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残局,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十面巨鼓同时擂响,雷鸣般的鼓声震得壮士热血沸腾。上将军乐毅率先跨上骏马,巨幅帅旗紧随其后,接着三十万大军紧紧跟上,势不可挡地向着济水之西推进。
与此同时,秦国大将白起、赵国大将廉颇、魏国大将晋鄙、韩国大将暴鸢,各领十万大军,如期赶到济西与燕军会合。五国联军共推乐毅为总指挥,组织起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齐国。
济西告急的军情密报,雪片一般飞到齐潜王案上,吓得齐潜王魂飞魄散,空白的脑子半天转不出一个主意。他气急败坏,一个人在朝堂上狂叫怒喊。这些年来,他把所有忠于他的人都赶尽杀绝,留下来的那些唯唯诺诺的宠臣们早作鸟兽散。危急关头,他找不出一个谋士为他排忧解难,他真正地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想起苏秦,要是苏秦还活着那该多好。
然而一切已成过去,他只能靠自己去战胜眼前的危难了。他命令抱病在床的田触将军前来听旨,他要田触调集全国军队主力,沿济水设置防线。
”大王,齐军连年征讨,本已疲惫不堪,厌战情绪强烈,士气极为低落,臣担心。.....“田触苦着脸说。
”担心什么?快快领兵击退五国之师,此战只能取胜,不许打败,否则掘你祖坟。军士作战不力者,杀无赦!";
田触害怕湣王降罪,勉强受命点起十万精兵,奔赴济西布防。他想以济水为天然屏障,与五国之师作一次背水之战。但是,他又害怕五国联军,只在济西深沟壁垒,不敢与乐毅正面交锋。
乐毅看出田触临战怯阵的心理,下令五国联军发起猛烈进攻。齐军禁不住乐毅正面攻击,便沿着济水向北、向南逃窜。
齐军还没逃出一舍之地(每舍三十里),北边遇到秦军强有力的堵截,死伤大半。没有死的就往回逃。南边遭到魏韩联军伏击,死伤三分之二,剩下一些残兵败卒也往回奔命。
南北两股齐军刚刚会合,乐毅又发动猛攻。齐军抵挡不住,纷纷逃出壁垒,跳进济水想往东撤退。湍急的济水,一下子冲走、吞没了许多齐军将士,一些未遭灭顶的士兵纷纷泅回岸上,成了燕军的俘虏。田触见大势已去,不敢回京缴旨,只身逃脱,不知去向。
前来救援的田达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赶到济水东岸,看见部分齐兵从河对岸逃了回来,便收拢整队,重新编入自己的队伍。他发现五国联军声势浩大,他的十万兵马不是对手,便决定退兵,退守临淄保卫国都。
秦、赵、魏、韩各自分路进攻齐国的高唐、博陵、阿地、麋丘等地,攻下边城十几二十座。乐毅则独领燕军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临淄。
齐湣王闻报,仿佛五雷轰顶,惊得两眼一片昏黑。烦乱的心神尚未平静,田达又将乐毅的伐齐檄文揭了回来,看得他肝胆惊裂,魂魄飞散。
那檄文历数愍王滔天罪行之后说:
";..... 燕国兴兵,只在捕捉齐王,偿还其父辈血债,与齐国军民毫无干涉。无论兵将投诚效用,还是百姓保境自安,尽都欢迎,断无扰犯。有能擒获齐王或斩其首级来献者,赏以千金,封万户侯。檄文传告,决不食言。“
湣王看得目瞪口呆,拿檄文的手抖个不停。他一会儿想这些齐兵齐将俱是虎狼,往日自己不曾加给恩惠,倘若有变如何是好?一会儿又担心身边的人都靠不住,万一因财害命,砍了他的头去领赏,岂不死得冤枉?
