在卫国娶妻,假若攻打曹国、卫国,楚国必定立刻移师,以援救这两个国家,那么自然就解除了对宋国的包围。”这是打曹、攻卫,援救宋国之计,晋文公认为是好计。为了这场取威定霸的大战,晋文公把上、下二军扩大为上、中、下三军,以“中军元帅”指挥三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元帅”一词。次年春天,晋文公向卫国假道伐曹。曹国在卫国东南边,晋军从卫国到曹国,路程最近。先前对晋文公无礼的卫文公已经死了,其子卫成公投靠楚国,不答应让晋国借道。晋国于是渡过黄河,从南面进攻曹国。
晋文公五年春天,先轸率领的下军攻占了卫国的五鹿,也就是晋文公被农夫丢掷土块的地方。没多久,晋文公又攻下了敛盂(河南濮阳东南),并在此地和齐昭公缔结了盟约。
卫成公畏惧晋国,想离弃楚国,加入齐、晋联盟,但晋文公不允,卫成公只好继续巴结楚国。后来,卫国朝臣合力赶走卫侯,以讨好晋国。
晋军进攻曹国,遭到曹军顽强抵抗。晋军攻打城门,难以突破,死伤了不少甲士,曹国把晋军的尸体吊挂在城墙上。晋文公闻讯大怒,立刻命令军队开拔,驻扎在曹国祖先的墓地里。曹共公担心晋国军队挖掘曹国先君、先祖之墓,赶紧命人把晋军尸体装入薄棺,推出城门。晋军见城门打开,立刻蜂拥而入。
曹国城破之日,晋文公特令不许侵犯僖负羁一家,也不许伤害僖负羁的族人,以报答当年他赐饭赠璧的恩德。
颠颉听到晋文公的命令,瞪起了牛眼睛。退朝之后,对魏武子发牢骚说:
“我等随公子流亡了十九年,四处征战,艰苦无比,僖负羁只给
一顿饭,那算得了什么?”
“不能杀,那就烧!把他家给烧了!”魏武子也生气地说:颠颉、魏武子果然纵火烧了僖负羁的家。魏武子在纵火时,还被大火烧伤了胸部。晋文公得到消息,顾不得生气,马上派人救火并慰问僖负羁一家。
晋文公以德治民,以法治国。魏武子、颠颉违反他的命令,理当斩首;但他一想到这两人跟着他流亡了十九年,实在狠不下心来。晋文公内心痛苦极了。他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别的办法,最后仍旧依照“违抗军令”之罪,斩了颠颉;对于受伤的魏武子,他更下不了手。于是他决定先派人去看,如果魏武子伤重将死,那就判他死罪;如伤势还轻,那就免其一死,革去车右之职,以正军纪。
魏武子得知晋文公派人来看他的伤势,赶紧用布条扎紧胸部,为了表示自己伤得不重,魏武子步履轻快,神色自若地出来见使者。晋文公听了使者的报告,便饶了魏武子一命,只革去他车右一职。
7
晋国大军打败了曹国、卫国之后,包围宋都商丘的各国联军仍未撤去,宋成公赶紧又派人到晋国军中告急。晋文公立刻召集各军将领及谋臣到中军帐中议事,他对大家说:
“显然咱们攻曹、卫以救宋之计,并没有成功,以楚国为首的陈、蔡、郑、许等五国联军还包围着商丘。宋国与晋国一向友好,晋国不能见死不救,但晋军若出兵救宋,大概只能孤军奋战,因为齐、秦等国不会为了宋国,劳师动众地前来。晋军独力与五国联军相抗,将会损失惨重,不知诸位大夫有何良策?”
