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夷吾登位,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苍降祸给晋国,使谗言得逞,先君几位公子被迫流亡在外,逃匿于草野之间,无依无靠。近来,更由于先君去世,国丧和祸乱并至。幸赖先祖威灵,鬼神降下惩罚,使骊姬遭到了报应。此刻,晋国众臣不图苟安,只求秦君惠顾晋国,不忘先君对秦君的友好,屈尊收留
一位晋室公子,将他立为国君,以主持晋国的祭祀,镇抚百姓。”秦穆公严肃地审视着梁由靡,微笑问道:
“晋国诸位大夫要寡人选出一位公子,来继承晋国君位?这等大事,晋国打算交由寡人来决定?”
“是的!虽然四面八方的各国诸侯都听到这件事,可是有哪一国诸侯敢不敬畏秦君的声威?他们对秦君高尚的德行非常景从,秦君的决定,诸侯必无疑义。”
秦穆公心想,只要晋国大夫们不反对,还怕什么诸侯列国?而且刚刚得到最新情报,齐侯率领的诸侯兵团要到晋国平乱,只不过齐国哪有秦国来得快?秦穆公高兴地大声说道:
“寡人不敢忘记晋国先君的恩德,贵国大夫厚意,寡人不敢不承命!”
“秦君对晋国的厚爱,是晋国的福气,晋国上下蒙受您的大恩大德,人人都愿供您差遣!”
秦穆公听了梁由靡谦卑的言辞,非常高兴地说:
“寡人会尽快在诸位公子中选出一位,护送他回到晋国,继承君位。梁大夫可先行回国,告诉国内诸位大夫,先做好迎接国君的准备。”
“梁由靡叩谢秦君!”
梁由靡叩谢之后,便起身回国了。
秦穆公对于由谁来接掌晋国君位一事,相当地重视,甚至把它列为第一大事。他召见了大夫公孙枝(一作公孙支)和孟明视,问道:
“晋国动乱,寡人欲派使者去考察重耳、夷吾两位晋国公子的人品,从中选一人立为国君,以解决晋国君位空虚的迫切问题,二位大夫认为派谁去为宜?”
“启票主公,”孟明视奏道:“臣下认为可派公子扎(一说为公子絷)。公子扎聪敏知礼,洞察幽微,熟谙谋略,必不会有误君命。”公子扎是秦穆公的儿子,字子显。秦穆公同意孟明视的提议,他对于公子扎出使翟、梁二国,感到十分放心,因为这个儿子虽然年纪轻,但见识不凡,富有谋略。
公子扎接受秦穆公的派遣,决定先去翟国探访重耳。
5
季隗美丽得令人心醉,单纯得令人忘了一切。她那圆圆的白晰脸蛋,就像这草原上空明净的月亮,那般鲜亮、光洁、无邪,她不关心什么君位,也不期望重耳回去当什么晋国国君。
季隗见重耳绞着双手、忐忑不安地在庭院中徘徊,实在心疼极了。她走过去握住重耳的双手,柔声道:
“公子,回屋里去吧!天凉了!”
重耳从苦思中回过神来,看到了一张对他微笑的清丽脸庞,那双眼睛正充满爱意地注视着他。重耳对季隗笑了笑。他爱季隗,便顺从地让她牵着,回到屋里去。
“这几天,晋国有人来找公子吗?婢子看你饭吃得少了,酒也不喝了,更不再和婢子说说笑笑了。是不是婢子做错了什么事,让公子不高兴?”
“傻季隗!”重耳笑着把季隗拉到怀里,轻声道:“你没做错什么事,重耳只是为国事心烦。”
“公子,你在翟国过得很好,不要再为晋国的事烦心了。”“你不明白,重耳是晋国公子,晋国的列祖列宗,晋国的老百姓,还有跟随重耳的几十位随臣们,都希望重耳能回到晋国,继承君位啊!”
“那你就回去吧!”“现在还回不去啊!”
“咦?”季隗率真地说:“回不去就不要回去,等到可以回去的时候再回去,这不是很好办吗?公子烦恼什么呢?”
季隗说得如此轻松,如此超脱,让重耳不禁睁大了眼睛看她。重耳没想到这么复杂的问题,竟让季隗这个想法单纯的女子一句话就说穿了,他微笑地对季隗说:
“季隗,你真聪明,比重耳聪明多了!”
