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空城计,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听丞相调遣!"

杨仪已经明白,丞相想把西城中军帐下仅有的五千人马调去阻击司马懿,便赶紧提醒道:

“西城中军帐下,除了这五千兵马,就剩下百余位文官椽吏,而马岱他们的大军到来,还得一二天时间呢。”

“丞相,假如司马懿忽然掉头往西城而来,西城就无兵守城了?”向朗也惊叫起来。孔明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道:

“司马懿果真有这胆略,中军可以退出西城,向南安、安定的大军靠拢。”

杨仪、向朗只是觉得不妥,调走了这五千护卫军,承相就成了光杆司令,他们这些文官椽吏就没了安全感,敌军若到,他们只好东手待毙了。

孔明见他二人力劝,只好把关兴留下,命令张苞带去二千五百人马作疑兵。严令张苞见了司马懿,只能虚张声势,不许交战。

张苞依计领兵去后,孔明还是感到心神不宁,总以为他的布置,什么地方还有漏洞。

他又伏案细看地图,秦州的刘巴、吴班二将,有张苞在他背后作疑兵,挡住司马懿,料想还能坚守数日。只待大军在西城集结后,他们便可以一同撤向街亭。这一方面看来,似乎不必忧虑。

司马懿南下,若遇张苞疑兵,必定迟迟疑疑转头向天水,与秦川北上的郭准会合。这样虽然让这老贼溜之大吉,但中军大队人马可以从从容容,由街亭撤出陇西。

进退方略、兵力部署及应急措施都十分严密,无懈可击,看不出有什么漏洞,孔明却还是不能放心。

他叫推车使者罗安进来,他要出去静一静心,再理一下思路。他还是怕连日心烦气燥,难免有失,

中军帐就设在县城的校场上,夏夜星空,凉风徐徐吹来,孔明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下弦月只剩下一钩虚痕,淡淡的亮光下,忽然传来一阵鸡鸣。孔明觉得奇怪,兵荒马舌,这里竟然还有人家养着报晓的公鸡。一天以后,他就要把这里所有的男女老少全部迁往汉中,以后,这里就是一座空城,甚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将也看不到一户人家。他想,这样做是不是掠夺?是不是破坏了这里的安宁,他是不是太残忍了?

然而他必须这样做,否则这次退兵以后,他就无力卷土重来,光复汉室了。三国纷争,最终还是苦了百姓,孔明想到此,不由以手按额,仰天长叹。几阵鸡鸣之后,那钩月痕渐渐黯淡,四周也灰蒙蒙地亮了起

来。孔明知道,天亮以后,将有更多的事情等他处理,他没有空闲在比感时伤怀。

才转车头,就见向朗、杨仪等百余人文官椽吏,迎面朝他仓惶

涌来。

孔明见状,知有大变,急令罗安推车快速迎去。

“丞相,司马懿的二万大军往西城奔来,离这只有三十余里了”相距还有十来步,行参军向朗就迫不及待大声裹告。

”司马懿来了?”孔明大吃一惊,

“丞相,赶紧换马离城,往南安、安定二那靠找”杨仪话刚落音,就有人牵来坐骑,请丞相上马。

仓惶弃城而去,就把西城大量的粮草、马匹,和其它器物,白白送给了魏军。这些军需之物,是置军千辛万苦从各地征凋、搬运来的,是蜀军的命根子。如果落在司马懿手中,那真是雪里送炭,让二万魏军如虎添翼,而蜀军失去补给,又被占去要冲,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孔明不动声色,杨仪、向朗等百余人文官椽吏更是急如火焚,他们齐声催促道:

”丞相,快走呀,否则就来不及了”

“不能走!”孔明忽然厉声喝道

众人听了这话,好似晴天霹雳,都吓得面如土色。他们这些文弱书生,怎能抵御司马懿的二万大军呢?

孔明下车,让罗安扶上坐骑,急往城楼而去。众佐吏见丞相上城,纷纷尾随在后,寸步不敢离开。

孔明在城头沿马道绕城一周,只见西城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出口只有个,是个易守难攻之城。

这地形他早就熟记在心,不过此时看了,心里更加着急。坚守的条件再好,但兵力悬殊,城内二千五百兵马也难敌十倍魏军。如果此城被司马懿占据,蜀军要夺回来就更难了。他又策马来到西门城楼,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人斯叫之声隐约可闻。不用半个时辰,司马懿就要兵临城下了,

杨仪、向朗等百余人文官椽吏,更是惊得魂飞魄散,颤抖着站在一旁,完全没了主意。

就在十万火急之际,孔明忽然喝道:

“大开城门,任何人不许随意走动,不许高声说话,违令者斩!"

