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顺势造势,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业十一年四月的一天,李渊喜从天降。隋炀帝的诏令下来,加授李渊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并着令他即刻启程,讨捕群盗。

李渊的第一个行动是渡河,那里的贼首毋端儿,正率领数千贼众想夺取军事重镇龙门。

当李渊跳下船,再次蹬上马背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些腰酸,他后悔那些日子装得太像了。他伸了伸腰、挺了挺胸,一切都过去了。

这时的李渊显得那么英俊威武,头上扎着一方白巾,身上穿着一件银战袍,左插弓,右带箭,胯下一匹白龙马,他高高举起手中的银鞭子,一顿,“格蹬”一声脆响,大声叫道:“出发!”那银灰色的胡须,随风飘起,飒飒作响,整个人就像一朵滚动的白云在黄河东岸的山道上飘驰。

他身后是一阵雄壮的队伍。军旗猎猎,马嘶人嚎,卷起一片尘土。

李渊突然驻马,回首大笑。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向南奔腾的黄河。河的西岸,有他的中军和家眷。他慢慢地穿过队伍,回到岸边。

李世民正在岸边指挥大军过河,显得很兴奋,脸色绯红。他频频挥动手臂,河水打湿了双脚。李渊走到他身边,说,“世民,上马来吧!”李世民回头朝父亲笑了笑,一跃,跃上了身边的战马。

“如何?”父亲问。

“一切顺利。”

李渊看到队伍正在有条不紊地,一船一船地过河,满意地点点头。

他对三个儿子都有分派,建成、元吉护送家眷,世民统率中军。这种分派自然有一番深意。在三个儿子当中,他最看重二郎,便给他留下更多锻炼的机会。而他本人则和副帅夏侯端率领先头部队,轻装前进,目的是要迅速占领龙门。

“兵贵神速,请父帅放心去吧!”李世民说。“可将先行过河之兵组成一支卫队,以防贼众突击河岸,使我措手不及。”李渊对李世民说。

“父帅所言极是。”说着,李世民策马而去,很快就组织了一支临时的机动部队,以防止突然出现的袭击。

李渊看到大军过河有序,便回马追上前锋。

李渊和夏侯端率领前锋,马不停蹄地赶了四个时辰,便到了龙门城下。

这时,龙门已是一座空城。原来河东一带,贼情十分严重。北面,杨仲绪率众万余,强攻北平;西面,上谷人王须拨,自称“漫天王”,连同自称“历山飞”的魏刁儿,各率众十余万,勾结突厥,占州掠县;在龙门、绛郡、吉昌一带,则有毋端儿、敬盘陀、柴保昌等人肆虐。州县官兵闻贼丧胆,听说毋端儿率数千贼兵来犯龙门,早已弃城而逃,城里的百姓也都逃得一个不剩,街上全是丢弃的家当、衣物,一片狼藉。李渊等人进了县衙,知县早已不知去向,衙门洞开,牢里的犯人也全跑光了。

李渊等人在县衙转了一圈,也不下马,就在县衙前的台阶上对胡标说:

“你们几个四处看看,看能否找到一个活人,也好问问情况。”

胡标等人速速在城里搜了一遍,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活人,一问,却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叫,原来还是个哑巴。

“我看贼情紧急,先把城门紧闭,再作计议。”夏侯端说。

“贼焰嚣张,必先挫其锐气,关门拒贼反灭自己威风,长贼人志气,是不可取。我等出师河东,不为守城,而为灭贼。依我之见,要移师城外,以迎面击贼。”李渊摇头道。

正说着,便有探子来报,说城北数里处,尘土飞扬,怕是贼众已迫龙门。

李渊等人不敢息慢,连忙移师北门。刚刚摆好阵势,毋端儿也就到了。

原来这毋端儿自起事以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州县官兵为贼势所慑,有的弃城而逃,有的一触即溃,短短时日,便夺得无数财物,占了一大片土地,称王称霸,骄横无比。他早就听说,龙门已是一座空城,他是想来占城为王的,队伍后面,还拖了一大批抢来的粮食财物和一大群掳来的妇女,准备进城好好享乐一番。猛地在城外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官兵,他着实愣了一下,勒住了缰绳。

那边李渊大声喝道:

“何方草寇,胆敢犯上作乱,官兵在此,还不快快就擒,可免你一死!\"

