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岳家军风云,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牛皋、王贵二将首先攀登上城楼,奋勇杀死一批守楼的士卒,并轮番同京超对阵。

岳飞魔众随上,前仆后继。蔓时间,拔去了齐帜,换上了宋旗。

齐兵闻风而逃,京超吆喝不住,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又兼喝了许多酒,便心虚得跳下城楼,打开城门逃走了。

岳飞眼快,命杨再兴、张宪追蹑。眼看追上了,京超慌不择路,又兼夜色昏黑,竟逃到一个悬岩边。随着“啊”一声凄厉的惨叫,京超连人带马掉落到那无底的深坑中。

天亮后,岳飞进城安民。城中百姓夹道欢迎。岳飞宣布徐庆代理郢州留守,对大齐的降兵进行造册登记,共得一万名。愿意留下参加岳家军的欢迎;不愿意的和老弱病残者,释放回家。

于是,一夜之间郢州便收复了。

5

岳飞收复郢州后,在郢州郊区扎营休整五天,以逸待劳。第三日上午,岳飞独自坐在大帐里思考收复襄阳的计策。他派往襄阳收集情报的侦探已经回来,探知襄阳城驻扎齐兵十五万,战将五十八员,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门门设备牢固,易守难攻。李成亲自坐镇城中指挥。岳家军收复郢州的消息,已传到襄阳城中,李成刻正严阵以待。收复襄阳,并非活猫捉死鼠那般容易。面对兵力、城防均占优势的强大敌人,恃勇硬攻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是计取。那么该用什么计策呢?

岳飞愁思苦想着。忽然想起两年前自己巧施“反间计”破曹成的事来。

那是绍兴二年闰四月,匪首曹成聚众十万,占据道、贺二州,烧杀抢掠,无法无天。朝廷任命岳飞代理潭州(长沙)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予金字牌、黄色旗,招降成。但曹成自恃兵众势大,拒不接受招安。岳飞只好率兵八千前往围剿。

岳飞率军到达贺州境内,忽报抓住曹成派来的一个间谍。岳飞叫人把他缚到帐下,故意当着其面问军中粮草事。粮吏曰:“粮尽矣,奈何?”岳飞假装道:“姑且退兵返茶陵。”岳飞说完,佯为失意状,顿足而入。并暗令让这个间谍逃跑。

间谍逃回后,即向曹成面告岳飞将要撒军的情报。曹成闻说大喜,命人马就地休息,待次日半路截击。正当曹成十万大军在夜间熟睡之时,岳飞率八千岳家军杀入驻地。曹兵本是乌合之众,加上夜里不明真相,心生恐慌,一闻到喊杀声便各自逃命,逃不掉的都就地投降。曹成自己也弃众逃遁,直逃到邵州句韩世忠投降。

于是,岳飞平定了这股势力强大的匪寇。....

“现在能否依样画瓢再用此计呢?”岳飞在心里问自己,“看来此法可用。但是,敌人的间谍该从那里去找呢?"

也是上天成全。正当岳飞苦于没有敌人的间谍可以利用之际,中军王万走进帐里,禀报道:

”元帅,张宪将军抓到李成派来的一个间谍,名叫李明。现请示元帅如何发落?"

岳飞闻说,喜出望外。便命令道:

“把那个间谍带进来,我要亲自审讯。”

“是!”王万应声而去。

旋即,那个叫李明的间谍被反手绑着,由两名兵士押进来。

“先把这个该死的间谍,给我绑在柱子上!”岳飞喝道。那间谍毫不畏惧,不但没有求饶,反而破口大骂道:“襄阳不比郢州,李成也不是京超。你那二万兵力,还想攻打我襄阳吗?你死在近日,还逞什么威风?可惜我不能亲眼看到你被我李大哥手刃。”

“我却可以看到你被我岳元帅刀劈。”王万见间谍辱骂元帅,气得一掌挥了过去。

岳飞挥挥手道:

“算了,同他计较什么,不理他就是了。你去把管粮的军吏叫来,我有事问他。”

管粮的军吏王俊应声而至,问道:

“元帅,有事吗?"