思前想后都觉得临淄已非久留之地,他命内侍找来夷维、韩珉和公玉丹商量对策。夷维心不在此,只想着如何把财宝赶快转移出去。韩珉原为秦王好友,自然要暗中支持白起来伐齐。公玉丹新任司寇,资历较浅,肚子里没有多少谋略。因此议了半天,议不出一个好主意。
潜王非常失望,他现在只有逃跑一条路了。他命公玉丹立即前往楚国求救,以淮西之地作交换条件,只要楚国出兵救齐,齐国割让淮西予楚。
公玉丹奉旨走后,潜王将兵马、国事全部托付给韩珉,命韩珉与田达将军密切配合,共同坚守临淄。
午夜时分,湣王带着夷维等数十个官员、侍卫和几十车黄金珠宝,打开北门,摸黑逃往卫国。
乐毅率军乘胜前进,一路歼灭败退的齐兵,不几天就攻到临淄城郊。韩珉害怕与城俱焚,主张撤出城去。田达考虑到燕军气盛,如果坚决抵御,必发狠攻城,到头来士卒殉国,百姓遭殃,都城还要化为废墟,因而同意韩珉的主张,收拾兴图档案等贵重物品,装了几十辆马车,于当天傍晚,撤出都城向南逃去。
燕军进城,临淄陷落。
3
齐潜王一路奔逃,一路不断接到消息:兵民离叛,临淄失守,乐毅十日连下二十几城,齐国大半城池尽入燕人之手。湣王听了不禁痛心坠泪,口中喃喃不知所云。夷维等一班人劝他保重龙体,等到了卫国再作打算。
一日来到卫国都城濮阳,卫君亲到郊外迎接。把正殿让给潜王居住,一切供应都特别周到。但湣王平素骄矜惯了,一到朝堂就端起天子的架子,随从的一班佞臣,又都不知机变,结果得罪了卫国大臣。他们暗中派人抢走了潜王的辎重,撒去了太牢礼乐,三天不供应饮食,饿得潜王、夷维等人头昏眼花。
湣王又恼又愧,更怕卫君算计自己,便与夷维等几个心腹连夜逃走,宛如丧家之犬来到鲁国边关。
鲁君派使者出城迎接,滑王以礼相待,谦虚得多了。但夷维还想抖一抖威风,他问:
“你们准备怎样招待我们的国君?";
”我们将奉牛、羊、猪各十头,以隆重的礼节热情款待。“鲁国使者答道。
夷维很不满意,教训地说:
“你们怎么能用这样的礼数接待我们的国君呢?我们的国君是天子,天子巡狩地方,诸侯百官都应该退出官殿,交出钥匙,亲自拿了坐席,捧着凭几,在堂下侍候饮食,等到天子用膳完了,才退身下来听侯圣旨。”
使者瞠目结舌,跑回都城报告鲁君。
鲁君大怒,下令不准潜王一行入境。
湣王一行人只好灰溜溜地来到邹国。
刚好邹君去世,全国举丧。湣王想去吊唁,夷维没有记取在鲁国的教训,仍然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对邹国嗣君说:
“天子前来吊丧,必须坐北面南,居于正位。少主应调转方向背对灵柩,面北而哭,以便天子面南行吊。”
一席话激起了邹国群臣的无名怒火,鼓噪道:“齐王太无礼了,我们宁愿挺剑拼死。”邹君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下令关闭城门,拒不接纳。潜王等人到处碰壁,走投无路。最后仓惶回到齐国南部的莒城,躲进城中,如惊弓之鸟。他每天都问夷维,救兵来了没有?为何救兵还没到?夷维不能回答,就派亲信随从到城外探望,巴不得公玉丹马上就来。
公玉丹奉旨赶到郢都,向楚顷襄王递上一封昭王的亲笔信。楚须裹王翻开信简溜了一眼,放到一边,很温和、客气地说:“齐国有求于寡人,寡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楚国和齐国一向友好,今齐国有难,楚国当然要出兵救援,公使先生尽管放心好了。”
公玉丹没想到这么爽快就答应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便退出宫去,等候发兵消息。
楚顷裹王想起当年在齐国做人质时所受到的敲诈、勒索,一种被侮辱、被愚弄的感觉升上心来。尽管这种感觉因时光流逝早已淡忘,但由于这封信的到来,却变得越来越强烈。
他想要是那次回不了国,今日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将不是他。而他登上楚国第二十二任王位时,二百余里的淮北土地却被齐国夺走。他付出了代价,而且付得极不光彩。他一想起这件事就羞愧难当。现在好了,齐国有求于他了,他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狠狠地向齐国敲诈勒索一番!
