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金兀术惊魂,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把唾壶,敲碎问蟾蜍,圆何缺?";
能歌善舞的梁红玉,本想陪丈夫助唱伴舞几节,但她见文夫已有醉意,怕生出意外,便劝道:
”将军,我们回去吧!";
“好的,夫人!";
韩世忠向来尊重妻子的意见,顿即收起剑来,向驾舟的亲兵挥手下令:
”返航!";
小舟一停,梁红玉便金莲一顿,柳腰一扭,跃上岸去。韩世忠只一跨巨步,便轻轻地踩上了码头的方磴石。
夫妻并肩走了几步,便见到手执文书的中军急急跑来,喘着气一揖道:
“太尉,朝廷送来八百里紧急黄纸。”
皇帝手诏皆用黄纸写就,所以当时叫它为“黄纸”。
韩世忠接过中军手中的黄纸,和着月色朗读后,感泣道:“主忧如此,臣子何可贪生?";
黄纸上诏命韩世忠进屯扬州,抗击金齐联兵入侵。";妾愿陪将军同行!";
“那当然,为夫打仗岂能离开你这位女军师?”韩世忠笑道。
7
奉了高宗手谕的韩世忠,率领五万大军,兵分两路,第一路三万兵马由统制解元带领,进驻承州,等候南下的金齐联军步卒;第二路两万马军由自己亲自率领,开拔到大仪去,抵挡敌军的骑兵。他在大仪驻扎后,命令兵士上山砍伐树木,修筑栅栏,断绝自己的归路,以示与敌人决一死战。
但夫人梁红玉对丈夫伐木为栅、自断后路的作法,却不以为然。趁韩世忠巡军回大帐时,她亲送上一杯热茶,对丈夫笑笑道:
“将军誓与金齐决--死战,忠勇为国的精神感天动地。但是,妾闻岳飞言:为将之道,”勇不足以凭借,首要制定计谋“。不知将军这回同金齐决战定何谋策?";
”夫人老是提及岳飞,我世忠乃三朝元戎,南征北战凡三十年,不知打了多少胜仗。我独擒方腊时,岳飞还在怀里吃奶。如今我爵居太尉,难道还不如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岳制使么?";
韩世忠向来欣赏智勇双行的岳飞,常说他后生可畏。平时别人褒扬岳飞,他还会帮腔几句。然而-听自己心爱的妻子夸耀岳飞,却觉得心里怪怪的。特别是今天正满怀着非打败金齐兵不可的心情,做了缜密的部署,却被妻子泼了一头冷水,颇不是滋味。
梁红玉见丈夫居功骄傲,并不生气,但也不愿迁就。她先是惊愕,接着是沉默,然后正色道:
“将军征剿江湖剧贼,降曹成,斩刘忠,进爵太尉,功高望重,勋名赫奕,这普天之下,几乎人人知晓,个个敬服,何须自己大吹大擂?但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官大爵厚,并不等于智高谋足;资深望重更不是高傲的本钱。何况你还不算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大将军。你同每战必胜的岳飞相比,难道没有差距吗?试想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被你以';关门捉贼“之计围困在黄天荡,本来是可以活擒兀术的,可是你却因一时的小胜,麻痹大意,忘了兀术的狡猾,竟让他以';金蝉脱壳';之计逃跑了,连自己都险些掉入敌人火攻的烟海之中。如今想起来还有些害怕,莫非将军对这次教训已不复记忆了?";
