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黄佐断臂,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餐厅里的一张朱漆八仙桌上,已摆好了酒菜。岳飞向来节约,平时粗菜淡饭,从不奢侈。今夜接待贵客,自然酒菜略为丰盛。

岳飞命王万到客馆里请吴阶和那个少年,自己和牛皋先行到餐厅里恭候。吴阶和王万两人边笑边谈走进来了。原先随吴阶前来的那位十分秀气的少年,居然变成了一位如花似玉的绝色美女,浓装艳抹,娉婷婷婷婷地随后飘然而进。

牛皋自从夫人被金兵杀害后,整整六年过去了,并不续弦,过着一种近似苦行僧的鳏夫生活。但此时突然见到这位飘然而进的绝色佳人,也不免眼睛一亮。然而,他与岳飞都以为她是吴阶带来的爱妾,更是目不邪视。

主客五人落座之后,一青年士兵为吴阶等斟酒。岳飞则端起一杯清茶站起来对吴阶道:

“吴帅远道光临,敝司满堂生辉。岳飞患有眼疾,医嘱只适饮茶,不宜喝酒,故此以茶代酒,不成敬意,万望吴帅海涵。干!"

”客随主便,无须介意,干!“吴阶端起一杯酒,一干而尽。”我闻吴帅是位酒仙,从不知什么叫做酒醉。故特请部将牛皋、王万二位,陪吴帅和嫂夫人--多喝几杯!“岳飞接着道。

当岳飞说到”嫂夫人“三个字时,王万和那美女都低头窃笑。吴阶也笑着站了起来,正想说什么,牛皋却抢先道:

”吴帅、嫂夫人,牛皋不才,但对喝酒之道尚可凑合。来,我敬你们夫妇一杯!"

不料,那美女一反刚进来时的羞涩、拘谨,却高声叫了起来:

“错了,错了!"

牛皋顿时惊愕得不知所措,慑嚅道:

”怎么错了?"

“他是我的姊夫!”那美女指着吴阶笑道。

吴阶大笑一阵后,正色道:

“是呀,她是我那如夫人李氏的远房妹妹,乃河北雄州人氏,芳名叫李美娘,年方十七,待字闺中。她粗识笔墨,也通马枪,久慕岳帅英雄盖世,天下奇才。我闻岳帅家无财产,也无侍妾,特带她前来,献给岳帅为妾,略尽扫役之劳,万望岳帅笑纳。“

一席话把岳飞说懵了,愣在一旁,连李美娘向他暗送秋波,也全然不觉。然而,岳飞很快镇定下来,正色道:

”吴帅的一番美意,岳飞由衷感谢,但是,刘豫未除,中原未复,皇上正勤于政事,宵旰焦劳,岂是大将军安乐之时?"

吴阶向来敬佩岳飞,愿与交心,满以为送--位绝色美女给岳飞为妾,以示友好,没想到却遭到拒绝。他终是不解,便进一步劝导说:

“娶一个小妾侍候你生活,减轻嫂夫人的家务重担,这也算大将军的安乐么?我闻古代圣贤都有一妻一妾,你何必如此昔刻自己?即便你不为自己打算,也该替夫人想一想呀!"

李美娘似有一腔心绪,见自己的绝色美貌未能让岳飞动心,不禁心急如火,也不顾少女的羞耻感,竟移步到岳飞面前,双膝跪下,娇声呖呖道:

”大将军,妾闻自古英雄爱美人。莫非你嫌李美娘长得丑,不肯收留么?"

“不,不,姑娘天生丽质,无与伦比,自不消说。可是--”未等岳飞说完,李美娘以不解的口吻说:

“莫非你这位大英雄不吃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么?”岳飞见说,很是反感,但碍着吴阶的面,不便表露,只是笑笑道:

“我岳飞不是神仙,只是一位凡人,怎么不吃人间烟火?怎么没有七情六欲?我岳飞家有贤妻,已经心满意足了,无需再娶一妾累赘。望姑娘自爱自重,请起来吧!"