”军中的粮草充裕吗?“岳飞重重地握住王俊的手。王俊倒也机灵,见元帅当着间谍的面,问他粮草大事,马上会意,便故意叹气道:

”唉,别提了。宫中运来的粮草本来就不多,偏偏昨晚又失火烧毁了一半,看来只能维持一天了。“

岳飞立刻变了脸色,假意斥责道:

”自古用兵之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们竟如此麻痹大意!唉,现在骂你也无用,只好明天起程返回鄂州再说了。“

”元帅,这。.....“中军王万看--眼被绑着的间谍,对岳飞欲言又止。

岳飞抬头一看那个眼睛欲睁又闭的间谍李明,便显现出一种失言后悔而又担心害怕的紧张神色。他气急败坏地顿足道:

”我今天是怎么啦?唉!-------中军,把这个敌间押下去关起来,明早回鄂州前,斩了他的首级祭旗!"

“是。”王万命亡兵将间谍带下去。

岳飞见间谍已经离开大帐,便对王万交待道:"兵不厌诈。你去部署看守的士兵,故作疏忽,夜里让这个间谍乘隙逃跑,不要追捕!"

王万会意,应声而去。

那位名叫李明的间谍连夜逃回襄阳后,便把他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向李成报告。李成闻说大喜,这是乘隙追击的大好机会,立即召集群僚道:

“看来,岳飞不会来了。我欲分兵五万,由马力将军带领,绕道截击撤退回鄂州的岳家军,活抓岳飞。你们意见如何?"

”如此很好!“群僚无不赞成。

于是,李成放松了对岳家军的戒备,派出截击岳飞退军的五万分兵也已悄悄起程了。

6

岳飞得到李成调兵的情报后,便密令全军饱餐,乘夜间飞奔襄阳,袭击大齐的军队。

岳家军擅长于夜行军,仅仅一夜之间,一万马军就先行奔抵还在沉睡中的襄阳城。一万步军也在日出之后赶到。

李成昨晚同军师李俦两人边喝酒边谈天至深夜方散。他刚刚上床躺下,忽闻岳家军已经前来攻城,又气又急,突然来了一腔无名火,竟莫名其妙地把报警的亲兵一剑砍死。

杀完了一名亲兵,李成的脑子方清醒过来,赶忙命令各将领率兵出城迎战。

惊慌仓促之中,李成命令五万步兵列于平野,五万马军列于裹江岸边。岳飞带牛泉、王贵等将领骑马登高远望,微笑道:

”步兵利于险阻,骑兵利于旷野,今李成适与相反,显然违反兵法,虽有十万之众,必败于我军之手。“

”大哥所言极是。弟闻'兵贵神速',现趁他们列阵无序,冲入阵中,打他个措手不及,李成可擒。“牛皋振奋地说。

岳飞对牛泉道:"好的,你可率骑兵,袭击他的步卒。“”遵命。“牛皋飞马而下。

岳飞在马上举鞭对王贵命令道:”你立领长枪步卒,突击他的骑兵。“”遵命。“王贵也急马而去。

牛皋杀入李成的步兵队里,怒马驰骋,锐不可挡,步兵不为骑兵的刀枪杀死,也为马足踏死,伤亡惨重。余者赶忙倒退,又被他们自己的将领杀了许多。

王贵杀入李成的马兵队伍,专用长枪,刺他的马腹。马中枪即倒,骑兵纷纷落地,杀死无数。余骑逼入襄江水中,也多半溺死。

李成见大势不妙,正想策马撤走,却突然冒出一个小将岳云,手举八十斤铁锤同他对阵。李成是久经沙场的骁勇战将,见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并不在意,只轻挥一剑劈去,不料一个铁锤挡来,却使他那执长剑的右手虎口发麻,险些连人带剑跌入马下。小将岳云又一个铁锤挥去,怎奈李成的马快,却没有打中。李成再也无心恋战,独自一人飞马而遁。那些战将见元帅跑了,也都顾命要紧,哪有心绪管及部下,无不逃亡而去。