季隗觉得重耳说话的热气吹得她脖子痒痒的,她侧转了身子,仰起头来,面对着重耳,看着这个眼睛与众不同的男人,抚着他那肋骨连成了一片的胸部,心想:这个长相奇特的男人,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魅力,他既威武又温柔,既谦逊又倔强,她熟悉他的身体,了解他的个性,但不明白他的想法,而重耳似乎也不常告诉她。
重耳把季隗当作妻子、当作妹妹,也把她当作母亲、当作女儿对重耳来说,季隗具有女性的多种属性与身份,重耳对她有说不完的疼惜与依赖。
每每将季隗拥在怀里,重耳就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他是个容易为情而醉的男人,也是个容易沉入温柔乡的男人。重耳为人厚道、诚实而且重感情,他对于兄弟、妻子,以及跟随他的臣子们,都有一份情,也因此才有这么多人愿意跟随他。
无论是重耳还是季隗,这个时候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才是可以回去的时候。
重耳忽然想起秦国的公子扎今天要来拜访他。这时,家臣正好进来通报“秦国公子来访”。重耳命侍从打开大门,降阶迎接。
公子扎没有见过重耳,今日初次相见,重耳给他一种威严自重的感觉。他向重耳施礼后,说道:
“寡君派扎来慰问公子多年逃亡的辛劳,以及丧亲的悲痛。”重耳闻言,心中不禁一阵酸楚,答礼道:“秦君派公子前来慰问,重耳铭感五内!”
“寡君算来是公子的至亲,自然会关心公子的安危和去就。”公子扎说:
“重耳的姊姊伯姬和嫂嫂贾君,在秦国受到秦君的庇护,重耳再次拜谢!”
“重耳公子,”公子扎说:“恭太子申生的妻子贾君想念晋国,君夫人希望公子回国时,能顺便带她回国。”
重耳心中甚喜,这是送他回国的意思,当下道:“重耳一定护送嫂嫂回国,好让嫂嫂祭祀申生兄长。”公子扎字斟句酌地说:
“寡君让扎告诉公子,国丧期间,是得到国家的时候,也是失掉国家的时候,国丧丧期有限,请公子切勿错过良机,应即刻回国,谋取君位。”
重耳觉得“谋取”二字值得商榷,便问道:“秦君让重耳‘谋取’君位?”
公子扎听重耳加重了“谋取”二字,严肃而肯定地说:“是的,是要用谋取的手段,才能成事。”重耳觉得其中大有文章,必须仔细琢磨,便说:“公子稍坐,容重耳与随臣们商议片刻。”“重耳公子请自便!”
重耳把公子扎的话告诉了随从的大夫们,没想到大家反应热烈。魏武子兴奋地喊:
“太好了!咱们回国吧!国内有里克、邳郑迎接公子回国,国外有秦侯护送,秦、晋接壤,跨一步就到了晋国,这一次,公子回国回定了。”
“齐国与诸侯国的兵马还远着咧!只要公子先入为主,当上国君,诸事就好办了!”颠颉也兴奋地说:
“公子扎说要重耳谋取,大家有什么想法?”赵衰沉吟道:
“如何谋取?臣下得到探子来报,说秦侯命公子扎到翟、梁考察公子与夷吾二人的品德,既然公子扎要咱们谋取,那么,他自然也可以请其它公子谋取。谋取就是争夺,选送也就有了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回国为君的公子必须厚谢秦国,答应秦国提出的最大要求;也就是说,谁可以给秦国最大的好处,谁就可以被选送回国,立为国郡!\\\"
先轸接着说:
“夷吾心术不正,诡计多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要能继承君位,他一定会不惜一切,贿赂秦国。”
重耳心中早料到这一点,他知道晋国黄河以西的国土一向为秦国所垂涎。当年,秦穆公跨越黄河,消灭了茅戎(山西平陵)时,晋献公担心这位女婿会向东扩展,便赶紧率兵消灭了虢国、虞国,控制了秦国通向中原的要塞桃林寨,挡住了秦国东向扩张的势头。重耳愁眉紧锁,沉吟不语,他觉得形势更加艰危。
“公子,时间紧迫,该谋取就谋取,没什么好顾虑的,要打也可以打,我颠颉愿打头阵,为公子前锋!”颠颉说:
“不可鲁莽!”狐偃厉声道:“咱们逃亡在外,没有人肯亲近,靠的唯有诚、信、仁、德,如果一位国君具备了诚、信、仁、德,老百姓和臣子都会拥护他。这样的国君,才能坐稳君位,治理国家,否则迟早有祸。”
“只有诚、信、仁、德,才合乎周先王的礼,也才是立国之本。”胥臣附和道:
颠颉很是恼火,上一次重耳听了狐偃的话,辞绝里克的盛情,
一批人又在翟国待了下来,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此时又听到狐偃斥责,胥臣附和,他实在按捺不住。但狐偃是重耳舅舅,他不敢乱来,便对胥臣迁怒道:
“礼是什么?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有这么重要吗?”对于颠颉的狂悖,狐偃觉得必须加以开导,便说:
“礼乃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人难道可以逆天行事吗?”颠颉听不太懂,只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直瞧着狐偃。胥臣知道颠颉不太懂这些文诌诌的话,笑笑地解释道:“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人们的言行依据。”“哼!”颠颉冷笑了一声,不再辩驳。
先轸讲究实战策略,他反对狐偃的想法,便开口说:
“公子,臣下以为处在西陲的牧马人的后代——秦侯和秦国朝臣不是学习礼的人,他们喜欢的是城池土地,是金银珠宝。”
重耳忧心忡忡地说:
“这正是重耳所担心的,如果要送出城池土地,才能得国,那不就是出卖祖先的血汗吗?这样的事,重耳不能做,也做不出来!”