5

司马懿此时在离西城三十里处,停了下来。他想此时蜀军必定森严壁垒,严阵以待。魏军一到,马上就会有一场恶战。

他怕孤军深入,反被诸葛亮一口吞了,就派次子司马昭领十余骑先去探个虚实。

司马懿派出司马昭之后,最关心的是郭准和曹真的动向。”现在郭淮在什么地方?"

“郭将军还在天水郡附近,他们行动十分缓慢,根本就没有和咱们齐头并进!”司马师抱怨道。

“他这是怎么啦?”司马懿听了,眉头一拧,又问:“曹真的大军跟上来没有?"

”曹真北上被阻,还在秦州攻城呢。“司马师对这支大军,更是露出毫无希望之色。

司马懿听了,不由一怔,心里暗暗叫苦。

张合此时却不动摇。他认为已经没有退路,只有抢占西城,扼守三郡的总路口,郭淮就会迅速北上。秦州的西蜀守军也会因此动摇,曹真也很快就会跟了上来。

”都督,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此刻,只有强攻硬打,不惜代价抢占西城县,咱们才有立足之地!"

司马懿却动摇起来,郭淮显然是看出他的意图,不肯引火烧身,当作一支偏师,为他攻占西城分散蜀军兵力。而是在一旁观望徘徊,等待时机有利了,才肯和蜀军交战。

曹真北上受阻,这恐也是诸葛亮早有防备之故,依靠曹真更是无望。这么一来,他的二万人马,仍然还是网中之鱼,处境并不比在街亭好多少。

正不知是进是退,司马昭率十余骑探马回来了。司马懿急问:“西城有多少蜀军?"

”父亲,西城并没有蜀军防守,城门大开,城头也不见一兵一卒!"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司马懿以为听错了。

“西城是一座空城!”司马昭又重复一遍。

“你看清楚了吗?”司马懿还是不能相信。

“看清楚了!”司马昭肯定地回答。他率十余骑,先在远处了望,只见城门大开,城头也无人影,连一面旗帜也不见。

他们都觉奇怪,这么重要的地方,蜀军怎么会没有派兵防守呢?

为了验证虚实,他决定亲自去探一探,便化装成过路百姓,走近城门,只见十几个老者,在城下洒扫门道。

他便装作十分惊恐的样子问他们,听说这里要打仗,他是过往的商客,有一大批货物,不知道该不该从这里经过。

想不到那十几个老者都是哑巴,咿咿呀呀比划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说什么。

他探头往那城里扫了一眼,只见街头行人稀少,家家户户关门闭窗,连一个蜀军的影子也没有。

“父亲,蜀军恐怕还没到西城,机不可失,赶紧抢占西城呀!”司马师惊喜急叫。

“都督,兵贵神速呀!”张合也催促道。

司马懿还是犹豫不决,真不敢相信,西城竟会是一座空城。他现在是半信半疑了,便下令道:

“不可妄动,先到城下看看再说。”

部队行到西城脚下,司马懿下令列阵,不准进城,他自己则拍马近前看个究竟。

果然正如司马昭所说,城头不见一兵一卒,城门只有几个老者洒扫。

此时日将近午,烈日当空,城内城外一片寂静,道旁柳树上的几只夏蝉却叫声嘹亮。

“父亲,进城呀!”二个儿子齐声叫道。

“都督,此城易守难攻,咱们占了此城,就不怕蜀军来攻了!”张合也附和力促。

司马懿双眉紧锁,额头早已冒出许多汗珠,他又抬头向城楼望去,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差一点跌下马来。