于是,岳飞克复了襄阳,带兵入城,安抚百姓。

休整两天一夜之后,牛皋、王贵、张宪、杨再兴四统制带领各自的军队,分别前往随州、邓州、唐州、信阳军夺城。

李成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逃到新野,同新野的驻军将领商议,如何反攻襄阳。他一边派人前往汴京,求刘豫派新兵增援;一边收集溃众,准备再战。

岳飞闻讯,亲率裨将王万、儿子岳云等五千将兵,分成左右两翼,掩袭新野齐兵。那些从襄阳逃脱的李成散兵,已是虎口余生,一见”岳“字旗帜,早已魂胆飞散,皆不战而逃,不知去向。而原驻扎新野的齐兵,在打了几仗之后,自觉形势孤单,不是岳家军的对手,也纷纷逃散。岳飞、王万、岳云痛杀了一阵,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渠。只是不见了李成。岳飞只好回到襄阳,静候派出的各统制的佳音。

一个月之后,牛皋、王贵、张宪、杨再兴陆续回来报告胜绩,随州、邓州、唐州、信阳军,一律收复。

于是,襄阳六郡如数收复,汉水流域全部平定,岳飞移屯德安。

从此,岳家军的声威大振天下。

七月一日,捷报传到杭州行宫时,刚好是两个月。

高宗闻报大喜,笑着对朱胜非和赵鼎两人道:

“朕平素闻知岳飞治军有法度,行军有纪律,临敌而不乱。连金兀术都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没想到他智商过人,深谋善算,料敌如神,竟获此大功。“

”皇上英明,所言极是。吾观岳飞是个大材,大材必须大用,切不可按资论辈,埋没了他。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也是个奇才,屡立大功,不能因为年少,老是当一名兵卒。“赵鼎趁机道。

”以爱卿之见,该怎么安排他们父子的官职呢?“高宗问道。

赵鼎沉吟片刻道:

”容臣考虑周全后再奏。“

7

岳飞收复襄阳等六郡后,移军到地势险要的德安。他一边命牛皋等各位统制对兵士进行强化培训;一边静等朝廷对他下一步作战诏令。

七月尾的一天上午,岳飞正在元帅行辕的大帐里埋头写字。突然,牛皋窜进来,高声嚷道:

”大哥,你又在吟诗作文呀?都已经休整一个月了,还不打仗,害得我的手好痒。到底有战打没有?大哥你不急,牛皋我却忍不住呀!"

“谁说我不急?你看,我写的是什么?”岳飞把刚才写的一张纸递给牛皋。

牛皋接过来一看,却是上疏表,只见上面写道:

"...... 金兵所喜爱的唯有子女玉帛,志气已经骄横急惰,如果用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原有疆土,是容易做到的。襄阳、随州、郢州,土地肥沃,如果能够实行屯田,可收到很厚的利益。臣待粮足,即北伐剿敌。盼皇上准奏!"

牛皋看了岳飞写的上疏表,正想说什么,突然中军王万匆匆进来,躬身向岳飞禀道:

“请元帅赶快接旨。”

岳飞走出行辕大门口,送诏书的天使和二名随从已经飞驰来到。

“啊?是赵参政大人!”岳飞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喜。按照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一位四、五品官员送达就行,用不着官居从一品的副宰相参知政事亲自出马。但赵鼎一直想同岳飞单独探讨为将用兵之道,便向高宗领了这个长途跋涉的天使苦差事。

