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动荡,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
两个小兄弟听说“老爹酒楼”是个好去处,便缠着王风非要带他俩去玩不可,但王风望着文秉笑道:
“那里离太监住区不远,如果你又被人抓去阁做小黄门,我可不好向状元爷交代!\"
”状元爷的公子谁敢抓?“黄宗羲说。
”和刑部尚书的公子出游,还被抓,那朝廷真到了穷途末路了!“文秉道。
”这年头皇帝老子都有人敢害,还在乎咱们几个白丁?“王风笑道。
这一说,文秉可真得有点害怕。黄宗羲想了一阵,建议道:
”假如文秉化装成女子,太监们还认得出吗?\"“男子汉大丈夫,岂可易裙而钗之!”文秉生气了,但想了想,又改口言道:“人生在世,虫肝鼠鼻随遇而安,化装女人,偶一嬉戏,却又何妨?\"
于是三人嘻嘻哈哈上街,在当铺里购买一套女装,又转去戏班,央人梳个时髦发式,然后三人雇辆马车,直驱”老爹酒楼“而去。
一路上,王风深恐文秉说话露出破绽,便交代说:”那酒楼里龙蛇混杂,你就不要讲话了!\"
“笑总可以吧!”文乘道,他哈哈一笑。
\"笑更不行!“黄宗羲气闷道。”为什么?\"
“你这么一笑,就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我可当真把你看作姑娘。..... 又坐得这么近,我简直要把你当作老婆了!”黄宗羲说罢,哈哈大笑
“王大哥,他欺侮我!”文秉很委屈地说。
“他这是喜欢你。.....”王风说。
“喜欢我,就是欺侮我!\"
三人都沉默了,但闻车轮轧地的隆隆声,过了一阵,王风望一眼文秉,问:
”小兄弟,你最后一次见到冯姑娘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那是半年前吧,她父女俩送我爹入京应试,在白马津分手。那时,她说再过一阵子,要去白云观寻师。大哥,你说白云观在哪里?”文秉道:
王风没答,他与两个小兄弟又是投缘,又是隔阂,毕竟大他们十来岁,大半的心思他们是不了解的。也许,正是由于孤独,这才同他们交上了朋友。
“老爹酒楼”到了,三人登上了酒楼。
王风的目光一下投向窗口,不觉一震,暗道:他果然在此!
原来满头白发的李永贞,依然还是在窗口那一席独酌。
王风因为是三个人,不好往上挤,拣了比邻的一席,向店伙要了“廊下酒”和几碟花生果、茴香豆等素菜。他边吃,边觑那个白发宦官。
李永贞似乎沉入遥远的回忆里,脸上现出淡淡的忧郁,偶尔才吸了一小口酒。过了很久,他才注意到王风,一怔,微露一丝微笑,王风也点了点头。
“你今天也有雅兴来?”李永贞问。
\"孤独啊!\"
“你不是有三个人吗?\"”他俩是孩子。..... \"
“我不是孩子!”黄宗羲纠正道,这个未来的思想家,感到自尊心受伤。
“好好好。.....”王风抱歉道:“你不是孩子,是我错了,你是大人!\"
”你又错了!\"
“是是是。..... 你长大了!”王风又连忙纠正,至此一顿,又问李永贞道:“你怎么又来了?\"
”天下孤独的人,何止一两个?你若愿意通个姓名,今日我作东。“李永贞一直对王风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
”你便不通姓名,我今日也愿作东。“王风笑道。李永贞似乎想也不想,便移席过来,他与王风碰一下杯,却对文秉说:
”小姑娘不必介意,我是宦官,是注定要绝子绝孙的,对女色向来视如白云苍狗。..... \"
文秉不敢吭声,但也点了点头,突然心中一震:这人怎么如此面熟,什么地方见过了?