毋端儿回过神来,哈哈大笑,说:

”本帅自起兵以来,还没有见过象样的官兵,今天,我倒要来试试我的这把刀,让它磨磨刀锋!\"

说着,一声嘶叫,便冲了过来。那后面的贼兵也跟着叫喊着,冲杀过来。一时人嚎马嘶,尘土飞扬。

李渊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地侧过身子抽出弓箭,说声“看箭”,“嗖”地一响,一箭射中了毋端儿座骑的眼睛。那马一声惨叫,把毋端儿摔到地上。毋端儿也是一条汉子,他在地上一滚,翻身躲过后面的骑兵,一跃,跳上右边的贼将让出的座骑,两脚一夹马腹,挥刀又向李渊杀来。

李渊又是一声冷笑,引骑后退,翻身控弦,又是一个满弓。这一次,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正中射进毋端儿的咽喉。毋端儿应声落马,一个抽搐,便一动也不动了。

与此同时,夏侯端等数十人控弦出击,连射皆中,贼将纷纷扑地,贼阵大乱。

李渊一声令下,官兵蜂拥而上,杀声震天。那些个贼人哪里还见过这样场面,不敢再战,一哄而散,争先恐后地往后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李渊乘胜追击,横扫周围数十里。李渊传令:“贼已溃不成军,只捕不杀。”

到天黑时,降者已有数千人,在城外站成黑压压的一片。李渊再次传令:

“凡无家可归者,可留下来为皇上效力;愿意回家的就地遣散,回乡安心务农,不得再为贼为盗。”

那些贼兵原本就是农民,只是日子没法过,才跟着造反,如今遣散,大都愿意回去。也有无家可归的,也有家乡不安宁的,闹饥荒的,愿意留下来当兵吃皇粮。清理一下,留下来的,也有两千多人。而对于那些毋端儿抢掠来的财物、妇女,李渊一并下令遣散。

当月上中天的时候,李渊的部队已在龙门城外安营扎寨。夏侯端请李渊进城,到县衙去安歇,李渊说,把城里的房子留给老百姓吧!说着,便骑着马走出辕门,他要到山前山后,四处走走看看。夏侯端等人连忙跟了出来,李渊向他摆摆手,只带胡标一人,向山路走去。胡标下了马,牵着李渊的座骑、而前面引导。

这一天的战事出乎意料的顺利,但李渊的心情却是沉重的。

这一路上,田园荒芜,村落雕蔽,有的村庄只剩下残垣断壁,听不到人声,看不到炊烟。虽然皇上下过诏书,诏令百姓迁入城里居住,就地分给耕地,并要郡县、驿亭、村庄都修筑城垒,但人们还是逃亡,诏令成了一张废纸。

这山道两边的山坡上,原来也是层层梯田,如今都长满了野草。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风送来了几声野狗的叫声,十分凄凉。走到一个岔路口,正想往回走,却闻到一阵恶臭,定眼一看,山脚处有一个草棚,恶臭正是从那草棚传来。胡标跳过几步,挑开草棚,里面是一具死尸,细看,那尸体边上还放着一只破碗。李渊看罢,不禁摇头叹息。在回来的路上,李渊说:

“明日传我命令,让行军司马多带一些人,四处察看,凡尸陈于野者,一律就近埋葬。让那些孤魂野鬼入土为安吧!\"

”是,老爷。“胡标一边说,一边就想,老爷的心真好,应该劝劝沓玉,让她放弃报仇的念头。不想一分心,脚下绊到了一根藤,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到沟里。

”你应该骑马的。“李渊说。

”我是怕老爷的马,晚上不习惯走山路。“

”难为你一片忠心。胡标,你今年多大了?\"“二十一。”

“等时局安定之后,给你成个家。”