吴阶见状,不想强岳飞所难,便也抬抬手,示意李美娘起

来入座。

可是,那李美娘却很矜持。她继续跪在地上,竟如泣如诉地说:

”李美娘虽无倾国倾城之貌,却是洁白如玉的处子之身;虽非饱读经典的一代才女,倒也知书达理。皆因久慕大将军文武全才,忠孝两烈,智勇双绝,英雄盖世,天下无敌,姊姊、姊夫也有此意,所以不远千里迢迢而来寻觅知音,结为连理,以助大将军规复中原,灭齐抗金的一臂之力,谁料妾的一片痴情却遭到大英雄的嫌弃。看来此生无缘,我也无脸回去见我姊姊,不如眼下就死在英雄面前。“

她说完便站起来,闭着眼睛往柱子上撞去。牛皋眼明手快,一把将她抱住:

”姑娘,何苦呢?"

恍惚之中,李美娘以为抱她的是岳飞,犹如溺水时抓着一枝稻草,竟紧紧地环抱着牛皋的壮腰,吁吁地痛哭起来。

牛皋本来心肠很硬,对女子从不正眼一顾,可此时却也惜香怜玉起来,竟轻拍着姑娘的背,像哄小孩似的,轻声道:

“别哭,别哭!"

岳飞见状,灵机一动,便用商量的口气对吴阶道:”吴帅,我这牛皋兄弟,也是当代的一位英雄,曾任三郡镇抚使、蔡州知州,现官居从四品的都统制之职,眼下中馈无人,我正想为他操办亲事。姑娘既然不远千里而来寻觅知音,又不愿回去,倒不如就嫁给牛都统制为正室夫人,也不枉姑娘为女人一世。你看如何?"

李美娘见说,抬眼一看,方知自己紧紧抱着的并非岳飞,而是一位年已半百的黑将军。赶忙缩了手,站在一旁垂泪,不知如何是好。

吴阶好心好意送美女给岳飞,居然未被接纳,虽有不快,但见岳飞如此大公无私,不喜女色,更增一层对他的敬服。于是,便笑着说:

“如此最好,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呀!"

”正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呢!“王万拍手道。

”不,这合适吗?......“牛皋问道。

”合适,合适!“众人皆拍手。

李美娘本想说不愿意,但见两帅已经做主,也只好认命,听其自然了。

岳飞说完,雄鸡已鸣三遍。刘夫人依在岳飞身边听着听着,由于太累,不知不觉已经睡过去了。

5

吴阶在襄阳岳飞宣抚司里作客,一住就是两个月。岳飞和吴阶两大将,虽然年纪相差十岁,但志趣相同、官阶相当、谋略相似,探讨春秋孙武、战国吴起的兵法和南北朝檀道济的“三十六计”,十分投机,有时竟同榻而眠,结成了一对忘年之交。

五月初三日上午送走吴阶之后,岳飞当天便奉诏前往武昌,募集军队。

六月初六上午,岳飞正在行辕里向新征集的士兵谈话,忽接襄阳家报:

“姚太夫人病逝。”

岳飞闻说不禁大惊失色,只叫了“母亲”二字,便觉天旋地转,几欲晕厥。

左右七手八脚将岳飞掖生,扶至内室休息,过了片刻,岳飞回过神来,便仰天恸哭道:

“上未能报国全忠,下未能事亲尽孝,忠孝两亏,这叫岳飞如何为臣?如何为子?"

左右竭力婉言劝解,岳飞乃星夜驰回襄阳奔丧。到了襄阳,已是次日午后。岳飞抚尸痛哭,晕厥过去,许久之后才转醒过来,

岳飞悲恸万分,连哭三天,口不进一滴水。刘夫人遇事不惊,一边指挥将婆婆入敛,一边劝解丈夫节哀进食。

三天之后,岳飞和儿子岳云跣足扶榇至江州庐山守制。在动身守制前,岳飞一面命牛皋节制军队,代理宣抚司职责;一面上报丁忧,且乞终丧。

高宗闻讯,遣使前来慰问岳飞父子。但对岳飞奏请丧假却犹豫不答。

左相赵鼎向来对岳飞友善,便奏道:

“岳飞自幼失怙,全赖其母抚养教诲,方得成人。姚氏性极严肃,教子有方,尝以忠义海勖岳飞,且把岳飞背上刺着'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岳飞出外投军,留妻养母。不久河北汤阴沦陷,全家人失散。岳飞访求数年,未能寻获。绍兴二年,有人从姚氏处来,传语于飞,但说语五郎(岳飞乳名),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妪为念。如此大贤大德之母,实为世上罕见,堪称天下为母者之楷模。现在她不幸逝世,理应准岳飞奏请,以示皇上以孝治天下。“