原来孔明在二小童引导下,登上城楼。

那小童一个执拂,一个抱琴。在城楼阴凉之处摆上几案,点上清香,又把焦尾琴轻轻横放在案几之上。

孔明头戴纶巾,身披鹤擎,手摇羽扇,笑容可掬,飘然而出。只见他席地而坐,轻轻放下了羽扇,开始试弦定音。

一切都是从容不迫,旁若无人的样子。

司马懿再听琴音,孔明抚的是汉雅乐四曲。初抚(鹿鸣),再操(驺虞),又抚(伐檀),后操(文正),都是汉乐声词。

此时午风习习,琴声分外悠扬流畅,似一股清泉飞流而泄,驱散燥热,令人陶醉。

“父亲,快冲进去活捉诸葛亮呀!”司马师急叫。

“诸葛亮有那么好捉,他就不是诸葛亮了!”司马懿提醒了儿子,对那琴声越听越担心起来,回头对众将道:“孔明若没有百万雄兵,再有娴熟的指法,也不能弹奏的如此不急不躁,安然自在,此时此刻,绝不可以轻忽了他!"

”父亲,城为明明无兵,诸葛亮才故作此态,吓你退兵!“司马昭急忙辩道。

”胡说,城内无兵,他从秦川撤下来的几万人马哪儿去了?“司马懿大声反问,一边急往中军驰去。

到了中军,急令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向原路退回,向天水郡附近的郭淮大军靠拢。

张合不敢违令,一边退一边问:"从秦川撤下来的蜀军,或许还在途中也未可知,西城恐怕真是一座空城!"

“这不可能!”司马懿一口否定,又挥鞭驰马加快了速度。他认为蜀军若在集结途中,诸葛亮可以弃城,前去靠找,何必在这里冒险。诸葛亮一生谨慎,多虑寡断。当初魏延献计分兵子午道,那是一条妙策。早听魏延之言,此时长安恐怕已经落在诸葛亮之手。但他不肯冒险,宁可从陇右大道进军,不求侥幸取胜。

现在西城大开城门,城内定有重兵埋伏,魏兵进城,正中其计。

如果没有重兵埋伏,孔明一定会在其它地方做了相对的部署或牵制,一个一生谨慎的人,即使铤而走险,也会是有计划性的,哪有随兴之所至、随便行险的道理?

在张合看来,都督一生多疑,不可疑处也疑,这又与孔明的谨慎有何差异?生擒孔明的机会千载难逢,都督却这样白白放过,到底脑子里在顾虑什么?

兵马退了三十里,司马师又疑问:

“如果城内有伏兵,诸葛亮何必登上城楼抚琴,装模作样呢?”司马懿认为,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他先是大开城门,让你不见一兵一卒,诱你进城。不见效果,他就亲上城楼作诱饵,引你上钩。在司马懿看夹,多疑一点又何妨?他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即使错过了一次机会,再等下一次不就行了?他一生最擅长就是等待啊!

大军又退了三十里,张合又问:

“诸葛亮果有伏兵,见我退却,为何不来追击,眼看这条网中之鱼溜去呢?"

司马懿听了这话,这才感到有点不对。正犹豫之间,忽见远处山上,隐约有蜀军旗号晃动,司马懿大叫不好,蜀军已经四面埋伏,再不快走,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他偷袭街亭,才见微功,若把二万人马丢了,不但前功尽弃,朝廷还要问他丧师之罪,急令三军飞速向天水郡方向逸去。

那蜀军原是张苞的二千五百疑兵,他在天水往秦州的路上等了半天,却见司马懿直扑西城。急忙回师,尾追魏军,一路隐蔽行军。待见司马懿全军退走,这才依丞相之计,只作声势,不与交战,果然把司马懿吓得逃跑。

魏军悉数退去之后,西城内那百余个文官椽吏,还都缩在城楼下一动也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半个时辰,他们都瞪着眼睛,紧闭着嘴,竖起耳朵,倾听城外的动静。那城门大开,明晃晃的阳光把城门内外照得亮堂的,只要魏兵一拥而入,他们就统统束手就擒了。

城外一点动静也听不到,只听丞相的琴声悠悠扬扬从城楼上飘落下来。那优美的乐曲,一点也不动听,丝毫没有分散他们探听敌情的注意力,也没有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反而成了干扰他们、预测自已命运的噪音。

等到那琴声戛然而止,他们还以为魏军杀进来了,厄运就要临头。

他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大开的城门,却不知丞相已经在二童子引导下,轻松地步下城楼。

“司马懿已经退兵,各位受惊了!”只听丞相大声宣布,那声调比那琴声,不知要动听多少倍,

“司马懿退兵了!"

”司马懿退兵了!司马懿竟然被丞相的琴声吓退了!"