“谢老爷关怀。”胡标十分感动地说。此时此刻,他几乎要向老爷和盘托出沓玉的阴谋了。但他还是忍住了,一则怕老爷不信,二则也舍不得沓玉,他毕竟非常喜欢她。

李渊又带着胡标到各营房看看,然后才回到帐内歇息。

第二天,李世民的大队人马及李府家眷一并到了龙门。李渊依然命他们在城外扎营。

第三天,逃到山里的老百姓纷纷回到城内。龙门城内有了人,这才像个城的样子。又过了几天,周围百里的百姓听说李渊军大破毋端儿,兵驻城外,秋毫无犯,便都向龙门涌来,小小龙门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李渊在龙门站稳脚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副帅夏侯端率领,向北扫荡敬盘陀;一路由李世民率领,向东痛击绛州的柴保昌。不日,两路皆告大捷,计收降贼数万人。李渊因此声震河东。李渊在河东稳定局面之后,便在河东郡安了家。河东城就在黄河边上,整座城池都可以听到黄河滔滔的水声。李渊慰抚大使的府第,就安在城西的一所三开间的大房子里,这房子一共三进,后面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花园,听说,这里原来是前朝蒲阪知县的府第,后来连住了几任官员,仕途上都不大如意,也就慢慢地荒废了,院子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荆棘,常有狐狸出没。李渊却看中了这里的清静,看中了后花园里那个缺了一个角的凉亭,站在那里,可以看黄河上空绚丽的晚霞和河上飘荡的小船。

安定之后,河东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来拜会,李渊也都一一回拜。在这拜会与回拜当中,人们自然都要颂扬李渊的功绩,有的甚至说他是济世的英雄,国家的栋梁。开头,李渊还有点得意,但一想,不好,这种舆论要是让它蔓延开来,传到皇上那里,不是又要引起皇上的猜忌吗?

一个阴影又开始笼罩在李渊的头上。

你不是糊里糊涂吗?你不是沉酒酒色吗?你不是终日病恹恹的吗?怎么一打起仗来就那么精神,别人一败再败,唯独你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你一点也不糊涂,一点病也没有,所谓沉酒酒色也是装出来的。

这正是危险所在。

胜利与功绩并没有给李渊带来安全感,反而给他带来新的死亡威胁。

李渊又是一夜没有睡好,似睡非睡,似梦非梦。夜半时分,他在朦胧中仿佛听到鸡叫,他睁开眼睛,定神倾听,却又什么也没有。他把睡在身边的沓玉推醒:

“你听,那是什么声音?\"

沓玉实际上也没睡熟,她也有很多心思,她最拿不准的是胡标的态度,不明不暗,不阴不阳,她必须找一个机会进一步与他沟通,把他紧紧地拴在自己的手中,否则,不但报仇不成,反会赔进自己的性命。她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先撒一个娇,身子在老爷的怀里蠕动着,不说话,这是她克敌制胜的好办法。

”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鸡叫。”她脱口而出。实际上这是她的失误,既然还在睡梦中,就不可能听到鸡叫,如果听到了鸡叫,就证明刚才的熟睡完全是假的。能假睡,就能伪装一切。机敏而老谋深算的老爷只要转个弯,就会对她失去一切信任,她就会从这里被一脚踢到下房,甚至踢出李府,她的一切复仇计划也就会付之流水。

此时,李渊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她的身上,他在倾听着,想确定一下是不是鸡鸣。果然,从那窗外的夜空中,又传来了一阵鸡鸣,这一次是十分的清晰,甚至能听出那颤抖的尾声。

“给你说了嘛,是鸡叫。”沓玉娇滴滴地说。此时,从街上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清清脆脆的两响,又是两响。

才二更鸡就鸣了,反常,太反常了。李渊一边想着,一边把沓玉搂进怀里。

第二天,李渊把夏侯端请到府里来。

夏侯端是寿州人,是前梁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是隋朝的大理司直,与李渊的私交很好,李渊出任河东慰抚大使时,请他当副使。此人不但为人忠直,而且颇知玄象,善相人。

坐定之后,李渊说:

“大人昨晚睡得可好?下官历来好睡。“夏侯端说。

”你别和我装糊涂,我知道你常常夜观天象,近来可有什么发现?“李渊说。

”大人一定有什么发现。“夏侯端站起来说。”我昨天半夜听到鸡鸣,你难道没有听到?\"“下官也听到了。”

李渊看着他,等待他说下去,而他却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沓玉。

李渊想了想,示意沓玉退下。

“鸡昏而鸣,百姓有事;人定鸣,多战;夜半鸣,流血漫漫。”夏侯端说。

“这倒是很有应验的。”李渊沉吟道。

“鸡夜鸣,令急。别人不闻,而大人独闻而惊,大不吉。”夏侯端又道。

“何以见得?\"