帐中寂然无声,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元帅先开口道:
“主公,臣下有一计,可以让齐、秦二国出兵,与晋军并肩作战。咱们可以叫宋国赠予齐、秦二国厚礼,请求齐侯和秦侯出面调解,劝楚国解除对宋都的包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曹侯捉来,再把曹国与卫国的土地割让一部份给宋国,这时,曹、卫必定向楚国求救,楚侯得知,必然继续包围宋都,齐、秦二君受挫,便会与我共同出兵,对抗楚军。”
重耳认为此计可行,依计行事,立刻派人至宋国。
齐国和秦国接受了宋国的贿赂后,出面请求楚国罢战。楚成王看在齐、秦两个大国的面子上,正思量着要撤去对商丘的包围。这时,曹、卫两国的特使相继来到,向楚成王告曹共公被晋军俘虏,曹、卫的国土被分割给了宋国。楚成王勃然大怒,立刻派人拒绝了齐、秦二国的请求,并加紧对宋国的攻击。
齐、秦两国出面调解,被楚成王拒绝后,两国各派出军队,协同晋军作战。
楚成王得知自己将与齐、秦、晋三国大军抗战,颇觉形势不利,为避免无谓的伤亡,他下令撤军至申邑,同时命申叔及芈子玉各从齐国谷邑及宋国商丘退回楚国,其余军队请自行回国。楚成王特别交代:
“不可追击晋军。晋侯流亡十九年,尝尽苦头,深知民瘼,上苍为他除去了敌害;他既是上苍所安置的,我等怎能将之除去?兵书上说,两军相遇,应变之道有三:一是双方兵力相当就退回来;二是知难而退;三是有德者不可敌。这三条准则,正符合目前战局的情势。”
申叔退了兵,但芈子玉心高气傲,派出快马向楚成王请求一战。楚成王听了,脸色大变,他气芈子玉不听军令。毕竟与晋军之战将是场恶战,楚国很可能会因此一败涂地,而且,要他率军与重耳在疆场上对决,那也太冒险了。
楚成王陷入了深思,请战的将军还在等他指示。楚成王心想,楚国和齐、宋等国多次交战,牺牲了多少百姓的性命,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如今晋国很明显地也想加入这场霸位争夺战,如果楚国退让,不就让晋国称心如意了吗?楚成王越想越不甘心,正好芈子玉前来请战,何不干脆放手一搏?就这样,楚成王抱着侥幸心理,答应了芈子玉的请求,并派出精锐甲士六百名前去协助,盼望战斗力旺盛的芈子玉能取得胜利,为楚国夺得霸主地位。
芈子玉接到楚成王同意作战的命令,十分高兴。所谓“能战者,上战攻心”,芈子玉和半子西、半子上共同商议,想出了一个要让晋文公失去人心的计谋。他派使者宛春去跟晋文公谈条件,只要晋文公放回曹共公,并归还曹、卫二国国土,芈子玉将答应解除对宋国的包围。这个办法很高明,不论晋文公要不要答应芈子玉的要求,晋文公都将是输家。
子玉对晋文公的要求,在晋国朝臣中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狐偃对晋文公说:
“这等无礼的要求,主公万万不可答应。芈子玉只用一个条件解除对商丘的包围,来换主公答应他两个条件—放回曹侯,归还曹、卫二国土地。”
“这是给晋军先下手抢攻的理由!”壶叔说。
元帅先轸大器晚成,老谋深算。他想了想,觉得此策不妥,便说:
“主公,楚国的要求,可以安定楚、曹、宋三国民心与军心,主公若不答应楚军要求,就等于抛弃了宋国,晋与宋向来同一阵线,真的抛弃了宋国,主公将如何对诸侯各国交代?晋国或许将失去各国的信任。”
“这是进退两难!”晋文公沉吟道:“芈子玉的阴谋真是高明,他
一句话对三国施了恩,寡人若不答应他的要求,就等于与三国结了怨。可是,寡人若答应了他,等于晋军未战先败,诸位大夫有何良策?”
“何不使用离间计?咱们可派人跟曹、卫二国约定,就说主公将放回曹侯,并归还二国土地,只要他们把楚国使者抓起来并与楚国绝裂。到时候,芈子玉闻讯大怒,这场仗非打起来不可!一旦打起来,芈子玉为了调拨军力,就不得不解除对商丘的包围。这么一来,主公就可一计施恩三国了。”先轸分析道。
晋文公眼睛为之一亮,赞道:“果然是好计,就照爱卿说的办!”
曹国、卫国得到晋国的许诺,立刻派使者向楚国宣布断交。芈子玉果然大怒,撒去了包围宋国的军队,率大军北上,追袭晋军,以求决一死战。
晋文公见楚国军队追来,下令向后撤退。军吏对晋文公说:“主公身为一国之君,怎可避开敌国臣子?这实在是有辱君威。楚军远道追来,已经疲乏,我军若趁机攻击,楚军必败无疑,主公为何下令撤退呢?”