王风又招来了店伙,要白发宦官点菜,李永贞说没有特别喜欢吃的东西,还是素菜好,于是,王风又点了好几碟素菜,
大家默默喝了一阵,李永贞忽然叹道:
“这天下好不奇怪,如果不是肉体被阉,便是精神被阁。有的人,屁股刚刚被主人狠揍过,却又大喊我忠于你,于是主人又狠揍他的屁股,但他还是高呼忠于主人!这简直让旁观者看疯了。..... \"
王风没有答话,默默地想着。
”你应试过吗?“李永贞问王风。
”我大哥是粪土万户侯,岂肯甘心去经营那八股文章!“黄宗羲代答。
”你呢?“李永贞注目黄宗羲身上的遮阳帽、青圆领、玉色布绢衫,这是本朝钦定的秀才、儒士服装。
”区区玩过一次,往后也不干了!“黄宗羲坦然道。
便在这时,一个魁梧高大的内官上了酒楼来,他身着葵花胸背团领衫,头戴乌纱帽,腰系犀角带,显然是身份很高的太监。他的目光四射,终于落在白发宦者身上,立即脸现微笑,急步走了过来。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李永贞道,语气明显不满。”我到处找你。..... 事急,那定做的船虽然在江上散了,可人却。......“那太监歉然笑道。
李永贞一个手势截断了他的话,同时站了起来,巍巍然竟有王者的气度,头也不回地径直走下酒楼,那太监一愣,便立即追了下去。
”这两人我全都认得!“这时文秉悄声道。
2
黄昏时分,三个哥儿们终于回到了刑部尚书府,这时堂上依然还是那一日谈论”三案“的几个朝臣。
王风朝长辈们默然一揖,便领着两个小兄弟进入了
书房
”可请问令公子大名?“孙慎行忽问王纪。
王纪一愣,他们正在激烈论证三案的关系,老孙怎有此一问?他背向堂上坐着,没注意儿子回来,觉得对方问得意外,便莫名其妙地望着老孙。
”他前年是否去过黄鹤楼?“孙慎行又微笑地问。”犬儿是去过黄鹤楼。..... \"
“那他的名讳便是王风了。我们是老相识了!”孙慎行一顿,望着王纪道:“想不到王兄既有麟儿,还有天人般的儿媳妇,好福气呀,好福气!\"
“孙大人取笑了!”王纪颇感尴尬,儿子二十三岁未婚当时不是美事:“犬儿实在未婚!\"
”那就奇怪了,他刚才明明拉着一个小姑娘嘛!\"“王风!你出来!”王纪有点恼怒,对着书房喊道。王风走了出来,孙慎行则笑问:
“你真的未婚吗?\"
王风点头称是。
”那是为了何故?“孙慎行问。
”为了来日逃难方便,免得拖儿带女。.....“王风道。王纪听了,如同火上浇油,厉声道:
”你刚才带了什么女子进书房了?\"
王风哑然失笑,当下大步走到书房门前,敲敲门,唤
道:
“都出来!\"
旋即走出了两人:一个少男,一个少女,
”这是黄御史的公子,讳宗羲。“王风指着黄宗羲道,他又指了指文秉:”新科状元的公子,讳秉,我想孙大人见过的。“
”不!“文秉尴尬地道:”我当时被陈奉矿监抓去,差点变成了小黄门!\"
“你真是乃祖之风犹在,怎地如此打扮?”王纪笑骂道。
“这怪不得他,”王风叹了口气,说:“我们为了去见识”第三朝廷“,只好让他女装。”
孙慎行听此,不觉回想当年王风在黄鹤楼的一席话,便道:
“只因公子那一席话,老夫才推迟一年进京。”“但你还是来了!”王风说了这话,脑中同时闪现那白发宦官,耳中还回荡着他那“读书人大都精神被阉割”的话,
“你还是以为我辈败定了?”孙慎行肃然问。
“大人当年不是溜之大吉了?”王风道,他又目视王心一,说:“因为你不懂得”溜“,差点丢了性命!\"
王纪觉得儿子出言有点无礼,当下便要把他斥退下去。
”王大人休急,我喜欢这样与他交谈!“孙慎行拦阻道,他注目王风许久,又说:”当年郑贵妃有人撑腰,老夫只好引退;如今撑腰人鸿去冥冥,还斗不过吗?\"
“敢杀太子的,你们斗不过;敢害皇帝的,你们更斗不来!”王风叹道,他的口气已然冷漠之极。
一直旁观的吏部尚书张问达忽问:
“你以为泰昌先帝是被杀?\"
”高明如张大人,先帝弥留期间你经常出入暖阁,却觉察不出一场谋杀在进行,便足见对手极其细心、谨慎了!“王风道。
”若说郑贵妃是谋杀的主谋,为何泰昌帝弥留之际,不见福王回京?“张问达绕圈反驳。
”大人问得很高明!所以郑贵妃并非主谋,或说,不是最后谋杀的主谋!\"
“那你以为主谋是谁?”孙慎行问。
“主谋或许就是。.....”王风突然话吐一半打住:“你们不要把区区也卷入漩涡!\"
”我们都已卷入了漩涡,包括你的父亲!“孙慎行道。”我又不是三法司的人,白丁一个,又怎知主谋是谁?\"
“你似乎有点数。.....”孙慎行道。
“不错,主谋在内官,你们可以从十万九千人中查找。”
“范围未免太大了!\"
\"我以为。..... 你们不能说是我讲的!\"“当然!\"
”区区以为,那主谋是泰昌帝过世之后,受益最大的人!“王风下了决心。
他说罢,便同黄宗羲、文秉溜回书房,与此同时,他心中不断闪现白发宦官的影子,口中喃喃地说:
”不是他。..... 不可能是他。..... \"
这时堂上的人,彼此之间论证愈加激烈了。
“主谋是泰昌帝过世后受益最大的人!\"
这话令人震惊,因为那推理确实出色试想,若是不让杀人犯获得最大利益,谁愿意冒着诛连九族的危险,去谋杀皇帝?
但是,近年来,谁是获益最大的人,或说,受益最大的,到底是什么人?