他命内侍去请淖齿将军,淖齿是当年迎他回国继位的恩人。淖齿仍像当年那样威武雄壮,像一阵风般刮进宫来。
楚顷襄王还没把齐王求救的事说完,急性子的淖齿就跳了起来。
“大王,当年齐王趁机欺压,说不给淮北土地,就不放大王回国,气得臣差一点要去杀他,幸被令尹劝住。后来大王回来了,可是淮北土地还是被夺去二百多里。一想起这事,臣心中就有气。现在齐国遇难,居然还有脸来楚国搬兵。不去不去,大王千万不要答应这件事。”
听淖齿一席话,楚顷襄王心中有数了:这位憨直将军,性子仍与过去一样没变,他收起信简,亲切地说:
“将军有所不知,日前燕兵伐齐,曾派乐毅来约我相助。寡人虽未答应,却已暗中许其破齐。今齐被燕杀败,城池尽失。齐王急了,连连来求,恐我不肯空往,又许尽割淮西之地以谢寡人。
”但寡人若答应救齐,又怕燕军势大,乐毅善于用兵,一时胜他不得。欲不往救,又怕齐王死了,齐地尽为燕国独得。故遭将军前往,名曰救齐,实要将军相机行事。若救齐有利,即当救齐;若助燕有利,即当助燕。万万不可执于一端,空了此行。“
”这么好的计谋不早说,害得末将白劝了一番话,“淖齿咧开大嘴笑道:”快快降旨,让末将去齐国耍一要那个笨猪大王!";
于是,楚顷襄王命淖齿点起二十万精兵,随公玉丹前往莒城“救齐”去了。
潜王见楚王发兵来救,喜不自胜;又见淖齿雄赳赳气昂昂的,更加欢喜。想起相国韩珉的委琐、司马田触的叛逃,身边人没一个能像苏秦那样出谋划策,他心里就憋着一股气。他一不做二不休,免去韩珉相位,夺了田达将军的职,拜淖齿为相,将齐国朝政、兵权尽付其掌管。
他这一举动、重重地打击了仍然忠于他的权臣:韩蔬公开投奔秦国,达扔了兵权撒手不管,连公玉丹也不想效命了。但是,湣王对此不闻不问,他觉得有了淖齿就足够了。
他天天催促淖齿出征,为他收复失地。淖齿说他新来乍到,情况不明。他要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势,才能制定反燕计划。看完各地送来的军情密报,他惊讶地发现,齐国只剩莒州、即墨一城了,其余的尽为奏赵魏韩、燕五国占领。他意识到欲以一城之力,去恢复那七十余城失地,是不可能的。
指王又来催战,淖齿有点不耐烦劝走滑王后,他坐在堂上想:“为今之计,唯有暗通乐毅,计杀齐王,与燕国平分齐地,方是楚王之利。若再有机会,叫乐毅奏知燕王,立我为齐王,则杀齐王之利,又变为我淖齿之利了。”
算计妥当,淖齿端出笔墨,写了一封密信,差一个心腹将佐,秘密送到临淄呈给乐毅。
乐毅接过信简,拭目读之。
乐大将军台鉴:
本将辉名为奉楚王之命,统领二十万大兵嫩国,实因燕王曾乐将军至楚约伐齐。楚王虽未发兵助,然已暗中许燕破齐。今本将军兵己在齐,不欲负燕前约故致书乐大将浑,求乐大将军转达燕王,再立约倘破蛴之后,平分地,立本将军为新济王,则本将辉当手感王,以报燕先王之耻。倘乐大将军欲尽占全齐,希图自立,则体将军又不得不转念救济燕矣何法何从,望乐大将辉裁而示之。
专祈
楚国将军淖齿顿首
乐教合上信简,沉思良久,觉得紧要关头可不能走错一步。进入齐境后,初始摧枯拉朽,所向无敌。现在欲攻占全国,感到力不从心淖齿提出合作平分土地,倒是一个好办法,但他不能同意淖齿自立为王。他担心托来使回答不确,便密遣盛庆到莒城答复淖齿说:“将军谋杀无道昏君,建立不朽功名,齐桓、晋文之业也不过如此。将军所请,正合乐将军之意,愿淖将军勿失良机,配合燕军剿灭齐国。”