“天道无私亲,只有仁德的君子,上苍才会把天下交给他治理!”狐偃又说:
“公子,”先轸直言道:“谋略家姜太公的‘六韬·龙韬’中有言,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也就是说,公子眼下有秦国的帮助,何不加以利用,早日回国为君?如果为了正道而放弃了谋取,不就失去秦国拥立的机会?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啊!”
“如果……”狐偃又说:“如果秦侯也依礼行事,选择贤德的公子继位为君,那么他将选择公子,公子就可以回国了。”
“假若秦国只喜欢城邑、土地呢?”魏武子问。
“那秦国会遭到报应,秦侯会后悔,新任的国君也不会长久!”狐偃说:
重耳顿时明白了,他知道不必再议了。如果谋取君位的前提,是要以晋国城邑、土地贿赂秦国的话,重耳宁愿等待天命的到来。他不愿意谋取,即使非要谋取才能得国,他也只愿意用诚、信、仁、德来谋取。
公子扎很悠闲地坐在茵席上,他见重耳出来,便站了起来。“重耳感谢公子前来慰问,以及愿意帮助重耳回国的盛情。”说到这儿,重耳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看着这位城府很深的年轻人。
公子扎微笑道:
“扎的确是想帮助公子回国,希望公子努力谋取君位。”重耳摇了摇头,说道:
“重耳逃亡在外,君父死了,却不能有一席哭丧之处,怎敢还有其它想法,而沾辱了秦君要护送重耳回国的高义之举?”
重耳的答辞,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言下之意是欢迎秦国护送他回国,但不承诺任何答谢的条件。重耳说完,向公子扎拜了两拜,表示谢意,接着就站了起来。
公子扎听出了重耳话中的含意,也注意到重耳只拜了两拜,却没有磕头的礼节。他彬彬有礼地答道:
“在下回去会跟寡君明公子的意思,由寡君决定何时护送公子回国。”
重耳觉察到公子扎的话有所保留,态度也不若刚来时的热络。重耳想起父丧国乱,兄弟之间谗言又起,国外诸侯国大军入境,国内朝臣却各怀鬼胎,百姓们颠沛流离,他堂堂晋国公子,却逃亡在外,寄人篱下,为了君位,受制于齐、秦等诸侯国。重耳不禁悲从中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公子扎想起此次出来,秦穆公一再交代,要慎选最贤德的晋国公子,看来,这人非重耳莫属了。如果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将来又能顺服秦国称霸的话,秦国将有如猛虎添翼。为了替秦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公子扎仍试图掌握最后的机会,他又向重耳微笑道:
“公子请不必难过。扎回到驿馆,还会再待一两天才走,公子若还有什么话要交代,扎会在馆舍等侯公子大驾光临。”
公子扎登上驷车走了。重耳觉得该说的话都说了,居丧的人不回访并不失礼,可以不必去,
公子扎在馆舍等了两天,重耳终究没来,他只好放弃等待,坐上驷车,转往梁国会见夷吾了。
6
公子扎到了梁国,将行李安放在馆舍之后,立即就来会见夷
虽然夷吾住的地方离秦国较近,但公子扎认为夷吾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诸侯国之间没什么名声,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威望,没有人会拥护。因此,公子扎的首选对象是重耳,所以他先到翟国,回程才来找夷吾。
夷吾非常兴奋地迎接公子扎,在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居丧之人的悲戚。
“夷吾欢迎公子从秦国来到梁国,雪下得这么大,公子路上一定很辛苦,真教夷吾过意不去。”夷吾的话柔声悦耳,态度极为谦卑。
公子扎感到夷吾比重耳容易亲近多了,他微笑着,躬身施礼说:
“寡君派扎前来,慰问公子逃亡的愁苦和丧亲的悲痛。”夷吾低头听着,脸上立刻装出悲痛欲绝的神态,哑着声音道:“谢秦君对夷吾的关心。”公子扎又说:
“扎闻国丧之际,往往是得国或失国的关键时刻,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尽早做好谋取君位的准备。”
夷吾闻言,心中狂喜,马上向公子扎磕头,行了最隆重的稽首礼。公子扎看到夷吾欣喜跪拜磕头,极尽礼节,心中很是舒畅,便笑盈盈地说:
“公子不必多礼!”