韩世忠被妻子提起那次败绩,本来还颇不悦,但见到妻子一脸真诚的微笑,便也软了下来。不过,他依然强词夺理:
”那是因为有一位王姓的小人,贪钱卖国,向金兀术献计造成的,什么人会想得到呢?";
“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你想到了,才算是一位不平凡的英雄。难道眼下就没有像王姓那种的小人在你队伍中吗?";
梁红玉讲到这里,便轻摆纤腰,退入自己的内室里去。韩世忠还想说什么,中军进来禀报道:
”太尉,吏部员外郎魏良臣奉旨出使金邦求和。路过镇江,请求拜见太尉。“
”魏良臣?他不是主和的投降派吗?“韩世忠问道。”正是这位金人的走狗。“中军回答。
”他见我干什么?";
“太尉,他是为了讨好金人,来这里刺探军情的。以在下之见,还是不要和他相见。”
“是啊,我也不放心。不见,不见!”韩世忠答道。蓦然间,韩世忠想起岳飞常用的“反间计”,心中道:我何不来个示之以伪情,反间为我用呢?于是,他便对中军下令道:
“中军,你传我的命令,立即把营中的所有炊灶撤去。然后,再安排我和魏良臣相见。”
“是,在下遵命!”中军应声下去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中军带魏良臣进来。落座,看茶,寒暄。稍顷,魏良臣问:
“太尉何故撤去炊灶?";
”顷间接到皇上手谕,诏令老夫撤军,回屯平江,所以撤去炊灶!“韩世忠答道。
”原来如此。“魏良臣点点头。
待魏良臣驰马往北径去之后,韩世忠即奋身上马,令将士道:
”视吾手中鞭,鞭指何方,即向何方前进,不得迟延。“将士奉令,跟随韩世忠出发。
韩世忠相度形势,随处设埋伏,少约百人,多至千人。自大仪以北,共设埋伏二十余处,自置营五座。令各处伏兵,闻营中鼓起,一齐出击,违令者斩,
布置妥当,专候金兵前来。
金前锋主将聂儿李董,正要派侦骑窥探宋军虚实。巧值魏良臣到来,向他询问宋军情形。魏良臣备述所见,聂儿李董大喜。即引兵至江口,距大仪不及数里。
副将挞不野拥着铁骑,驰马向前,经过韩世忠五营东首。韩世忠早已瞧着,忙令营中擂鼓。鼓声一响,伏兵四起,奋勇突入金阵。
挞不野虽然骁勇善战,但没想到这里有伏兵。煞那间,四下里都是宋军旗帜,弄得他目眩神迷,无从指挥,只好急急撤退逃窜。
忽然,--队健卒横贯阵中,每人持一长斧,上刺人胸,下砍马足。金兵人马齐仆,阵势大乱。
挞不野招架不住,慌忙策马而逃,也是他命当绝,刚刚逃跑数步,偏偏陷入泥淖之中。宋军涌至,像铁桶似的,把他围住,挞不野一世英雄,到此时也只好束手受擒了。和他一起被擒的兵士,有三百余人。
韩世忠擒了金前锋副将挞不野,乘胜挥军前进,把入侵大
仪的金兵全数歼灭。紧接着,韩世忠命偏将成闵,率骑三千往承州支持解元。解元奉世忠之命,到了承州,也设埋伏等待金兵,并决河阻止金兵。当金兵涉水攻城将至北门时,解元即起号放炮,呼召伏兵,一齐杀出。金兵遇伏胆怯,有退无进。未几又来,再战再却,却而又进,一日进退达十三次。解元也觉疲乏,但想起已向太尉立下了死战的军令状,便勉力相持,总不敢后退。
忽闻东北角上,鼓声大震,一彪骑兵远远杀来。解元疑是金人新添的马兵前来,心下兀术是惊惶!