赵鼎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打开来,拿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岳飞一向忠于朝廷,抗金平盗战果辉煌。这次驱逐伪齐李成,收复襄阳等六郡,劳绩卓着,朕甚嘉慰。特授清远节度使兼湖北路荆裹潭三州制置使,赐尚方剑一柄,在节制地区和军队内方便行事。并赐白银三万两,绫三百匹,绵二百匹。飞子岳云屡立奇功,为左武大夫;牛皋等诸统制,随岳飞征战,功不可没,已饬吏、兵二部从速论功升赏。

朕即位以来,金人连连南侵,伪齐为虎作伥,群盗频频作乱。幸天不亡宋,尚保半壁河山。望诸将思国家涵养之恩德,念二帝被拘北狩之耻辱,悼敌兵烧杀掠夺之祸乱,继续智勇杀敌,为中兴宋室立巨功。朕遵循裹功罚罪之古典,不吝功封侯,不惜罪受诛。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岳飞、岳云和诸将叩头谢恩,山呼万岁。岳飞站起来,接过诏书,放在香案上。

赵鼎从身边一名随员手中接过尚方剑捧在手中道:

“钦赐尚方剑,岳飞跪接!"

岳飞赶忙跪下,双手接剑,口呼:

”谢皇上盛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岳飞站起来,把尚方剑捧到香案上,放下。

随后,众人退出,岳飞陪赵鼎喝茶,闲谈。

8

在边喝茶边闲谈中,赵鼎问岳飞:

“听说鹏举兄这回攻克襄阳之前,巧用了'反间计',让李成上当,既分散了兵力,又放松了戒备,才使他的十五万之众败在二万岳家军之手。可有此事?"

岳飞闻说心中不禁一震。心想,这是一项机密,怎么参政一来便知?可见岳家军并非一池清水。幸好赵鼎是自己人,不然传出去,今后此法便不灵了。他轻呷一口茶,微笑道:

”参政消息真灵呵!不过,檀道济公的'三十六计'传到今天已经六百余年,为将者几乎人人会用,何足挂齿!"

“吾闻”反间计“乃是一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妙计,运用得好,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吾乃文臣,从政以来,整天在庶务上忙忙碌碌,对孙吴兵法、檀公三十六计之类兵家谋策未做研究,所以年过半百,还不懂得用计,遇事总是直道而行,不知吃了多少亏。鹏举虽然比我晚生十八年,但是你既天生神力,又智能超人,有丰富的用计体验,何不教我几招,使我有生之年也少走一些弯路呢?”赵鼎说得很诚恳。岳飞为人豪爽,见赵鼎如此谦然求教,顿时忘了自己的晚生下属身份,竟滔滔不绝地论述起“反间计”来了。

“兵家无道德禁忌,所以常说'兵不厌诈”。欲想战胜敌人,勇是前提,然而勇不足恃,非用智能、计策、谋略不可。这'反间计“是兵家最常用的一个计策。吾从军以来,抓到敌人派来的间谋不少,我也曾派出许多间谍到敌方去。做间谍的任务,或窃取情报,或唆使敌人互相猜忌。做反间谋的,是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去离间敌人。其实,这反间计,早在孙子兵法中就已提及。《孙子·用间篇》云,'反间者,因其间而用之'。这句话已经把此计的概念讲透彻了。用反间计,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也是一种“以毒去毒”之策。记得小时候,村上有个富家的少年,他养了一条狼狗,会咬人,每当我路过其家门口,就唆使他的狗咬我。至今我腿上还留有伤疤。后来我火了,便想出--计应变。当那只狗跑出来欲咬我时,我就把事先准备的一块肉包扔给它。狗吃了我的肉包就不咬我了。连续几天如此,那狗同我混熟了,竟跑到我的家里来。说也奇怪,有天我带那狗出去,被主人发现了,企图用棍棒打它回去,结果它不但不回去反而咬它的原主人。现在想起来真有趣。哈哈哈--"

赵鼎也听得大笑起来,道:

“鹏举兄从小就懂得用反间计,以毒去毒,真是神童。”“反间计是利用敌人的间谍去离间敌人,往往比我们派出的间谍去离间敌人作用大,威力强。但是,如何诱使他为我所用,这就颇费思量了。前人常用的办法,或厚赂诱之,使之叛变,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之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然而,情况光怪陆离,办法也要随之变化多端,不能依样画瓢。此计在使用前,必先察情。察情未明,必须疑而叩实,察而后动,不能放过微隙在所必乘的时机。在运用时,要合乎事理人情,倘若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见岳飞稍顿,赵鼎接口道:

“这就是鹏举兄曾经对宗泽师说过的,'兵法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吗?"

