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随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8章 赫哲族、珞巴族、基诺族在最后一个广场上,戎马生涯致富路,乌云随风,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国的少数民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珞巴族聚居地的北面是西藏自治区的一部分,?具体包括林芝地区以及其他相邻的地区。??珞巴族的南面与印度接壤,?这一地带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与印度的部分地区相邻。珞巴族主要?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还有少数珞巴族人散居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市。?总人数只有三千六百多人。珞巴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珞巴族讲珞巴语,珞巴族各部落之间的方言差别较大,?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用藏文。???珞巴族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的居住地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此处山高谷深林密,是个?人烟罕至的地方,?交通闭塞,山里有好货,山外有好物也没有办法交换,导致族人一直贫穷落后。
珞巴族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竹子为主,?因为当地多雨潮湿,?竹子作为一种轻巧耐用的建筑材料,?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珞巴族的民居一般为竹楼,通?常修建二层或三层,?底楼用于关养家禽,?二楼住人。是三?层竹楼时,顶层是储藏间。???房屋不留窗户,?传说是怕“恶鬼”从窗户进入家中。在门边上留个小孔,是便于外出时将手从孔中伸入把门闩闩上,?以防止牲畜进入,小孔也利于通风。?此外,还修建?高脚粮仓。??
珞巴族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其中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教,他们信鬼不信神。珞巴族的传统节日有“吉祥年节”是珞巴族的年节,通常在藏历二月举行,具体是二月的哪一天,由巫师来决定。年节期间,族人们身着民族盛装,各家各户都会拿出酒肉在一起聚餐,并有对歌活动,对歌的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时政、?劳动、?赞美、?情歌等。?从傍晚开始人们就燃起篝火,围着篝火跳着珞巴族刀舞、巫舞、狩猎舞、丰收舞等,庆祝活动会通宵达旦。?
“昂德林节”也被称为“丰收节”。是珞巴族传统的农祀节日。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节日期间,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谷物。全村男女身着盛装,共享节日食品,晚上喝酒对歌直至天亮。?“旭独龙节”又称”洞更谷乳木节”,在珞巴族人自己的历法二月间举行。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过去一年的平安顺遂并预祝来年的丰收。?“调更谷乳术节”这是西蒙珞巴族的年节,通常在藏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会舂米酿酒、杀猪宰羊,并把牛头盖骨悬挂在自己家的门头上,作为辛勤劳动和富足的象征。?“莫朗节”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或正月举行,旨在预示丰收。节日活动包括巫师择定日期后,全村男青少年身着盛装,在巫师带领下到邻近各村巡游,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珞巴族的传统主业是这样的:男性一般兼职打猎、?畜牧、?农作等行业,?而妇女则一般兼职纺织、?染布、?竹编等行业。
珞巴族的美食有“玉米面”和“鸡爪谷面”是珞巴族的传统主食,?制作方法是先将水烧开,?然后往水里撒面,?边撒边搅拌成黏坨状,?颜色变黄后便用手抓食。在??“石板上烤烙”的荞麦饼,也是珞巴族喜爱的食物之一,是将荞麦粉揉成团,然后放在?石板上烤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墨脱薄饼”是珞巴族在新年期间制作的一种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是将大米磨成粉,?加适量水和盐一并蒸熟,?然后抹上清油擀成薄饼并在日光下晒干,?最后用清油炸至蓬松香脆即可食用。还有??“手抓饭”等美食。??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基诺族总人口只有二万六千多人,基诺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属于格鲁派和宁玛派,还保留?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是基诺语?,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基诺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虽然没有正式的文字,但他们通过刻木、刻竹等方式记数、记事,同时也通用汉语。
基诺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认舅舅”的习俗是他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习俗体现了舅舅在基诺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舅舅对丧失父母的外甥有养育义务,外甥结婚需征得舅舅同意,基诺族女子若与外族男子结婚,其儿女的基诺名要与舅舅联名等。这些习俗和传统展示了基诺族对家族和种族的重视。此外,基诺族主要以农业为生,主要农作物包括旱稻、玉米等,同时也种植棉花。基诺山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并且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一。
基诺族的成人礼是每个男青年在进入十六岁时,?女子在十五岁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非常复杂和严肃,?通过这个仪式,?青年们换上成人的衣服,?背上筒帕(是一种自制的挎包?)基诺族的筒帕由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毛、?棉混合纺织,?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筒帕上绣有象征月亮的花徽,?并佩戴有月亮和几何花纹,?体现了基诺族的文化特色。?并参加“饶考”(?男的)?和“米考”(?女的)?组织,?从而获得村族正式成员的资格。?在仪式上,?父母会送给儿女全套的生产工具和成年人衣服,?女孩子还会梳成年人发式。?村寨长老会带领大家吟唱史诗,?讲述劳动和生活的艰辛,?传授传统的道德规范。?
基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基诺族有试婚的传统。女方?要等到孩子生下来以后再举行婚礼。?试婚期间,出现两个人的感情不和,?即使生了孩子也不举行婚礼,?而是将小孩子交给父母或舅舅(诺基是舅舅的意思,洛基人认为自己是舅舅的后代,所以舅舅也有抚养小孩的义务)抚育小孩,?然后继续寻找自己满意的伴侣。?一旦举行了结婚仪式,?就不能再离婚,?更不能有婚外情。?
男女青年可以自由恋爱,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父母手中,习俗虽然如此,?父母通常会尊重儿女的选择,?特别是舅舅的意见,在嫁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诺族的婚姻仪式要进行一系列的歌曲活动,?有?提亲歌?、?定亲歌?、?穿嫁衣歌、?送新娘歌?、??迎亲歌?、?宴席歌?、?祝婚歌?等。这些歌曲贯穿整个婚礼过程。?也有少数地方还保留了群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习俗。?婚姻通常在本村寨不同的氏族内进行。?婚前,?氏族外男女间的社交和性关系是自由的。?男女青年要经过“成人礼”,?参加“饶考”(意思是对男青年进行社会公共教育)?“米考”是指女青年组织,通过成人礼?才能结交异性。?婚后,?妇女必须严守贞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