晋文公被触动了心绪,感慨地说:
“寡人流亡在外十九年,在楚国曾受到楚侯款待,寡人当时曾许诺楚侯,万一晋、楚两军相遇,寡人将后退三舍,避让楚军。假如楚侯不能满意,那晋国只好奉陪到底,与楚国大军一战。”
一舍三十里,晋军一连退避了九十里,驻扎在卫国的城濮(河南陈留)。楚军也到了城濮,他们占据地势险要的丘陵,将军队驻扎下来,准备与晋军好好打一仗。
8
四月里,田埂青草丰茂,一片绿茵茵的。春风吹过,传来了布鸟的叫声,一片太平景象。
但晋、楚两大诸侯国的集团军却在这里摆开了阵势,双方都准备放手一搏。
晋国战车七百辆,甲士三万七千人。中军以先为元帅,郄溱为副。上军以狐毛为主将,狐偃为副。下军以栾枝为主将,胥臣为副将。
宋成公、齐大夫国归父,以及秦国将军小子(音印),各自带了
一军驻扎在城濮,协同晋军作战。因此,晋国与诸侯联军的总兵力在
七万人左右,战车在一千五百乘上下。
晋国及诸侯军在有莘国的废墟北面列阵,晋文公亲自率领了公族军参战。
楚国令尹芈子玉也率领了集团军:中军由芈子玉指挥,是楚军主力;右军由子上指挥,乃陈、蔡二国军队所组成;左军则由子西指挥,是来自中、息二邑的军队。此外,还有西广、东宫、若敖各
六百名甲士是来自王宫的公族军,归芈子玉指挥。
晋文公见晋军在“有莘国”旧址北面安营,前方是凹凸不平的地面,南向则是一片沼泽。晋军若要进攻楚军,必须先通过沼泽,实在是险阻重重。反观楚军凭借丘陵险要的地势,安营扎寨,进可攻,退可守。由此观之,芈子玉是将帅之才,不容小觑。
当天晚上,晋文公作了一个怪梦。他梦见自己站在一块水草地上,和楚成王搏斗,两人战了几十回合,楚成王忽然扑到他身上,他仰面倒下,楚成王张开血盆大口往他的天灵盖一咬,开始吸吮他的大脑……
晋文公吓得醒了过来,满身大汗。他全无睡意,便披衣起床,走出帐外,但觉河汉灿烂,风凉如水,淡淡的月色,照着有莘氏的旧墟,苍苍莽莽,一片阒寂。
千年老桧,树叶森森,在无垠的天宇下,喃喃低语,似乎在诉说着古国遥远的故事。有莘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夏朝时,禹的父亲鲧(音滚),聘娶有莘氏之女为妻,曾经辉煌一时的有莘国,如今剩下一片废墟,兴亡或衰败,也许就在一次或两次战争中决定了。
晋文公在废墟里徘徊良久,他发现了残戟、断矛,皆已锈迹斑斑。他想起先轸曾说,“得礼者胜,得人心者胜,得天者胜。”有莘国也许就在某一场战争中衰败了,灭亡了。晋文公边想边往前走,眼前出现了一片沼泽,长满了水草,他驻足看了一会儿,便转身回去了。晋文公回到军中,派甲士去查探沼泽的深浅,在深处做好记号,以便于进攻时回避,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天色薄明,他把夜里的怪梦告诉狐偃。狐偃听了大喜,兴奋地说:
“主公,此乃吉兆。主公仰上,得天;楚王俯下,伏罪。此次战争,晋军必胜。”
晋文公疑信掺半,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吩咐三军加紧操练,并亲自校阅军容,激励三军将士。
晋文公登上有莘氏旧墟的高坡,观看陈列在城濮北面晋、齐、秦、宋等诸侯国联军的操练。一千五百乘战车,数万人的军队,阵势浩大,在操练中,时时可见长者教导少者、少者尊重长者的情形。军威壮盛,剑气如虹,戈矛如林,重耳这才放下心,满意地说:
“年少者与年长者互相帮助,这样的军队可以上战场了。”晋文公接着又下令砍伐树木,以增加作战武器。
楚令尹芈子玉,派出大夫芈子西向晋文公请战。芈子西见到晋文公,故作轻松地说:
“楚国令尹大人派芈子西前来转告说:‘请允许楚军与贵国将士角力一回,晋君只须靠在车前横木上观赏,得臣(芈子玉之字)将与晋君一同观赏。’”
晋文公眯着双眼,细审芈子西傲慢的语气,也不跟芈子西说话,只口述了自己的意思,叫栾枝代为回答。栾枝对芈子西说:
“寡君听到你的话了。寡君从来没忘记楚君的恩惠,今日二军相遇,晋国军队已退避三舍,来到这里,没想到楚国军士依然紧追不舍!既然如此,寡君只好下令奋力迎战。”
“好!明早恭候晋君大驾光临!”说完,得意洋洋地走了。晋文公调集三军将佐,再次严密审议进攻方略,并做了更缜密的部署,加强协调各军的互相配合与照应。晋文公特别重申,谁也不许违犯军令,违犯军令者由军中司马按军法惩处。
早在几天前,晋文公和元帅先轸已针对作战方案密谋到深夜。楚军右翼是陈、蔡二国联军,这两个国家都是受到胁迫才参战,加上楚国多次侵略陈国,陈国斗志并不高。晋文公与先商议后,先主攻楚军右翼,待其阵势已乱,再集中火力攻打楚军左翼,最后才迎击实力最强的中军。
四月二日这天,一场大战就要展开。
天空飘着细细雨丝,阴冷的强风从南方吹过有莘国的废墟。树木、沼泽地、道路…都显得分外清晰。
楚国中军主将半子玉仪貌伟岸,身披犀革铠甲,手执长剑,站在驷乘战车上,威风凛凛地俯瞰着苍莽的古战场。他用长剑指着旗正飘飘的晋军营垒,对眼前的将士们大声宣布:
“今天这一仗打完,晋国将永远消失了。本帅誓言捉来乞丐头重耳,以惩治他不知感恩图报,反而口出狂言之罪!”