张浚本人也是孝子,自然赞成岳飞乞丧,道:

”岳飞忠孝两全,难能可贵。如今母逝,是应该成全他对亡母的一片孝心。臣知皇上担忧岳飞告假,金齐趁机入侵。这自然是皇上英明之处。我朝还有韩世忠、张浚、杨沂中等大将可调遭迎敌。臣星不才,愿视师江上,总督诸路兵马,抗击胆敢来侵的金齐兵。望皇上勿忧。“

高宗认为赵、张二相说得有理,方准岳飞乞假终丧。

6

七月七日上午,汴京大齐皇宫的大殿里,一场御前将相会议,正在热烈举行。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讨论趁岳飞乞假终丧之机,出兵攻宋。

刘豫得到姚太夫人逝世、岳飞乞假终丧的情报,是昨天上午。他刚听到消息时似有怀疑,但到了昨天下午又连连收到几份相同的情报,才使他完全相信。

于是,他昨夜由相信而兴奋,由兴奋而一夜睡不觉。尽管有贤后钱星娘和美妃完颜柳分上下两半夜轮流侍寝,哄他入睡,而他却依然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

今日起床后,他虽然有些头昏脑胀,仍亲自主持御前会议,讨论进攻南宋的大计。

诸将相闻岳飞乞假终丧,也都欣喜若狂,无不在御前各抒己见,一致认为当前出兵攻宋是最佳时机。一旦岳飞丧假期满复出,那再出兵南侵就难了。

但也有一位大将军自始至终守口如瓶,一声不响。这位大将军就是左路军元帅李成。

他不吭声,也不是不赞成大家的意见,而是因为自己在襄阳等六郡得而复失之后,曾向刘豫提出灭宋三策,结果策策落空。

特别是第三策,向岳飞施行“美人计”,李成花了刘豫的五千两黄金,收买他的雄州同乡大美人李美娘,通过吴阶如夫人的关节,派往襄阳献给岳飞,希冀岳飞中计收留后,让她在枕边刺杀他。

谁知岳飞不被绝色美女所惑,却把李美娘转送给牛皋。这无意之间,中了岳飞的偷梁换柱之计。

而这位李美娘,当上牛都统制的正室夫人之后,得到丈夫的宠爱,又享有优渥的待遇,为自身前途计,便过河拆桥,完全放弃了刺杀岳飞的念头,使刘豫白白损失了五千两黄金。

前些时,刘豫获悉后,心疼黄金,把出馊主意的李成狠狠地训了一顿。他骂李成是周瑜嫁孙氏--------赔了夫了又折兵,警告李成今后不许自作聪明,胡乱出谋献策。

然而,刘豫却忘记了前天自己是怎么警告李成的。见李成一直不吭声,便问道:

“李元帅,你以为如何呢?"

”皇上英明,愿听圣断。“李成心不在焉地拜揖道。”好吧,朕说说吧!“刘豫高声道:”今年初,张浚在长江会聚各宋将,张榜攻击我刘豫之所为,当时我就想进兵征伐。只是碍着岳飞的蛮勇,所以未便贸然出兵。如今天助我刘豫成就大事,岳飞守丧解甲弃兵,正是我刘豫进兵东南的最佳时机。不过,我们既然是大金的藩辅国,还要发挥我们的优势,立即向金朝告急,请大金皇帝出兵援助,以便包打包胜,一举歼灭南宋赵构小王朝。“

”如果大金皇帝不愿出兵助我怎么办?“李成似乎不相信这回金朝会出兵。

”我大齐有三十万精兵,比金、宋两国都多。金出兵也罢,不出兵也罢,在这个大好形势面前,我们这回是非出兵不可的。我大齐的成败兴衰,实际上就在此一举!“刘麟果断地道。

”说得好。“刘豫点头赞成儿子的主张。接着,他下旨道:”刘麟明日就起程到燕京元帅府去!"