正不知所措之际,解元见近前金兵阵脚大乱,忙登高了望,见是“韩”字旗帜,方知是救兵来到,喜得连声高呼:
“韩太尉到了。”
宋兵闻到“韩太尉”三个字,仿佛是天兵天将前来相助,顿时精神百倍,奋勇杀上。
金兵腹背受敌,自然支撑不住,一哄而逃。
解元挥兵追将过去,正与救援之宋兵相逢。见领兵的乃是统制成闵,便问太尉在哪里?成闵答道:“太尉亲自往淮北追杀金兵去了!”解元方知成闵是故意打着韩字旗帜,前来救应的。遂与成闵合兵,追杀至三十里之外,俘获马匹器城,不计其数,方才收军而回。
韩世忠已抵淮上,大败金前锋主将聂儿李董。金兵渡淮河逃遁而去。
韩世忠获胜回到大仪行辕。成闵进谒,方知承州也获胜仗。
晚间,梁红玉备酒迎接凯旋而归的丈夫。她在席间对韩世忠笑道:
“将军此次胜仗,可谓宋室中兴第一功了。”
“岂敢,岂敢。要不是夫人战前提醒,善用岳飞名言”贵在用计';,这回怎能获得如此大胜?";
韩世忠哈哈大笑,把梁红玉亲递过来的一杯浓酒一干而尽。8
十二月壬辰日凌晨。杭州城的夜色尚未退尽,高宗行在的大殿里就聚满了文武百官。他们欣闻韩世忠抗金大捷,都纷纷入朝祝贺。
高宗接受群臣山呼万岁之后,高兴地说:
“韩世忠忠勇,朕知道他必能成功。”
参知政事折与求也笑着说:
“自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兵真正交战过,今日世忠接连告捷,其功劳不小,可列为中兴以来武功第一。”
群臣皆赞同此说,欢声笑语充溢着大殿内外。然而,右相赵鼎今天进来却一脸严肃。他出班奏道:“皇上,臣刚才接到庐州(合肥)警报,金先锋大将兀术和刘豫之子刘麟,集金、齐十万优势兵力,围攻庐州。守臣仇悉据城固守,力不从心,请求朝廷派兵援救。”
仿佛晴天响起一阵闷雷,笑声嘎然而止,一张张笑脸无不晴转多云。端坐在龙椅上的高宗一脸苍白,大殿里笼罩着一种不安的凝重氛围。
“皇上,金齐联兵继续南下入寇,这是预料中之事。那能因为韩世忠的大仪一战之胜,便使之全线逃遁。自古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如今我朝有六路军士二十万,任调一军往援,便可把他们打退。韩世忠在大仪乍胜,宜饬他们留守那里,阻扼退而复进的金兵。张俊勇猛,打败过金兀术,可令他往援。”!
首先打破不安氛围的,是刚从福州回来复职的知枢密院。事张浚。他今年刚刚三十七岁。建炎三年,因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有功,擢升此职。后因建言经营关、陕,以保东南,遂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关陕三年,他命吴阶为统兵大将,屡败金兵,连金兀术本人都被吴阶兵士射中二箭,险些丧命。所以他对金兀术带兵围困庐州,并没有惊惶失措。
“皇上,韩世忠之胜,为我们抗金灭齐增强了信心。但在派谁问题上,臣以为刘光世大军就驻扎在安徽境内的池州,应饬他带兵往援。“折与求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张浚、折与求的相继禀奏,把高宗从不安中回过神来。他果断地道:
”张俊、刘光世皆不足以担负起这一重任,当令岳飞率兵赴庐州援救。“
”皇上英明,这回该让岳飞出手了。臣坚信岳家军一开到庐州,便会有频频捷报传来,望皇上勿忧!“赵鼎奏道。
经赵鼎这么一说,大殿里的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但不知谁在右边角落说了一句:
”如今金人、伪齐的军队日益迫近。皇上应前往他处,百官也应就地分散,以避敌锋。“
张浚看一眼讲话的人,立即驳斥道:
”往哪里逃避?惟有采取';以攻为守';之策,奋勇前进,才是可行的方案。“