夷吾站了起来,哀伤的神色转瞬间一扫而空。他面露喜色,先请公子扎坐上茵席,接着自己也坐到茵席上,说道:
“夷吾衷心感谢公子和秦君的帮助。”
公子扎点头为礼,又和夷吾聊了一会儿,便告辞走了。夷吾看公子扎走远了,便向师傅郄芮说:
“公子扎先去重耳那边才来这里,夷吾猜测,秦侯很可能选中重耳作为继承晋国君位之人。果真如此,则郄大夫有何良策?”
“公子勿虑,”郄芮笑道:“里克、邳郑虽然派出使者去迎接重耳,但公子不是也派人向里克、邳郑许以土地,解决了朝中反对势力的问题?公子何不如法炮制,解决国外的问题?臣下建议公子向秦国许以城池。”
“割让城池是件大事,秦国也是大国,给少了他们不会满足,给多了……”夷吾尚有顾虑。
“公子必须有所割舍,”郄芮打断夷吾的话,鼓动说:“你现在连
一寸土地也没有,现在舍不得给,以后就都是重耳的了!”“好,给河西五城(一说为河西八城)!夷吾现在去回访公子扎,向他许诺。”
这次拜访极其隐密,夷吾低声告诉公子扎说:
“晋国国内,夷吾都已经打点好了。里克、邳郑原本反对夷吾,但夷吾允诺赐予他们汾阳和负葵的土地后,他们已经答应拥立夷吾了。”
公子扎的目光变幻莫测,神秘地笑道:“公子做得对极了,还有呢?”
夷吾看着公子扎略显福态的脸,看起来颇为和气,便又说道:“秦君如果能帮助夷吾回国,立为国君,夷吾就不用再等待天命的安排,逃亡者如果能够回国祭扫宗庙,安定社稷……”
夷吾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一旁的芮使眼色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公子扎则紧抿着嘴唇一声不吭,眼睛如锥子般地盯着夷吾。夷吾知道,要是舍不得割让城池,秦国就不会护送他回国。
夷吾决定豁出去了,他激动地说:
“夷吾逃亡在外,难道还计较国土的多寡?贵国虽然富有郡县,但夷吾愿意再奉上黄河以外列城五座,东到虢略,南及华山。这样,秦君他日到黄河一带游幸时,再不会有为难之事。到时候,夷吾愿意执鞭牵马,跟随在秦君后面,随时效劳。”
“好!”公子扎大声赞许道:“相信夷吾公子信义无双,扎会把公子的话全盘无误地向寡君禀报,希望公子立为国君之后,别忘了今日的承诺啊!”
夷吾直跪着,一脸认真地说:
“夷吾怎敢欺骗秦君,夷吾登位后,必献河西五城给贵国,绝不食言!”
