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4章 泰州邂逅:迷雾中的希望,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艘游船在长江的波涛中摇曳前进。
第二天拂晓,游船总算顺利抵达了泰州。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平静的江面上,像是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
王至诚来到船边,便被一位温婉如玉的少女吸引住了目光。她大约十四五岁,清丽脱俗,笑容如春风般温暖。她就是后来成为中共特工的沈安娜。
这一天,沈安娜在泰州码头参加实践活动,由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王学文安排担任导游。沈安娜见王至诚等乘客上岸,便热情大方地介绍:“泰州,南唐时为州治,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可以拜见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文学批评和传记文学的开拓者朱东润;还有花鸟画大家凌文渊和杰出女教育家吴贻芳……他们或籍贯,或出生在我们泰州。”
乘客们纷纷被她的介绍吸引,恨不得立刻踏上这片文化的土地。沈安娜的声音如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泰州名胜古迹众多,我们可以去凤城河,感受护城河的壮美;也可以登上被誉为‘江淮第一楼’的望海楼,俯瞰小城的全貌。”
她的手指向不远处,指着一位正在专心书法的青年:“那位是年轻的书法家高二适,他正在创作。”
王至诚凑近一看,只见高二适用小楷写道:“泰州之有望海楼,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以为大吉之兆,愈加敬重此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座历史悠久的楼阁深切的敬意。
男青年似乎察觉到王至诚的目光,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书写:“民国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视重起之乎?”
王至诚心中暗自赞叹,看着高二适的字文,忍不住附和道:“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施耐庵、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高地广,中国文化高台之所在也。”
高二适回过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来者可是琅琊王氏书圣后裔王至诚兄?”
“卑职正是。”王至诚微微一笑,礼貌地回应。
“你也是去上海正风文学院?”
高二适点了点头:“上海正风文学院已经毕业,现在北京研究院读国学研究生。听说废止中医案,我去了上海,又来到南京,今天回家看看。”
微风轻轻吹拂,大家在阳台上眺望远处的长江,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江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似乎在诉说着泰州的古老传奇。
中午时分,大家在船上享用各类中西式美食。午餐过后,王至诚约上翁瑞午、孔伯华,跟着高二适走进了一间茶馆。茶香四溢,阳光透过窗户斜洒进来,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在常州有一个谢稚,字稚柳,不过20岁,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与张珩齐名,时称‘北张南谢’。”高二适兴致勃勃地介绍。
王至诚想起了吴稚晖,随口说道:“吴敬恒,也是常州武进人。算得上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是国字号内着名的右派人物,也是蒋司令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