”张枢密使所言极是,只能进,不能退,以攻为守,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如果交战而不能告捷,看情势再决定进退也为时不晚。“赵鼎说。
高宗的胆子越来越大起来,道:
”朕因为二帝羁居远方,所以屈己请和,金人再度放肆侵略,朕理当统领六师,临江与敌人决战。“
”皇上英明,御驾亲征乃历代中兴英主之所为。如今皇上将往临江,官兵的士气自然百倍,势必打得胡虏伪齐片甲不留。“折与求极力赞成。
”连年撤退怯敌,敌人的志气愈发骄横。现在圣上已决定亲征,将士必然激奋,抗金灭齐大战必定成功。臣等愿效微薄之劳,以图报效国家。“赵鼎自然拥护。
”皇上御驾亲征,是感天动地的英主之举。臣愿亲往长江前线,协调各路兵马,督师作战,不获全胜,誓不收兵。“张浚跪地叩头,表示决心。形势急转,这日的朝会,从群臣的欢呼庆贺,变成了闻警受惊,又变成了御前的誓师会。
根据右相赵鼎的提议,高宗做出了如下系列决策:命岳飞驰赴庐州援救;命张浚兼任前线大都督,视导长江各路兵马;命孟叟为杭州行宫留守;命张俊为浙西、江东宣抚使;命刘光世移兵建康;命王燮为江西沿江制置使。后宫除吴嫔侍驾外,全部迁往泉州回避。高宗即日便从临安出发,由刘锡、杨沂中两大将率一万近卫禁兵扈从。
此外,还下诏书向六师将士揭露刘豫的叛逆罪行。自从刘豫僭伪以来,朝廷因与金人议和的缘故,称伪齐为“大齐”。至此,开始声讨刘豫的罪行,以激励六师战士。
9
鸡叫头遍,岳飞的一万骑兵便顶着腊冬十二月的嗖嗖寒风,踏着尚未退去的茫茫月色,静悄悄地从德安向庐州出发。
最前面的,是先锋牛皋、副先锋徐庆率领的十二员偏将和三千骑兵。断后的是王贵、张宪率领的二十名偏将和四千兵马。岳飞带领杨再兴、王万等三千将士,走在前后军之中间。
自从今年六月收复襄阳等六郡之后,岳飞曾托赵鼎上疏给高宗,奏请进攻中原,但高宗一直不答。九月金齐联兵南侵时,岳飞也请求北上抗敌,却也不被允许。所以,岳家军整整以逸待劳了六个月。好不容易盼来了开往庐州抗金的诏令,马上的将士和胯下的战马似乎上下呼应,前进的步伐迈得特别快。
次日,当牛皋的前头部队来到庐州城郊的一座山头时,还处于太阳欲升未升之际。他命将士稍事休息,等候岳飞和后面军队。
没想到岳飞带着王万和几名亲兵,早已策马绕道越过前头部队,察看了一座山。这座山有一条很长的山谷,两旁树林茂密。然后,他回头同牛皋和徐庆会合,嘱咐他们小心谨慎,提防埋伏,并指着前边刚才察看过的那座山道:
“到那座山前停下来,让人马稍稍休息之后,沿着狭谷两旁林下埋伏。”
说毕,岳飞和王万离开大队,勒马登上路旁的高岗。放眼望去,见庐州城四周布满密密点点的牛皮帐,显然是围城的金人所搭的临时营房。营房内的敌人睡犹未醒,不见人影。
“这正是打他个措手不及的好时辰呢!”岳飞心里这样想着。
在出发前,岳飞召开的战前统制会上,群策群谋,就定了一条计策,备了该备的东西带来。岳飞命部将依计进行。
此时,牛皋奉岳飞之命,一马冲入敌营,高叫道:
“大宋元帅岳飞的部将牛皋踹营来了。你们这些胡虏兵为什么前来进犯?能战的同我斗三百合,不能战的赶快退兵。”
敌兵闻声都从牛皮帐探出头来。只见牛皋面为黑漆,身躯高大,头戴一顶镔铁盔,身披镔铁锁子连环甲,内衬蓝皂罗袍,坐下黑鬃乌雅龙马,手执两条四楞镔铁,仿佛从云端而降的天将,耀武扬威,逢人便挑,遇马便刺,如入无人之境。一瞬间,就杀死了二十多人,刺倒了十几匹马。
小番兵慌忙报入牛皮大帐中。金人一名偏将闻警大怒,上马提斧,率领众将校一齐拥上来,把牛皋团团围住。
牛皋哪里将他们放在心上,奋起神威,又杀倒一大片。然后,虚晃一招,两腿把马一夹,冲出番营而去。
金兀术得到偏将的报告,大骂道:
“牛皋只是岳飞手下的一名偏将,你们也抓他不住,如何捉得住岳飞?你们给我追上去!";
牛皋且走且回头,心中暗喜道:
”胡虏兵,这回中我岳大哥之妙计了。“