众人惊喜过望,交头接耳,洋溢着--种绝处逢生的喜悦。

“丞相神算,神鬼莫测呀!”杨仪带头欢呼。

“丞相神威,可敌百万雄兵!”向朗也情不自禁大声感叹。

“丞相神算!丞相神威,丞相就是神呀。.... "

百余名文官椽吏更是欢声雷动,感激丞相化解了一场劫难,孔明却摇头苦笑道:

”实是西城背后,有南安、安定二郡数万兵力,兼有刘巴、吴班二将南阻曹真北上之功。加上司马懿多疑多虑,不敢轻进。再就是亮一生谨慎,从未行险,才使这小计得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非亮之功也!"众人只当是谦逊之词,没有一个人去领会他说的这些客观条件,便都簇拥在后,欢呼不绝,一直把丞相送进了中军帐。

孔明自知此计只能骗过一时,司马懿还会复来。急唤杨仪传令马岱、廖化、马忠、张疑、袁??以及吴懿、刘淡二将,速领大军向西城集结;又叫向朗传令坚守秦州的刘巴、吴班二将,退出秦州,向街亭靠拢,与大军一同撤回汉中。

杨仪、向朗领命去后,孔明又派人前往天水接回张苞之兵。各路兵马调派已定,孔明这才命令众文官椽吏和关兴的二千五百护卫军,撤出西城人口和粮草马匹。务必快搬快运,一站接一站,尽可能不留一物,全部撤出三郡所有。

军令一出,西城县立即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哭声四起。数万人口由百余名文官椽吏带领,沿道旁徐徐往西而去。道中则尽是关兴的二千五百士卒,他们车载马驼,赶运粮草,忙得不可开交,偌大的一条官道,熙熙攘攘挤满人流和马匹。

孔明也坐着小车,由罗安推上大道,身边只有几个老弱护卫军。

他望着这支西移的人流,心里只有悲痛,脸上布满阴霾,不时长吁短叹。

曾几何时,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现在就这样退回去了。.....

劳师动众,损兵折将,空耗国力,无功而返!真是无颜见蜀中父老呀。.....

“丞相不必叹气,咱们还会回来的!”罗安安慰道。“罗安,你说,咱们这次为何败了?”孔明竟也这样问起。“没有败呀,咱们不是到了关中秦川,还带回这么多战利品!”罗安笑道。

“没有败?你为啥不把丞相推往长安,反而把丞相推回汉中呢?”孔明自嘲道。

“嘿嘿。....”罗安也狡黠一笑,道:“如果说是败了,那也是马参军失守街亭,坏了大事。丞相你可没有败呀,弹琴就把司马懿的二万精兵吓跑了!"

孔明听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在心里问自己:“是这样吗?"

6

司马懿率军,退到天水郡的新令县,还是找不到郭淮的人马,

他深感奇怪,这厮把万余兵士带到哪儿去了。由于是孤军行动,他不敢瞎跑瞎撞,就令安营扎寨,探听清楚各路人马的情况之后,再作定夺。

新令县离秦州不足百里,距天水郡五十余里。蜀军除了秦州的刘巴、吴班二部以外,新令以东已经没有一个蜀兵了,他也没有四面受敌之忧了。

二日以后,各路探马回来报告,秦州的蜀军退向街亭。安定、南安的蜀军也开始向西城撤退,郭淮则率军扑向安定、南安,看样子他想收复二郡。

司马懿听了大惊,这才感悟,原来郭淮以他当作偏师,让他孤军深入西城,引出安定、南安二郡蜀军。而郭淮隔岸观火,待机而动。现在他的大军被迫东撒,蜀军则全部西撤。郭淮毫不费力,坐收渔利。真是算来算去,反被郭淮所算。

他本想挥师北上,与郭淮争夺二郡。但又转念一想,郭淮是将,而他是帅,这样做未免大小心眼了,主帅与部将争功,反而被朝廷看轻。

不如杀回西城,与郭淮合兵,把蜀军赶出陇西,也算有始有终,达到当初就确定的”驱敌于国门之外“的大目标。

思谋已定,也不与张合和二子商量,就下令拔营,杀回西城。张合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听了此令,真是莫名其妙,都督匆匆忙忙撤军,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又马不停蹄,匆匆忙忙杀回去,这是什么鬼把戏呢?