“这叫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公子扎点头道:
夷吾觉得公子扎似乎还没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便又说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公子从秦国来,冒着暴风雪,非常辛苦,夷吾要奉上黄金八百两,玉珩(音横)六对,不敢说是报答公子的大恩,但愿能略表心意,让公子赏赐给左右随从!”“公子不用如此客气。”公子扎满脸堆笑地说:
夷吾命随从捧出了黄金和玉珩到堂上,金灿灿的黄金和晶莹碧绿的玉珩使公子扎的眼睛为之一亮。他又说了几句客套,便让随从将这份厚礼收了下来,高兴地对夷吾说:
“公子,扎回国禀报寡君,相信寡君会乐意帮助公子回国,登上大位。”
“夷吾认为,公子必深受秦君喜爱,才会出任秦国特使担此重任,公子若能在秦君面前美言几句,夷吾回国之事就已成功了一半,夷吾在梁国静候公子佳音。”
夷吾告辞之后,公子扎便带上黄金和玉珩回秦国去了。
7
这日上午,秦穆公听到公子扎已从梁国回来,立即宣他上殿,同时派人传见孟明视、公孙枝和重要朝臣,共同商议立谁为晋国国君。
金殿上鸦雀无声,只听见公子扎在说话。他把此次出使翟国及梁国的情形,详细地说了一遍。公子扎说毕,目光炯炯地看着秦穆公
秦穆公听完公子扎的奏,对群臣说:
“重耳实为仁德之人,他只跪拜不磕头,深信自己终有成为国君的一天,不愿因此有辱晋国国威;他站起来哭泣,是因为爱他的父亲;他不回访公子扎,是不想谋取私利。如此贤德之人,寡人想让重耳继位为晋国国君,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
公子扎原本也希望秦穆公择立重耳,但是他在回来的路上想过,以重耳那样的个性,以后能不能顺服秦国还很难说,倒是夷吾这等卖国求荣的小人,秦国绝对可以好好利用。他直率地对秦穆公说:
“君父此言差矣!假若扶立晋君是为了晋国的利益,那的确应该立一个仁德的君三;但若是为了彰显秦国的功德,成就秦国的威名于天下,那就应该立一个不仁德的君王,使晋国内部不得安宁,这样秦国就可以从中取利。”
谋士公孙枝跪拜道:
“臣下以为河西五城乃是秦国向中原扩张的门户,夷吾答应割让五城,咱们就应把握这大好机会,将之占为己有。如果主公不立夷吾,就等于放弃了这五座城池。”
“主公,”武将孟明视也出班奏道:“晋侯姬诡诸消灭了虞、虢两国,占据了险关桃林寨,阻挡了秦国东向的信道,现在夷吾愿意割让河西五城,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打开东向的走道,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主公应该让夷吾当晋国国君!”
秦穆公点点头,又问公子扎说:“晋国可有人支持夷吾?”
“夷吾为人猜忌,威望远不及重耳,据儿臣所知,没有多少人拥护他。儿臣在回来途中,得到确切的消息,齐侯以盟主的身份,亲自率领了十国诸侯联军,前往晋国,准备讨晋国内乱。”
“什么?”秦穆公眉毛上扬,问道:“齐侯亲自率领诸侯联军伐晋?”
“是的,齐侯的大军吊悬兵车,勒紧马缰,越过太行山,此刻已经到了晋国的高梁,诸侯国兵团在汾河饮马,吃着太行山区牲肉,齐侯坐着辂车(音路车,天子或诸侯乘坐的大车)就快到晋国都城了。”
秦穆公当下做出决定:
“孟明视、公孙枝,你二人明日立即率军三千到梁国,护送夷吾回国,刻不容缓,不能让齐国的诸侯兵团先进入晋国都城!否则,晋国必将成了齐国的属地!”
孟明视和公孙枝立即跪拜道:“臣遵命!”
“扎儿,”秦穆公对公子扎说:“你明天出发前往高梁,告诉齐侯姜小白,秦国愿意追随齐侯高义,跟随齐国和诸侯各国大军,一起护送夷吾回国。并告诉齐侯,秦军已去梁国迎接夷吾,不久将抵晋境,届时,秦军会在绛都城门恭候齐侯,共襄盛举!”“儿臣遵命!”公子扎跪拜道:
次日,秦军带着夷吾向晋国进发;公子扎则到高梁去拜见齐桓公。
齐桓公听说秦国已出师护送夷吾回国,气得吹胡子瞪眼,边拍桌子边骂隰朋行军缓慢,误了大事。不得已,只好命人传令接见秦国特使公子扎。
公子扎看出齐桓公眼里的恼怒,心中却暗自好笑:难道中原的大事只有齐国才可以发号施令,而有着婚姻关系的近邻却不能出手?这一次秦军已到绛都,先入为主,你气也无用。
齐桓公对秦国势力的东进非常重视,但一听说秦国拥立的是夷吾,不禁冷笑了一声,夷吾的为人他听到一些,他知道夷吾当上国君后,不会让秦国得到多少好处的。于是,他令隰朋率军和秦军相会于绛都,就从高梁回去齐国了。
周襄王派了召公过、内史过到晋国向夷吾颁赐任命。周天子赐给玉圭,作为瑞节(玉制的符信)。夷吾跪着接受了周天子的瑞节,是为晋惠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