“儿臣遵旨!”刘麟跪拜。

7

又逢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十八岁的金主熙宗从金都会宁驾幸行都燕京,与金、汉百姓同乐,欢度汉人传统的中秋佳节。

夜晚赏月之后,熙宗在行宫大殿召集各将领开会,商议派兵援齐侵宋事。

熙宗自幼喜读《尚书》、《论语》,尊崇孔子,连服袭也仿照宋帝。此时,他黄袍加身,正端坐在龙椅上,接受众臣山呼万岁。然后,他不紧不慢地道:

“上月底,刘豫就命其子刘麟前来奏请我朝出兵,援助大齐讨伐南宋。说是岳飞乞假奔丧,宋室无强将防御,只要金齐联手,势必马到成功。朕特请诸将商议。望众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尚书左丞高庆裔首先出班奏道:

”金齐两国,原是一家。子国有求,父国理当答应。岳飞智勇双绝,委实厉害,我军与之交战,无不败绩。如今他乞假服丧,岳家军群龙无首,正是我大金灭宋的天赐良机。巨以为,我朝应派出十万精兵,同大齐的三十万兵马会师江北,一举消灭杭州的赵构王朝,完成我先帝未竟的一统天下遗愿。我临离开京都时,曾面示太保粘没喝,他也有此意。望圣上明断。“

”不可,不可。先帝之所以册立刘豫,无非是想开辟疆土,保守边境,使我们自己可以安民息兵。现在刘豫进不能攻取,退不能守卫,兵祸连结,愈发没有休止之日。听从他的请求,胜利则刘豫坐享其利,兵败则我们大金承受疲弊。况且前年刘豫出师侵宋,我朝也遣将派兵援助,已遭挫损,曾牺牲五员战将。莫非我们现在还不吸取教训,去满足刘豫的请求么?“说话的是金太师蒲卢虎。

蒲卢虎,大名完颜宗盘,是太宗的长子。太宗临死前,蒲卢虎曾拉拢左监军挞懒和东京留守完颜宗隽谱,活动立他为帝。但权重势大的元帅粘没喝和副元帅讹里朵、副宰相干布,一致请求立太祖之孙完颜宝,所以他败了下来。金熙宗完颜即位,拜他为太师,封宋国三,和太保粘没喝、太傅干布同为三公国相,皆领三省事。

蒲卢虎此番的言论,倒是为金国利益着想。但是,他痛恨反对他为帝的粘没喝及其心腹高庆裔。所以高庆裔一说,他便据理驳斥。

蒲卢虎讲完,把眼睛向坐在一旁的左监军挞懒瞪去,并对他微微点一下头,示意他出班发言。

挞懒自然会意,但他没有马上表态。他曾经得到刘豫的许多好处,立刘豫也是他极力活动粘没喝、高庆裔支持才成功的。此时他本应主张出兵支持刘豫伐宋。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在金廷内部的微妙斗争中,他已经坐上蒲卢虎的船。现在如果支持刘豫,势必得罪自己的小集团头头。所以,他感到左右为难,不好表态,一直低头沉思。

大殿里沉寂许久,年轻的金熙宗有些不耐烦,便对挞懒喊道:"左监军,你对刘豫的情况最熟,以你之见呢?"

熙宗已经指名要挞懒发言,如果再沉默不语,便有欺君之罪。在焦急之中,他终于下了决心道:

“刘豫有大军三十万,足以打败宋室的二十万兵马,我赞同太师的奏议,我朝不必出兵援齐伐宋。”

熙宗听完点点头。接着,他微笑道:

“现在该请右监军讲话了。”

右监军兀术向来知无不言,言必抢先。对于刘豫请求出兵援齐伐宋事,他早已成竹在胸。因为他曾同他的参谋黄佐商讨过此事。黄佐对他出了一个“隔岸观火”之策,他十分满意。然而他今天却一反常态,迟迟不肯发言。

自从太宗逝世,熙宗即位之后,金朝内部开始发生矛盾、分裂,出现了两个互相排斥的小集团。一个是太保粘没喝、尚书左丞高庆裔、转运使刘思;一个是太师蒲卢虎、左监军挞懒、东京留守完颜宗隽。这两个小集团不但互相攻击,而且都有叛变朝廷的可能。于是,他心中不免产生隐隐的担忧。他深怕自己的发言被他们利用,所以不愿先讲。现在见大家都说了,而旦皇上又点了他的名,这才把想好的计策全盘端了出来