”追呀!打中他的,赏金五千;抓到活的,赏金万两。“金盔红袍的金兀术骑在一匹火龙驹上,挥舞着手中一柄金雀斧,高声喊着。
金兵见狼主亲自督将,都争着立功受赏,个个争先恐后,往前追去。
站在山岗上的岳飞,见牛皋诈败,已经逃入山谷,后面金兵漫天盖地涌来,心中大喜。看看敌兵已有三四百人追入山谷之中,岳飞手中鞭子一指,忽然一声炮响,震得地动山摇。金兵闻炮声不知所措,正想掉头折返,两边埋伏的岳家军士卒,火炮火箭一齐打将下来,沿着枯草落叶,火药发作,一霎时,烈焰腾腾,烟雾滚滚,烧得那些金兵两目难开,嗷嗷乱叫,不知该往前避,还是往后逃。喧喧嚷嚷,呼天号地;奔奔逃逃,自相践踏。人撞马,马踏人,死伤者塞满山谷。
金兀术知道中计,立即指挥未进谷的士卒撤退。然而,徐庆早已率领三千精骑,呼啸着从山上冲杀下来,很快地把惊魂未定的金兵包围起来。
岳家军以逸待劳半年余,个个精神抖撤,越战越勇,杀得金兵尸堆满地,血漫山野。。
金兵围困庐州城已经七日,由于仇念将军发动军民死守,金兵望城兴叹,本已懈怠,早晨又刚刚起床,饭水未沾便碰上突击,人人无心恋战,都往后逃跑。
金兀术本是久经沙场的猛将,虽非百战百胜,但勇力过人,武艺不凡,也善用计,在他的十二年戎马倥偬生涯中,总是胜多于败。然而,四年前在牛头山被岳飞截击得险些丧命,对岳家军不免心有余悸。再加上这次援齐抗宋非他所愿,所以这时见岳家军骁勇异常,实难取胜,便产生撤军的念头。
正当金兀术欲转马头,指挥全线撤退时,只听得一声炮响,又有一队宋军从斜坡冲杀出来,充耳尽皆呐喊,满目均为“岳”字旗帜,恍如一片刀山剑岭,铺天盖地向金兀术头上压下来。
“休放走了兀术!";--阵阵犹如催命的呼叫,使兀术吓得魂不附体。然而,兀术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定一定神,抬头浏览一下前线,但见“岳”字帅旗飘荡,一位大将当先出列。
那大将正是三十二岁的岳飞。他头戴银盔,身披银叶甲,内衬白罗袍,坐下白龙马,手执丈八铁枪,隆长白脸庞,三塔黑须髯,膀阔腰圆,身高体壮,宛若一尊铁塔,又像一位审判法官,威风凛凛地伫立在兀术的面前。
金兀术也是一员大汉。他今年也只三十五岁,而且体壮如牛,头戴一顶壤金象鼻盔,金光闪烁;旁插两根雉尾,左右飘分。身穿大红织锦绣花袍,外罩黄金嵌制龙麟甲;座下一匹点雪火龙驹,手执螭尾凤头金雀斧,浑如混世魔王。
这位赫赫不可一世的悍将,向来骄横暴戾,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建炎四年金兀术攻下苏州城,放火烧掠,死者多达五十万。然而,他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人豪侠,敬忠义之士,恶奸佞小人。他勇力过人,刀枪剑戟样样精熟,在成千上万的女真族骁将之中,无人敢和他比试武艺。建炎三年夏天,他带兵渡江分两路南下,一路进攻江浙,一路进攻江西,当时拥有重兵的宋军三大统帅,九江的刘光世不战而自退,建康的杜充叛变投降,韩世忠也从镇江退至江阴。其它各地的守臣大多是或弃城逃走,或献城投降。兀术因此而有轻敌之心,在回兵北退时,被韩世忠围困在黄天荡达四十八天。更没想到,从黄天荡逃脱之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岳飞,在牛头山下被截击,险些丧命,方知“强中还有强中手”,金人以武力灭宋并非易事。
如今,这位金国的第一英雄兀术,站在岳飞面前,自觉矮了半截,又有三分心虚。但他想起自己是强金的一员大将,是立国的金太祖第四太子,便壮着胆道:
“你这位南蛮姓啥名谁?快快报来,本帅从来不杀无名之
将!";
岳飞哈哈大笑道:
”你怎么能忘记四年前在牛头山下,你我之间那份难解难分的斧来枪往之交情呢?自古地分南北,宋金友好,互不侵犯,各得其所。而你们兴兵南犯,劫我二圣,占我国土,杀我子民,已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弥天罪行。后又册立逆臣刘豫为帝,实行 ';以汉治汉“,让中国人攻打中国人。如今你们又千里出兵,助纣为虐,帮助刘豫入寇江南,诚不知刘豫本性奸诈,反复无常,他依仗上国的势力日夜南侵,不能胜利则迟疑不定;胜利了则如同养鹰,食饱了便高飞而去,甚至回过来反冢主人,这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如今我大宋皇帝正御驾亲征,启跸平江,已诏令六路大军全面北伐,改复中原,腰斩刘贼,捣你巢穴,迎回二圣。本帅念你是个人才,给你一条生路,快快下马投降。否则,我的丈八铁枪对你就不客气了。”
兀术虽有一次失手经验,但他自恃兵众国强,依然骄横:“久闻你英雄盖世,又多机谋,很能打仗。可惜你生不逢时,投错了无能无用的赵构,终究难有出息。吾闻汉人有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我大金犹如旭日东升,国富民强,兵广将勇,皇帝英明,爱才如命,必然一统华夏天下。你如果识时务,使投降我大金,我保你当一位江南皇帝!";
岳飞闻言,知道多谈无益,轻拍座骑,当的一枪,便向兀术刺去。兀术也拍马摇斧,革当一响,掀开枪,回斧就砍。岳飞挺枪迎战。枪来斧档,斧去枪挑,真个是:棋逢敌手,各逞英雄。
第一轮两人交战八十回合,仍不分胜负。当第二轮交战到六十回合时,兀术便开始招架不住,虚汗涟涟。岳飞看出对方心虚,轻轻钩开其斧,拔出腰际银,呼地一声挥去,正中兀术
的右肩膀。
兀术大叫一声,掇转火龙驹,往北逃走,直逃至金营里。岳飞本想乘胜追击,却被迎面而来的两位金兵偏将所扼住。待收拾了两名偏将,却已不见兀术去向。
正当岳飞和兀术交战之时,牛皋、徐庆、王万、杨再兴、王
贵、张宪和岳云等--班战将,各领兵下山,杀入金兵队伍之中,将遇将伤,兵逢兵死,直杀得天昏日暗。金兵都知岳家军厉害,又见主将已败,便纷纷往北败退而去。到了午后,庐州城四周已不见敌兵的踪影。
岳飞对部将牛皋等命令道:
“快快追去,我若不追,就此退去,他们还会再来。”于是,又追杀三十余里。金齐两军,没命的溃退,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10
几天后,驻跸平江(苏州)的高宗,就收到岳飞在庐州打败兀术的捷报。他高兴地对右相赵鼎道:
“岳飞赤胆忠心,智勇超人,朕早就说过,抗御金齐联兵入冠,非岳飞出马不可。”
“皇上英明,知人善任,我大宋中兴有望了。”赵鼎微笑道。
到了绍兴五年春节之后,高宗在平江行在又得到更大的喜讯:金、齐二军已经全部撤退了。
原因是,时逢寒冬腊月,天大雨雪,饷道不通,金军中杀马代粮,将士皆有怨言,讹里朵、挞懒、兀术见部众连败后已无斗志,宋军又防御得严紧,更知金齐两军中无人是岳飞、韩世忠的对手,再打下去有败无胜。且因金太宗病危,恐生内变,不得不赶紧退回。金兵一退,刘麟,刘猊哪里敢独留,连辎重都不及携去,便急急地遁去了。
高宗大喜,对赵鼎道:
“此次将士用命,各路大将无不效力,得以却强敌获全胜,贤卿之功也。”
赵鼎拜谢道:
“事出圣断,臣何功之有?但敌兵虽去,他日未必不来,还须博采群言,为善后计才好。”
高宗点头称是。二月壬午日,高宗御驾归还临安杭州。进赵鼎为左仆射同平章事,主持朝政大权。. 升张浚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各路军马。命岳飞屯襄阳、韩世忠屯镇江、张俊屯建康、刘光世屯太平。并下诏在临安建太庙,大有中兴的气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