“重耳想当诸侯伯,太不自量了!”芈子西附和道。将军子上跟着嚷道:
“让我的右翼先攻,这一仗打下来,重耳绝不会只像以前的宋侯那样,身中一箭而已,我芈子上一定要把重耳捉来砍头祭庙。”“只要攻下晋国,其它大大小小的国家根本不足为虑。哈哈哈!诸位将军,咱们三天后到绛城饮酒庆功吧!”芈子玉洋洋得意地说。
晋文公穿着铠甲,手执长剑,威武显赫,龙腾虎跃地登上了戎辂车,祈瞒在他身旁执掌着中军大旗。中军元帅先轸英姿勃发,虎虎生威,他手执令旗,登上了战车;下军的军令使来报,下军栾枝登车待命;上军的军令使也来报告,上军狐毛、狐偃已登车待命!
先轸命令下军出战。晋军下军决定先攻楚军战力最弱的右翼,秦、宋二国的军队也准备配合攻击。所有战马都披着老虎皮,甲士们都蓄势待发。
咚咚战鼓声乍然急响,晋军下军的战车如电激雷奔,疯狂地冲向楚军右翼的陈、蔡联军。车轮隆隆,马蹄叩击大地,甲士震天的呐喊,轰轰烈烈,气冲霄汉。战车排山倒海地压向陈国、蔡国的阵地,
一下子风云变色,草木染血,山摇地动。
陈、蔡联军本来就无士气,现在首当其冲,根本经不起打,他们的战马一遇到身披虎皮的晋军战马,惊恐万状,掉头狂逃。战车抢道,互相冲撞,结果车仰马翻。甲士们自相践踏,丢盔弃甲,鼠窜逃命。栾枝带着晋军下军冲入敌阵,长戟一阵猛刺,甲士们挥刀挺矛,奋勇拚杀,不消片刻,楚国右翼完全溃败。
先轸见时机成熟,下令上军依计行动。狐毛、狐偃在军中竖起了两面大旗,冒充中军。下军枝命令辎车拖着砍倒的树木,努力向后撤退。在他们身后,扬起了冲天的尘埃,乍看还以为晋国下军败退狂逃。
芈子玉见晋军一阵尘埃滚滚,下军甲士不断地向后狂跑,高兴地大喊:
“晋国下军已经溃败了,溃败了!”
伪装中军的狐毛,立刻持大旗向后退去。半子玉以为晋国下军溃败,晋文公心生胆怯而命令中军逃遁。他把狐毛的上军当作晋国中军,擂起中军战鼓,命令全军出击狐毛、狐偃的上军。芈子玉还下令,凡活捉晋文公者,将被重重封赏。
芈子西率领的楚军左军因求胜心切,贪功冒进,毫不放松地追击晋国上军。晋文公见楚军中计,命元帅先软率领中军及公族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见状,立刻回师夹攻芈子西的左军,齐军也配合上军作战。
荀林父为晋文公驾驭战车,晋文公手执长剑,站在战车上,一脸寒霜地随同公族军在阵中拚杀。
猛风呼啸,旌旗蔽空,戈戟如雪,各国联军互相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数不清的战车,东奔西突,往来驱驰,晋军团团将楚军围住。楚军的左军死伤大半,尸横遍野,许多战车进不得也退不得,晋军却仍斗志高昂,杀声如雷,撼天动地。
芈子西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一批残兵败将,拚死杀出重围,和楚军中军会合。
芈子玉这时候才知道,楚军右翼早已溃败,左翼只剩下几十个人逃回来。他急得捶胸顿足,红着眼睛,长叹一声:“天亡我也!”