但见都督双眉紧锁,脸色铁青,心事重重的样子,他们都不敢多问。大军来到西城脚下,那阵势又是出人意料之外,城头不见人影,城门依然大开。

司马懿勒紧马首,不敢贸然前进。未等他作出决定,张合、司马师、司马昭等将,却不顾一切,拍马扬刀直冲进城。

城内一片沉静,不但不见一兵一卒,连一个老百姓也找不到。这一次的西城,真是名符其实的空城了。

好不容易才在一间破屋里找到一个人。他是夏侯营帐下参军程武。南安失守之后,他就潜逃西城,东藏西躲,好不容易才留了下来。

程武一见司马懿就嚷道:

“司马都督,你中计了!"

司马懿听了大惊,急问中了何计?程武上气不接下气说道:”前次都督兵临城下,诸葛亮其实只有二千五百兵卒。他自知不可守,便令大开城门,亲上城楼抚琴,故作镇静,以作缓兵之计。想不到都督竟被他骗过。现在蜀军已迁徙三郡人口,运去粮草马匹不计其数,从从容容撤出西城,取道街亭,与蜀军会合之后,退回汉中去了。“

程武说罢,连叫可惜,司马懿也听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空城计?我们中了空城计?“张合和司马师、司马昭听了齐声惊叫。

司马懿却指出,不管如何,蜀军败退汉中,这是一个大功。如果没他奇袭街亭,诸葛亮就不会撤出秦川之军,也不会兵退渭南,就没有郭淮的起死回生和进兵三郡,也没有曹真的收复秦州和大举北上。这一切都是在他精心策划之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尽管小有失算,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是这次大胜蜀军,把蜀军赶出关中,他是作战方略的总策划,这是明摆着的。

司马懿这样安慰三军,也是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班师回朝。然而在魏宫朝议时,情形完全不是这样。郭淮坚守秦川,又收复三郡,这功劳是看得见的,众大臣赞不绝口,纷纷为他请功。曹真击溃渭南蜀军,又收复秦州,这功劳也是明摆着的。司马懿的功劳却都看不见,他千里奔袭夺取街亭,却得而复失,仓惶退出。在最关键的时刻,又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让蜀军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粮草马匹,从从容容退回汉中,真是罪不容诛。

太傅钟繇听罢众臣之议,连连摇头奏道:

“本末倒置,只见其果,不见其因。大功当罪,岂有此理!”魏明帝也有同感,司马懿能以二万余兵力,改变关中战局,实不容易。但像他这样足智多谋的能人,怎么会如此轻易就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

太尉华歆听了钟繇与众不同之论,开口便道:

“若似太傅之言,司马懿有此大能,那他就不是中了空城计,而是。.... "

”而是什么?“钟繇瞪眼责问。

”而是故意放纵!“华歆迎着钟繇大声答道。

这话语惊四座,连魏明帝也大为惊震。钟繇那样肯定司马懿的功绩,绝不是因为他是平西都督的保举人,而是凭公而论,据实而言。华歆这样猜忌司马懿,他有什么证据呢?

”他为什么要放纵?“钟繇听了,气得颤着身子,抖着胡须,又大声责问。

华歆好像胸有成竹,却不对太傅回答,转向魏明帝道:

”自古以来,鹰尽弓藏,兔死狗烹,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司马懿本来就遭人猜忌,难得授以兵权。假如他攻进西城,活捉诸葛亮,从今以后,天下就没了对手。他这个能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他知道,只有诸葛亮在,才有他司马懿在,诸葛亮越神,他司马懿就越能,朝廷就越加倚重。他们虽是敌手,却又相依为重,他怎么舍得就把诸葛亮给消灭了呢?"

“你。.... 你这是胡说八道!”钟繇听了华歆的长篇大论,更是气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反驳,半天才说出这句话。

司徒王朗听华歆说出一番言之成理的歪理,便知华歆这是玩弄“卸磨杀驴”的把戏。本想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但因他与司马氏沾亲带故,此时又不比用人之际,不论说是说非,都将引人非议,便就闭口不言。

众臣都忌司马懿太能,听了华歆此论,不约而同点头称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又沉潜多时,颇不得志,谁能保证他不会藉此“以战养战”、拥兵自重呢?