“刘豫原是宋室的叛臣,为人奸诈,心机叵测,我本无好感。最近,受岳飞迫害的断臂黄佐来降,又对我说了许多刘豫的事,这使我意识到刘豫对我金朝是一个可怕的危险人物,迟早会成为祸害。东汉末年,曹操曾说过吕布是一只鹰,饿了便来找你,饱了便扬长而去。吾观刘豫,正是-一个反复无常、轻于去就的吕布式人物。他如今管辖中原陕西--大片土地,手中又有三十万精兵,已是一位兵广粮足的大国之主,一旦他翅膀再硬一些,反戈一击,北伐大金,试问我国怎样制服他?但是,宋室有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大批坚持与我为敌的将相,至今不肯向我议和归顺,我们又打不赢他们,更是我大金的一大祸害,正好借刘豫之三十万大军去征服他们。而刘豫的三十万大军,也要借宋兵去消耗他。于是,我主张我朝出兵,但不是出兵打仗,而是出兵观战。这就是'坐山观虎斗',也是'隔岸观火“,以坐收渔翁之利。皇上天资聪慧,英明果断,定会做出有利我大金发展的决策。”

熙宗对兀术的陈述十分欣赏,连连点头赞许。但高庆裔不服,又奏道:

“刘豫即大齐皇帝位以来,兢兢业业治理中原,对我朝并无失礼。我们千万别中岳飞的间计,对刘豫横加指责。那位黄佐虽然断了一只臂,但他处处倒霉刘豫,谁能保证他不是岳飞派来的间谍?"

”我,我能保证他不是岳飞派来的间谍。我对黄佐的信任,是经过反复调查考核的。几个月来,他对我之所言,无不有利于我大金。如不信,可把他交给尚书左丞审讯。“金兀术理直气壮,为黄佐辩解道。

高庆裔还想说什么,熙宗向他挥挥手,不让他说下去。”刘豫的请求,我朝就不必答应了。朕命右监军兀术带将士三千,进驻黎阳,观望刘豫伐宋形势,即日便行。退朝!"

“遵旨。”众大将唱诺而退。

8

这年十月丁酉日午时,汴京城的宣抚门外,北风怒号,大

雨淅沥。

因金朝不派兵支持而激愤的刘豫,一身戎装,率领三十万齐兵,冒着凄风苦雨,浩浩荡荡地向宋地淮西一带进发,大有破釜沉舟,不灭南宋誓不罢休之气势。

这是刘豫登基以来第一次御驾亲征,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他带完颜妃、李成和一班文武官员进驻南京归德府,坐镇指挥。命儿子刘麟率中路军,由寿春进犯庐州;侄儿刘猊率东路士兵,由紫荆出涡口进犯定远;孔彦舟率西路军,由光州进犯六安。已在长江一带视师的宋右相张浚,早从谍报中得知刘豫欲率领三十万齐兵入寇淮西,事先做了备战部署。他令韩世忠移兵扼守淮东,令刘光世坚守庐州,令张俊坚守盱眙,令杨沂中奔濠州,张宗颜赴泗州,待命抵御敌兵。部署停当,他在建康设都督府,坐镇指挥诸路兵马。并且给服丧中的岳飞去信,请他以国事为重,提前销假回襄阳监守。岳飞接书后立即回襄阳就任。

边境上的警报日益紧急,张俊欲弃守盱眙,刘光世想舍弃庐州,两人皆夸大敌兵势力,上报建康都督府和杭州行在。

张浚得悉大怒,立即用书信告诚张、刘二大将,信中责道:“贼人刘豫的士兵,以逆犯顺,如果不予以剿灭根除,何以立国?朝廷养兵,正为今日。只宜进战,不许退后。”

高宗闻警大惊,对左相赵鼎道:

“张俊、刘光世恐怕不足以担负重任,不如命他们退守长江。当令岳飞率岳家军东下,抵制叛贼刘豫。”

赵鼎点头称是,当即代拟诏书,遭使臣星夜送至建康,交给张浚。

张浚接诏后,不禁对参谋吕址慨叹道:

“这样事怎可使得?赵丞相日侍帝侧,难道亦不加谏阻么?"

”张丞相有高见,何不上疏一纸,由在下送到杭州去呢?"