”当今军国多务,用度不足,于是急令暴赋,责成守宰,民不聊生,各起为盗,战争不息,尸骸遍野,此为一。而君独闻而惊,则令应大人身上。圣上之于大人,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祸之不远矣。“

李渊不听则已,一听便听出了一身冷汗。这些话竟和自己的想法那样的吻合。自己的处境果然是十分危险。夏侯端侧过身子,压低声音道:

“下官夜观天象,金玉床动摇,此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实沉之次。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

夏侯端的声音虽小,却声声都像雷一样在李渊的心中炸响。一个思想在他的心中迅速成熟起来:

--怕,躲,都不是根本的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起应天福;造反,起兵夺天下!

两个人都不说话。屋子里静得出奇,可以听到远处黄河的滔声--哗,哗,哗。

这时,沓玉不声不响地走进来,把两个人都吓了一跳。

“夫人说,等老爷议完事就回房,有事与老爷商量。”沓玉说。李渊回到后房,万氏将他接入,道:

“适才长孙氏来过,说二郎有到外面去闯天下的意思,就是不敢提出来。”

“他想去哪里?\"

李渊在房里来回走着,李世民的想法让他感到有点突然,如果在弘化提出来还有点道理。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募兵。..... \"

“他想到云将军那里?\"

”长孙氏是这么说的。“

李渊站在窗边,沉吟不语。

对于云定兴,李渊是了解的。他是当今权贵许国公宇文述的门生,但他是利用贿赂的手段主动投靠的。他知道如何投其所好,宇文述喜欢奇装异服,他就千方百计地为他制作了一副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非常时髦,弄得轻薄者争相效仿,那马鞯也得了一个名字,叫“许公缺势”。天冷的时候,云定兴又为宇文述做了一副夹头巾,以保护他的耳朵,又被许多赶时髦的年轻人学了去,叫着“许公帕势”。搞得宇文述非常高兴,说:“云兄所作,必能变俗,我闻作事可法,故不虚也。”他就向隋炀帝极力推荐云定兴,让他去制造兵器。云定兴与宇文述合谋,害死了主管兵器的官员,为自己升官扫清了道路。大业年间,大阅军实,隋炀帝称赞兵器,宇文述奏道:“这都是云定兴的功劳。”因此,云定兴便升了少府丞,以后又升少监,到了大业十年,居然升到左屯卫大将军。

让儿子投到这种人的门下,不行。

“老爷。..... \"

”也好。“

李渊转过身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宇文述得宠于圣上,云定兴是他向圣上推荐的,自然也会得到圣上的信任,如今奉诏募兵便是一个证明。如果我李渊的儿子在他的手下,最少也可以让皇上感到放心。皇帝老子放心,我也就好办事了。

李渊没想到这无意中竟走了一步好棋,微微一笑,说:

”很好。“\"还有一件事。“万氏见李渊高兴,又说。”今天怎么这么多事?“李渊笑着说。

万氏看着站在一边的沓玉说:”还是你自己说吧!\"

“是你的事?”李渊侧过头来问。“奴婢有一个请求。”沓玉低下头来说。“那就说吧!\"

”就怕老爷不准。“”什么事吞吞吐吐的?\"

“她想仿效三小姐,学骑马哩!”万氏笑着说。李渊又是一个意外。他把沓玉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下,好像他从来没有见过她似的,看得沓玉有些不自在起来。这亭亭玉立的少女也想学骑马,她想干什么,难道她还想当巾帼英雄不成?她当不了巾帼英雄,但是,她的这个要求使他更加喜欢起她来了,他觉得,李府的上上下下都应该有尚武的精神,连这样貌似弱不禁风的少女都主动要求骑马,这不正是李府尚武精神深人人心的证明吗?

沓玉见老爷不说话,以为他不准,便“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

“奴婢别无他想,只是为了学会骑马,更能侍奉老爷左右。”李渊大为感动,说:

“起来吧,答应你就是了。”

“这孩子越发学得乖巧了。”万氏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来临,身边队友全是大佬

喜乐平安

纪元的黎明

家有小妖

在哈利波特学习魔法

奇怪的飞鱼

反派师兄,我家师妹都重生了

浩瀚海渊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涅盘重生:邪医归来后都颤抖吧

Y咏苼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