淖齿大喜,在鼓阵里大列兵马,声称操练之后即出兵攻燕,请愍王检阅三军。
湣王带着夷维等人,欣然前往楚营。
到中军辕门前,不见淖齿出来迎接。正感疑惑,忽听一声喊,虎帐中跳出二三百个万斧手来,七手八脚地扭住愍王、夷维等人,就往帐中拖去。
高坐在帐上的淖齿,--见愍王那顺预傲慢样子,心里就直冒火。他骂道:
“齐乃霸国,你是霸国之君,若不昏暴,谁敢侵犯?你东征西伐,一味骄矜,重利虐民,百般无道。诸侯之师才临济西,只经一战,早已弃甲而逃。乐毅之兵刚到临淄,你并未对垒又复弃城而走。不到六个月,已将全齐断送。本将军奉楚王之命,本当中兴齐国,今见大势已去,民怨已深,故不得已而为天下除残去暴,另立新王,你须莫怪我了。”
夷维大叫:“不可不可”,力图制止淖齿妄行。憨王立于帐下,仍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夷维赶紧为愍王辩道:
“将军说齐国必亡,究竟有何根据?请将军明训,我家大王一定改悔!”说着,用眼睛暗示愍王。
潜王明白夷维之意,壮起胆子想与淖齿周旋。淖齿强按心中不断上升的怒火,问:
“千乘、博昌之间,地方百里,天降血雨,衣服都被沾污,你可知道?";
”不知道。“滑王答。心想,寡人当然知道,但偏不回答,你凭什么质问寡人:
淖齿勃然变色,又问:
”赢邑、博邑之间,土地崩裂下陷,泉水冲天而起,你可知道?";";不知道!“湣王提高声音。这是天地神祗发脾气,与寡人何干?用得着你来教训?
淖齿怒发冲冠,再问:
”有人当关而哭,急急去拿又不见人,人虽不见,却隐隐仍闻哭声,你可知道?";
“不知道!”湣王大声答道。心里不禁想笑,寡人就是一问三不知,看你能奈我何!
淖齿暴跳如雷。他推翻面前的几案,指着潘王喝道:
“天降血雨是上天警告你;山崩地裂是地警告你;有人当关而哭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而你居然不知省悟,反苟且偷生于一城,还欲作非分之想。本将军今日替天行道,看你会是什么个模样!";
夷维大骇,上前抱住湣王哭道:
”大王,快求求淖将军,留我们一条性命吧。“
湣王这才慌了神,拱手向淖齿求饶。
淖齿怒不可遏。他拨出长剑,从夷维腰背直刺进去,鲜血凶猛喷出,溅了淖齿一身。淖齿左手抓住夷维的袍服,用力一提,右手挥剑砍了下去,夷维的头飞出丈余,无头的身躯还在淖齿手中挣扎。
潜王两眼一黑,昏倒地上。
淖齿将夷维尸体扔到一边转过身来,挺着带血的剑,步步逼近湣王。
湣王醒来,看见剑尖正对着他,他凸着两颗眼珠子,步步后
退。
淖齿仰天大笑。过去潜王对他的刁难,使他怒火中烧;方才潜王对他的蔑视,使他无法容忍,怒火烧毁了他的理智,仇恨灭绝了他的人性。他激动、亢奋,他要用人世间最独特的酷刑,来对付这个骄横傲慢的齐潜王。
淖齿命刀斧手在辕门前立起绞刑架,又命刀斧手拿来绳子和利刃。
绞刑架很快竖了起来。绳子和利刃放在刑台旁。淖齿揪住湣王的头发,像提一只肥鹅一样,大步走出辕门,“冻”地一声扔在刑台上。
淖齿命刀斧手将潜王吊起来,剥下衣裳,只剩一条遮羞布,围在了两髋之间。
湣王惊恐、颤抖地求饶。
淖齿右手握着利刃,在湣王胸前划一道口子,左手伸出五指,抓住卷起的皮,“丝啦”一声,狠撕下来,潜王杀猪一般哀吼不止,吊在架上的身子活蹦乱跳。
淖齿让刀斧手学他的样,一块一块地剥湣王的皮,潜王声嘶力竭,不一会就只剩下滴滴哒哒的滴血声。.....