吕址道。

“好,我这就写。”

张浚遂援笔写道:

“张俊、光世渡江,则无淮南;而淮南之险,与贼共有。淮南之屯,正所以屏蔽大江。若使贼得准南,因粮就运,以为久计,江南岂可保有乎?今正当合兵掩击,可保必胜;若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且岳飞一动,襄、汉有警,何所恃乎?愿朝廷勿专制于中,使诸将有所观望也。”

上疏写好后,即遣参谋吕址驰奏。高宗闻奏,当即手书回答:

“如不是卿的见识高深,虑谋远大,怎能有如此好的主张。今朕一应从卿议决,如各将有不用命,皆听卿就地军法从事。”

张浚接诏大喜,忽得庐州军报,云:

“刘光世已舍弃庐州,撤往长江东岸的采石镇去了。”张浚边读军报边顿足道:

“光世这般畏怯,如何对敌?"

于是,张浚命吕址驰往采石截住刘光世。吕址到刘光世马前厉声道:

”诏命已下,如有一人渡江,即斩首示众。“

刘光世闻旨不胜股栗,乃返回庐州死守。

大齐中路军刘麟从淮西架三浮桥,接连渡军,进攻蒙州、寿春交界。张俊出兵抵御,交战三次,不分胜负,相决未下。

刘猊进军淮东,为韩世忠所阻,转趋定远。后从定远趋宣化,欲攻建康。军至越家坊时,忽遇杨沂中带兵二千杀出,锐不可当,杀得刘猊措手不及。.

刘猊料不可抵挡,忙魔军退去,改向庐州进发,意欲与刘麟合兵。甫抵藕塘,望见前面有宋军拦住,细看大旗上书写的,乃是一个”杨“字,刘猊大惊道:

”见鬼了。莫非又是那位髯将军么?"

杨沂中多须,刘猊因之呼为“髯将军”。

原来杨沂中击退刘猊,料知猊军必趋庐州,遂从间道进军,赶过刘猊前面,立营待着。

当下刘猊据山列阵,命骑士挽弓注射,矢石密如雨下。杨沂中令统制吴锡率强劲士卒五千,先行突入敌阵。虽然前队多数中箭倒下,但吴锡怒马突出,右持刀,左持盾,飞步上前,杀倒贼兵无数。部兵见主将前进,也不管死活,拼命随上,猊部不及拦阻,阵势大乱,连连溃退。

杨沂中指挥大军乘胜追击,而自己率领精骑冲入敌阵,且大声高呼:

“贼兵被击破了。”

刘猊闻声大骇,惊顾左右。部下皆错愕失色,纷纷往后逃窜。

可巧统制张宗颜,亦奉张浚檄文,自泗州来援庐州,正从刘猊背后,乘势夹攻。猊众大败,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刘猊逃奔到李家湾,又遇张俊统兵杀来,吓得魂飞魄散,忙向前夺路逃生。偏张俊不肯放他过去,指挥兵士把他围住。刘猊左冲右突,不能脱身。亏得谋士李愕劝他卸甲丢盔,钻入步兵队里,方得溜出重围走脱。

刘猊原有十万大军,在越家坊、藕塘、李家湾三处连连惨败,被杀死三万,投降五万,逃散二万,几乎全军覆没,使齐军大为夺气。

刘麟刚闻刘猊初败,就惊得退军数十里,不敢和张俊交战,所以张俊得以转攻刘猊。后闻刘猊全军覆没,越觉丧胆,即退兵回去。

大齐西路军孔彦舟闻东路刘猊军尽没,中路刘麟军撤退,也随之解除对六安的包围而去,

金兀术屯兵三千于黎阳,行黄佐“隔岸观火”之策,按兵不动。至齐军败还,便遣使至归德,诘责刘豫,说他无用。刘豫哑口无言,进退两难,自感渐失金人的欢心了。

刘麟年轻气盛。他对金朝不派兵援齐侵宋,已经不满;又见父亲横遭金使谴责辱骂,更是一肚子怒气,便当着完颜妃的面对父亲刘豫道:

“父亲,大丈夫在世,岂能受这窝囊气?倒不如摆脱金朝,自己干算了。”

刘豫虽对金朝也有气,但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便劝道:“小不忍而失大谋,此话千万别对外人说。万一传到兀术大将军耳中,还不人头落地?"

完颜妃听后微笑不语,似有所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红尘嘻嘻易

暮客紫明

容乃公

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

溯野888

霸阳合欢

吉墨森森

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

大屁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