岳飞点点头,正想再说什么,中军王万进来,俯首道:”元帅,时已过午,请参政大人用膳!"

“你看,我这个人,只顾讲话,却不顾参政肚子饿。”岳飞笑着站起来,抬手道,“请!"

”听鹏举兄讲兵法,犹如吃仙丹喝神露,解饥解渴,怎么会饿呢?“赵鼎笑着站起来。

吃过午宴之后,赵鼎提出要参观岳飞的书房。岳飞自然欢迎。

步进岳飞的书房,赵鼎的视线不由得被墙上那几首岳飞亲写的诗词所吸引。还没有坐下来,他便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挂在左壁上的那一阕词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志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好,好,好!"

朗读完这首仄韵体的《满江红),赵鼎赞不绝口:

“有气魄,写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渴望报仇雪耻、恢复失地、奋发图强的精神。想不到,鹏举兄还是一位功底很厚的诗人。”

“参政大人见笑了,那只是闲来无聊,写着玩的。”岳飞有些不好意地说。

“你别客气。我赵某虽然不擅写诗,但我却爱读诗,我这位崇宁进士欣赏水准还是有的。“赵鼎又忍不住抑扬顿挫地朗读一遍,接着道:”鹏举兄,吾观满朝文武,主张抗金灭齐的,还是占大多数,你这一阕词正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不过,敢旗帜鲜明地在皇上面前反对和议、坚持抗金者,还属少数。“岳飞正色道:”如今,宗泽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李纲仅仅做了七十七天宰相,便被罢官。那时朝廷大权被黄潜善、汪伯彦所窃取,蒙蔽圣听,居然杀了坚持抗金的太学生陈东、布衣欧阳澈,然后便是天子车驾东幸,一味潜逃,使皇上即位、李纲辅政时期所出现的两河民众振奋、誓死抗金的大好形势,如昙花一现。建炎三年,黄、汪被劾罢相,大快人心。但接替为相的吕颐浩、范宗尹,只是平庸之辈,无所作为。后交不知怎么又跑出一个秦桧出来,力主和议,提出'河北归金,中原归豫'之二策,使皇上本来决定御驾亲自征讨刘豫的决策改变了。我的多次上疏,也石沉大海。幸好秦桧罢相,终不复用,朝中有你和朱胜非二位大人主战,才便我岳飞这回攻取六郡的面陈得到圣上批准,终于收复了六郡。这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今后灭齐抗金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君臣有志一同,总有一天会打进黄龙府,迎回二帝,雪我国耻,恢复我大宋一统江山。“

”是啊,到那时,可真是“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了!"

赵鼎被岳飞的雄心壮志感动了,不禁对国家前途充满着憧憬。但是,他太了解高宗那反复无常的个性了,谁知道自己的参政能参多久呢?然而,他又不愿把自己的担忧让岳飞察觉。于是,便笑笑道:

”鹏举兄,我该起程回宫复旨了!"

岳飞知道赵鼎君命在心,也没有挽留之意。他当然没有忘记把自己上午写好的上疏托赵鼎带上,转呈皇上。他相信,他这次的上疏一定会获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来临,身边队友全是大佬

喜乐平安

纪元的黎明

家有小妖

在哈利波特学习魔法

奇怪的飞鱼

反派师兄,我家师妹都重生了

浩瀚海渊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涅盘重生:邪医归来后都颤抖吧

Y咏苼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