4
缕缕青烟冉冉升起。
烟雾后面竖着燕国始祖,先王灵位。灵前陈列三牲、宝鼎。原来被齐人夺走的宝物重器,均已运回燕国,今日全部摆在灵台上,以上告先祖先王。
燕昭王率众臣跪在灵台前,向列祖列宗泣道:
“不孝姬平得国以来,立志报先王之仇,雪亡国之恨,二十八年吊死问生,忍辱负重,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终得诸侯之助,起百万之师,直捣齐都临淄,诛杀昏王暴君,六个月下齐七十余城,被齐人所夺宝物祭器尽都收回。杀父醢叔之恨已雪,破国亡家之仇已报,国威重振,人心大快。今告于灵前,以慰列祖列宗。”
昭王告毕,与众臣拜了三拜,起来将香火插进香炉。然后对乐毅说:
“燕有今日之胜,全赖将军辅佐,寡人无以为报,唯封君之名位。”即拜乐毅为昌国君,体制同于小诸侯。
又搬出从齐国掠来的黄金珠宝、车甲珍玩,--赏给郭隗、邹衍等朝臣,和剧辛、盛庆等有功将领。
站在群臣中的毕成,见主人苏秦没被提起,就站出来禀道:";大王,苏先生知权谋而不知祸福。他月自己的牺牲,换来了燕国的胜利,大王应该隆重安葬于他,并给其子孙爵位和封邑。“
经毕成提醒,昭王立即降旨,赐苏奏之子苏代袭父爵位,封为武安君,并择日厚葬苏秦,以安抚壮士亡灵。
昭王还装了三车齐绢阿锦、三车珠宝玉器,携夫人赢姬,乘高车奔赴秦国咸阳,祝贺岳母宣太后的六十诞辰。
秦昭襄王利用母后六十大寿,大宴天下宾客和诸侯。楚顷襄王、赵惠王何、魏昭王、韩厘王、齐国代表韩珉,带着将军、宾客,携厚礼亲临咸阳祝寿。
宣太后见女婿、女儿送来的礼物,尽是从齐宫搜刮来的珍宝,不禁笑逐颜开,对昭王、赢姬赞不绝口。
南官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笙弦迭奏,钟馨频敲,处处洋溢着节庆的欢乐气氛。
是夜,南宫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坐在宝座上的宣太后,示意秦昭襄王起来祝酒。
秦昭裹王代母后致欢迎辞并赐酒,各国君王、将军和宾客们,齐声共祝宣太后万寿无疆。
接着,秦昭裹王举起巨觞说:
”太后与寡人都非常感激她的女婿、寡人的妹夫燕昭王,他的成功的报复,终于把强大的齐国打垮。寡人还特别感谢齐国诸侯鼎力相助。没有你们的参与,就没有合纵伐齐的巨大成果。
“当然,寡人也不会忘记那个被处以极刑的苏秦,尽管他曾经强烈地反对我秦国,但他所做所为,实际上都是为了我秦国的繁荣、昌盛。他的”助燕弱齐“计划,为秦国除掉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对手。由秦完成统一大业的趋势,像东天的曙光一样,已出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举起酒盅,为这一天早日到来祝福吧!";
各国诸侯、将军和宾客都举起巨觞频频相碰,互相说着祝贺的话,宴厅内杯声笑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只有燕昭王没有举觞,他望着觞中晃动的光影,五味杂陈。方才秦昭襄王的话使他惊醒,他发现,强大齐国的存在,是秦国东扩的最大障碍。齐国一旦衰败,剩下的楚、韩、赵、魏、燕,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想起将来可能被各个击破的命运,他止不住打了个寒噤。
他后悔了,后悔自己心地狭窄、目光短浅,一心只想复仇,却没有想到复仇之后会打破东西的平衡。现在怎么办?他还能挽回个败局吗?