钟繇老太傅眼看朝廷气氛如此面倒,欲辩无言,差点晕倒在地。

魏明帝回到后宫,仍然不忘询问孙资:钟、华二公之论,谁是谁非?

孙资心中有数,知道华歆是不让司马懿久留关中,才有此说。嘴上却又说:

“钟太傅、华太尉所论都有道理!"

魏明帝听了面有怒色,他做皇帝的将这个小尚书视作心腹,却没听过一句帮他拿主意的话,总是都有道理,都不得罪,结果总是让他拿错主意。

孙资见明帝生怒,赶紧又解释:皇上所不敢认定的,恐是”放纵“之论吧。华太尉此论有无证据,姑且不说;司马懿有无这样打算,也未可知。但事实上,已经形成这种格局。

--诸葛亮败去,日后必定复来,要想对付诸葛亮,朝廷也非倚重司马懿不可了。

魏明帝听了这话更为之一惊,现在要他决定的,还不是该不该给司马懿记功的事了,而是敢不敢再用司马懿这一重大抉择了。

高祖武皇帝(曹操)的遗诏历历在目,众臣的猜忌也不无道理。果真把司马懿养大了,他又有那么大的能耐。凡事都得倚重于他,有朝一日,他自觉无所顾忌,也学自己的祖宗,搞那种”禅让“的把戏,岂不应了”三马同槽“的异梦了。

魏明帝忽然又想,自己年过而立,尚无子嗣,这就更加给人有可乘之机了。

现在只能依靠他的族叔、大将军曹真了。曹真本姓秦,因其父舍命救高祖,赐姓曹。他虽是皇亲,却非同宗,要搞移花接木的把戏不是那么容易,就不怕他有不轨之心了。主意已定,魏明帝即令孙资草诏,革除司马懿“骠骑大将军”“雍凉大都督”之职,回乡养老。由大将军曹真兼督雍、凉二州兵马。张合、郭淮进封副都督,领兵分镇雍、凉二州。

旨到之 E,司马懿、郭淮、曹真三路大军正在长安会师,设宴庆功。

席上,曹真、郭淮齐称司马懿计出奇兵,一举改变关中战局,迫使诸葛亮劳而无功,折兵折将,败退汉中。齐赞司马懿雄才大略,盖世奇功,可钦可佩。

众将举杯频频致敬,司马懿含笑谦让,连称:

“全仗各位之力!全仗各位之力!"

司马师、司马昭也喜逐颜开,中了空城计的懊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兄弟俩紧随在父亲后面,向各位将军回敬胜利之酒。

闹得正欢,忽报天使到。

天使正是太尉华歆,大家以为他是奉旨来颁赏的,司马懿立了第一大功,一定特别丰厚。

只见华歆一脸正色,不苟言笑,他走进厅堂,就高叫:

”司马懿听旨!"

司马懿父子趋前,急跪接旨,众人注视着华歆藏在白胡须中的那张圆嘴,随着那二片厚嘴唇的抖动,大家听了都感大出意外。

华歆宣了旨,收去司马懿“骠骑大将军”“雍凉大都督”的印绶。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司马懿不但无功,而且有罪,现在被削职为民了!

华歆离去后,司马懿父子三人愣在那儿。

不知是物伤其类,还是免死狐悲,曹真、张合、郭淮并不为自己的加官而高兴,也好像忘了往日对司马懿的忌讳,都不无同情地大发义愤,有的深表同情,有的好言相劝。

司马师、司马昭岂肯受比冤屈,坚请父亲申辩,司马懿则拧紧双眉,苦笑道:

“皇上圣明,来日自会知我父子忠诚报国之心。”

当日就向三军辞别,父子三人坐上牛车,一颠一颠,向宛城老家徐徐而去。

等司马懿父子的牛车在暮色中消失之后,曹真才遵旨发布命令:左将军张合派往凉州坐镇,让新晋升为建威将军的郭淮乃领雍州。

待二将领兵赴任,曹真又想,诸葛亮初出祁山,折兵折将,无功而返,必不罢休。来日复出,陈仓是个薄弱之处。

此次渭南之战,所幸蜀军不是主力,这才打个平手。因而下令大将郝昭镇守陈仓,加固城防,囤积,以防诸葛亮效法韩信,暗渡陈仓,直取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红尘嘻嘻易

暮客紫明

容乃公

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

溯野888

霸阳合欢

吉墨森森

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

大屁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