芈子玉忙令人敲响金锣,收兵撤退,扔下了城濮的营垒、辎重、粮草,狼狈而逃。楚国左军及右军的残兵,见大势已去,纷纷丢下武器投降。
晋文公下令三军进驻楚军的营垒。当天,晋文公针对中军丢失大旗和左旃一事,将掌中军大旗的祁瞒以“违反军令”之由,下令斩首。晋文公并将此事通告秦、齐、宋等诸侯各国军队。
楚军大败之后,楚成王大为恼怒,怪罪于芈子玉当初不愿撒退,才导致今日的失败,一气之下派人对芈子玉说,“大夫若进入申、息二邑,将有何面目面对当地父老?”楚成王犹不解恨,还派人赐死前去向晋文公请战的芈子西。
半子玉听了楚成王的话,便拔剑自刎。这时,楚成王懊悔自己不该一时冲动,赐死重臣,又急忙派使者来赦罪。赦令送到时,芈子玉已经死了,而被赐死的芈子西在上吊时,因为绳子崩断,没有死成,刚好接到了赦免,逃过一劫。
晋、秦、齐、宋等各国联军在楚营吃了三天粮草后,才离开了城濮
一场大战烟消云散,周天子传来旨令,将亲自来到践土(河南广武),慰劳晋、宋、秦、齐联军。
9
五月十日,晋文公向周襄王敬献楚国战俘一千名,战车一百辆,战马四百匹。周襄王设宴慰劳晋文公。
周襄王用甜酒酿招待晋文公,并下令送玉帛助酒。周襄王并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伯”,并命上卿、内史颁给‘晋文侯命’册书。晋文公内心澎湃,眼里闪着熊熊火光,晋国列祖列宗所追求的目标、自己与随臣们在外流亡十九年日夜渴盼的霸业,终于要实现了,就要从周天子手上接过“诸侯伯”的任命了!晋文公忍不住一阵激动,在陛阶下跪拜、辞谢了三次,最后才接受了任命。
周襄王赐给晋文公金辂车一辆、戎辂车一辆;红色弓一张、红箭百枝、黑色弓十张,黑色箭一千枝;铁钺(音越)一把、酒勺一把,甜酒一卣(音有),虎(音奔,即甲士)三百名。周天子赐弓箭,是授予晋文公权柄,让他率领各诸侯国出征;赐铁钺,表示晋文公有权斩杀不服王命的诸侯。周襄王颁发了册书与武器后,对晋文公说:
“叔父要恭敬地服从王的任命,以安抚四方诸侯,惩治王朝的奸邪。”
晋文公又跪拜在地,答道:
“臣下谨请再拜稽首,以发扬天子嘉美的命令。”
过了两天,晋文公履行诸侯伯的职责,请各诸侯国的国君到践土,在天子的王庭里举行盟誓,并带着诸侯朝见天子。
王庭的正中庭院中,摆列着供奉天地神祗的三牲。其中一头大公牛,已经洗刷得十分洁净,晋文公命人将诸侯盟誓的简书摊放在牛背上。庭院里庭燎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晋文公与各诸侯国国君,
一起向天地间的神祗祈祷;接着,晋文公率领众人向天地跪拜。
甲士举匕首刺向公牛。鲜红的血液猛地迸射出来。晋文公率先用食指蘸血,涂在嘴唇上。接着,齐、宋、蔡、郑、卫、莒等诸侯,也跟着用食指蘸血,涂在嘴唇上,以示歃血结盟。
晋文公看着公牛背上的简书,朗读誓辞后,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等人,也一一宣读誓言:
“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之,降坠其师,无克祚国,及其玄孙,无有老幼。”
这段誓言的大意是说,要共同扶助王室,不要互相伤害,有违背此盟约者,神灵就会将之诛杀,使其军队覆灭,不能享有国家,祸至其玄孙,不论老老小小。
周天子派儿子王子虎到场观礼,并未参与歃血之盟。陈国随后也赶来参加。
到了这一年冬天,晋、宋、齐、鲁、秦、郑、陈、蔡、邾、莒等十国诸侯在晋国温地会盟。晋文公把周襄王清来,并率领十路诸侯朝见他。这一次盟会的誓辞正表达了晋文公流亡十九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一位国君的要求。
晋文公和诸侯歃血订盟,誓辞道:
“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利者,惑也。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疑妻,无以声乐妨正,无以奸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于华叶,若此者,有患无忧,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
随后,又下了一道令:
“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晋文公重耳历经坎坷,以“走为上’一计,屡屡脱险,为自己开创契机,最后终于成就了霸业,晋文公执政九年后,便离开了人世,享年四十五岁。他三合诸侯,一匡天下,留下了三章盟辞和令,足以作为千古帝王资治的通鉴。
暗线串珠布局结束了,接下来更新第二个局。希望多多关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