酒平半酣,宣太后向身边内侍递了个眼色,内侍领头称是,捧起一叠布帛,走到每一位诸侯面前发放约书。
“这是什么?”楚顷襄王瞪着醉眼问道。
“请我们吃酒,还发什么约书?”暴鸢不满地说。
诸候、将军互相询问,不知奏王发约书是何含意。
“大宴诸候还有一个目的。”秦昭衰王待宴厅稍微安静后,郑重地说:“就是要你们签署友好协议,大家共尊寡人为皇帝,尊太后为皇太后。化干戈为玉帛,结束旷日持久的争战,让天下百姓都过上一个安宁、祥和的日子。”
宴厅内突然变得很安静,仿佛的有的人都中了邪似的,但很快又“轰”地一声吵嚷起来。
“圈套,这是个圈套。”廉颇带头叫道,撕毁约书,狠狠地摔在地上。
“你们不能强近我们称臣。”魏昭王壮着胆说。
“我们宁可拼死,也不原尊秦为帝。”赵惠王年轻气盛,最不服秦国以老天自居。
“宁为鸡首,不为牛尾。”韩厘王嘀咕说了一句,将约书扔到一边。
楚顷襄王娶的是秦女,他不敢乱说,也没有力量说大话,只是用慌乱的目光在宴厅内扫来扫去。
燕昭王当机立断,密嘱剧辛连夜赶往齐国,命乐毅立即撤兵回燕,让齐国有个喘息机会。
剧辛趁乱悄悄地溜出宴厅。
“走,走!我们回去。”廉颇、晋鄙等将军鼓着。他们将约书揉成一团,扔在秦昭襄王的席座前。诸候们惊恐地退回原位,廉颇、暴鸢等军都抽出利剑护着他们的君王。
“如果你们不愿这样做,那就只好来一场生死拼杀了。”秦昭襄王故作轻松地说。诸候们愕然,将军们却不以为然。
“拼就拼,这年头谁怕谁啊?”廉颇嚷道。
“要拼杀,就要几百万,几千万地死人。”秦昭襄王警告地说:“你们为何不能平静地坐下来协商,非要动起刀兵,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呢?”诸候们都被秦昭襄王问住了。
“大王,你就别再费口舌了。”白起跳上几案,挥着长剑说:“人家要拼吧!杀他个天地翻覆,鬼哭神嚎,这天下就太平了。”
宴左内突然乱了起来,诸候的脸上都现出惧色。
宣太后见诸候如此反应,知道方才的试探失败了。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勉强做了也只会适得其反。她是个灵活务实的人,懂得笼络人心的重要性。她喝住白起,训斥道:
“你怎么老想着打打杀杀呢?难道这世上除了杀戮,就再也没
有其他办法了吗?";
”哀家大宴诸候,是想让大家都为秦国看一看。“宣太后微微动听地说:”看看秦国改令是不是畅通,律法是不是严明,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国力是不是真正强大。看得佩服了,你们就会高高兴兴地来我秦国朝观了。“
宣太后这话语意缓和,诸候们都舒了一口气,宴厅内的紧张气氛也缓和了下来。
”不要再提这事了,你们痛苦地喝酒吧。“宣太后说着,转向秦昭襄王小声道:”王儿,我累了,要先回后宫歇息。“
秦昭襄王扶着宣太后,慢慢走下宝座。
各国诸侯、将军开怀畅饮,宴厅内的气氛又恢复宽松、热烈。宣太后边走边对秦昭王说:
”王儿,看来水不到,渠不成啊,我们都太性急了些。往后你要留心,多招些贤人谋士,才能完成你父王未完的事业。“";儿臣明白,“秦昭襄王恭顺地说:”儿臣定当谨遵母后教诲。“”你父王在们时,用过一个谋士叫张仪。他手下有两个徒弟,都非常有谋略。一个叫华成,张仪死后,毕成投到苏秦门下,协助助苏秦打败了齐国,成就了一番事业。还有一个叫睢子,姓范,名叫范睢,比毕成还能干。但不知他现在何处。如果王儿能找到,也许能帮助我们秦国早日实现先祖的梦想。“
秦昭襄王似乎想起了什么,却一时又捕捉不到。他只好将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上。
他返回宴厅时,各国诸候、将军都喝酩酊大醉,有的扑在几案上,有的到在席上打呼噜,宴厅内酒气薰人,鼾声一片。
秦昭襄王步出南宫,来到官外夯土台基上。台基离地面五六文高,平时这里居高临下,雄视四方。秦昭襄王站在台基上,仿佛站在崤山之颠。他向东方作半扇形的扫视,发现山东那六块土地,都在沉沉地酣睡着,他心里一阵狂喜。人们都在醉生梦死而他独醒,这太好了,他有机可乘了。
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一片鱼肚白,这是黎明到来的前兆。他想起宴席上自己说的话,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仿佛要热烈拥抱东天第一道亮丽的曙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