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结局,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9章 结局
尾声一
“喂,知道吗?大国舅韦渊被侍御史余尧弼鞠治,责授袁州安置!";
”这是因为前次在景灵宫,韦渊出言诋毁太后,皇上才下此诏。“
”原来如此。“
”喂,听说要册立新皇后啦!";
“不错,宫中已经传出话,中宫之位非吴贵妃莫属。”
“可怜的潘贤妃,永远被冷落了!";
”据闻这一切,都与真假公主有所牵连。“
”嘘--";
朝臣的窃窃私议,多多少少飞进了秦桧的耳里,他都不以为意。有些事不一定如朝臣所传,如立吴氏为皇后,秦桧可也插一手呢!至于真假公主的事,秦桧早从蓝圭口中得知。他虽不露声色,但是心里有数。许多传言并非事实,但是,许多事情的进展都在秦桧预料之中。
秦桧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卖弄这些聪明。包括韦太后的那桩隐私,他也从来不向任何人透露。用他的话说,既然是皇帝的忠臣,他就必须替皇家守住秘密,这才叫做肝胆相照啊!
秦桧还掐指一算,金芝兰逃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
不久,宫中便传出,福国长公主去灵隐寺进香时,车驾经过望仙桥,不知何故,桥上突然出现骚乱。福国长公主不慎坠落江中,一命归阴。
又过了不久,宦官蓝圭也莫名其妙地死去。几乎同一时间内,宫中有人窃窃私议,还是真假公主的话题:
“听说皇上前日差人出去寻找假公主的家坟。”“有这一回事?";
”虽然找到了冢坟,却发现变样了,而且多了一块墓碑。“
”墓碑,刻上什么名字?";
";';秦阿环之墓';。“
”怪啊!怪!";
秦桧也弄不清楚,诸多事好象是他干的,又不像他干的。但不管如何,都与皇上的意图不谋而合。他慢慢地察觉:原来自己与皇帝融成一体了。
古今往来,谁是道道地地的皇帝忠臣?
唯我秦桧也!
尾声二
随着岁月的流逝,诸多事都被人们淡忘了。垂垂老矣的孟忠厚,老是惦记一桩往事,孟老先生记得,那年肃王赵枢第二次出现在他面前,问他朝中政事,其中有许多件都涉及到秦桧。当亲眼得到证实后,赵枢的神色变得极怪异。孟老再三劝他,早些入宫同皇上相认,赵枢只一味地摇头。赵枢临别之时仍然如第一次那样,向孟忠厚约法三章:不要提他名字、不要问他何往、不可露其风声!孟老虽然满口答应,但他相信有朝一日,叶落归根,肃王赵枢必寻回皇家,圆骨肉手足团圆之梦。谁知一年一年过去了,一切如石沉大海。
奇怪,赵枢究竟躲到哪里去?难道真的销声匿迹了。
孟忠厚直到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还叨念着肃王赵枢,又带着这个无法解开的谜,离开人世了。
尾声三
光荫荏苒,日月如梭,又过了许多年。
自讲和以来,兵革已休,宋、金聘使往来,边陲绥靖。一切并没有违背赵构的初衷,他完全可以偏安一隅了。但细心的官人发现,赵构依然郁郁寡欢。
赵构自己也说不清,既然国事并无大虑,为什么他总是心里不安?他苦于一直寻不出原因。心头上似有一只小虫在爬动,时而被搔痒,时而被紧紧地咬住,使他终日不得安宁。
他曾经怀疑也许是因为某几个人存在的缘故,事实又不然。继秦桧殡天后,又从金国传来钦宗赵桓的死讯。不久,皇太后也追随先帝而去。这些与他息息相关的人都走了,可是--
他心头上的那只小虫不仅没有停止骚扰,反而越咬越厉害。
这种看不见、摸不准、说不出口的隐痛,把赵构折磨得非常的苦。偏偏他天生不信神、不信鬼,曾经当面对宰执说:
“朕之所好,非世俗之所谓道也。若果能飞升,则秦皇、汉武当得之;如果能长生,则二帝今不死。朕惟治道贵清净,故恬淡寡欲,清心省事。..... ";
莫道君无戏言,迄今为止,求神问卦还非其所愿。可怜的皇帝,纵能恬淡寡欲,却无法清心省事,好不苦恼啊!
赵构忽然发现,他此时的心情,怎么很像当年被迫去当人质一样,经常感到”人自危,心惶恐“。这是怎回事啊?难道做了皇帝还算是”客“?难道还要汪伯彦之流献计,再来一次”反客为主“?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八月的一天,赵构忽闻金国发生内乱,不仅杀死辽耶律氏,又把宋赵氏子孙一百三十余人尽行斩尽,他听了不禁怒发冲冠。他的拳头高高举起,愤怒地想要敲击桌案之际,忽然吃惊地发现:先帝徽宗生有三十一个儿子,到如今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他赵构一个了。而且老天至今还不赐给他一个子嗣,不就是等于宣告:他这一脉宗支将断、香火濒灭,从此断子绝孙啦!啊!这是多么可惊的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