大家依然是摸不着方向,分不清东西。
孙慎行再次向王纪建议:
”是否请令公子一起讨论?大家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议论,似乎更接近本案的核心。“
3
这回王纪亲入书房,将王风拉了出来。王风劈头先问:
”倘若一旦破了案,主谋原形毕露,大家才发现他原来是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怎么办?如果是条长蛇怎么办?如果是一整窝的马蜂或杀人蜂怎么办?\"
张问达听得将信将疑:
“真会有那么厉害?真到了那地步,又有什么办法?也只好拼着命办这个案子了!\"
”在你们的眼皮底下,皇帝被害,大家浑然不觉,这对手厉不厉害?\"
“只要你将主谋指出来,其余的都不用你管!”孙慎行说。
“如果那主谋会站在我面前让我指认出来,那主谋未免太差劲了,你们要除掉他自然也容易得很!不过,我有一条小计,可以令主谋自行暴露······”王风笑道。
堂上四人把目光盯着王风,准备捕捉他口吐的每一个字。
“那条小计,我写在书房的案上,这计策一走漏风声,就不好办了!\"
王纪回书房取出一张书写得乱七八糟的纸,朝王风一晃,问:
”是这个吧?\"
王风点点头。孙慎行先抢过一看,又递给其它的二
人,大家看到满纸尽是横竖歪斜的“打草惊蛇”的字样!
“你那计策不灵,我试过了!”王纪说。
“怎么个试法?”王风问。
王纪娓娓道来。数日之前,他故意大张旗鼓地派人分驰二路,到南京皇陵去逮捕崔文升归案,又到李可灼老家锁回李可灼。那崔文升押回北京,一路上啥事也没有,一条蛇也没出来;那李可灼过江时,虽然出了事故,却非人为,也是一条蛇也没出现。
“爹,那李可灼过江时到底出了什么事故?\"”都是很平常的事故,两个时辰之前,快马才先驰京回报:押送人马搭一艘旧船过江,船到江心忽然散了板,锦衣卫与李可灼全部落入大江。幸好我挑的锦衣卫水性很好,把李可灼打捞起来。“
”那水手呢?\"
“水手落江以后不见了。”
“唉!蛇出现了,他们看不见,自然也给溜走了!那李可灼现在还在路上吧?\"
“他们大队人马滞后,还在途中。..... \"
”只怕那蛇还会出现。..... 不好!只怕要全军覆没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便在这时,堂上突然出现一个血人,他是从走廊下疾奔上堂的。王纪一步上前扶住了来人,那人早已快晕死过去,但仍撑着一口气:
“幸不辱命。..... \"
”副使辛苦了。“王纪亲自倒了一杯茶,端给来人道。锦衣副使喝了一口茶,叹道:
”我等。..... 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大人放心,李可灼已交付刑部大堂,还有两个活口。..... \"
“诸位大人稍坐,我带他找医生包扎去!”王纪对大家说,同时扶着那血人出去。
大家望着那锦衣副使出去,都感到一缕不祥的预感挥之不去,显然是主谋下的毒手。
“他们是志在必得!”孙慎行想了想,叹曰。“看来将有一场险风恶浪!”王心一皱眉头。“崔文升回京,一路无事;李可灼返京,迭遇风险。.....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身后是不同的两家主人?还是说明崔文升身上已无重大秘密,而李可灼则藏有非常要紧的秘密?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王风又思索道。
这时两个小兄弟在书房中有点耐不住,也走出来。文秉生恐大人们将他撵走,便抢先说:
“想打杀李可灼的幕后人,我认得!\"
他这一说,众人无不震惊,目光全投在小文秉脸上。”小兄弟,你不可如此肯定。.....“王风道。
”我是认得嘛。.....“文秉不服,当即将自己当年被陈奉所虏,送去怀公门,在李永贞房中见到三个颇有来头的太监。接着,又将今日在”老爹酒楼“巧遇李永贞及魏进忠的情形细述了一遍。末了,又强调说:“王大哥,那魁梧的太监是不是这么说的那定做的船虽在江上散了板,可是人却。..... 往下的话便断了。孙大人,你看这情形与李可灼过江船散了板的情况是否相符?既是相符,那魁梧的太监必定是幕后指挥了!\"
”你这小娃推理起来,倒是有板有眼,不愧是新科状元的儿子!“张问达赞道。
王风笑了笑,对文秉说:
”小兄弟,你这是满打满算,一厢情愿的推理。假如近日来天下有十起沉船,你顶多是对上了十分之一;若是三起沉船也只对了三分一。而那通报消息的魁梧太监,可以是经办人,也可以是联络人,自然也可以是幕后指挥,也只有三分一对上。如此七除八扣,三折而又三折,你看能对上几成?\"
这话,与其说是王风说服文秉,不如说是王风规范自己。因为他的心中也一直作如是观,与文秉一般无二,但又感到不应该如此简单。
“话虽是这么说,但我还是有个不情之请。三位小友是否可以设法到大内一行,弄清楚这两个人的姓名、身份、背景,”孙慎行道。
“大内禁地便是五府六部大臣,也不能轻易进得,我们三个白丁,那是找死去了!”王风道。
“是老夫失言了。”孙慎行有点不好意思。
“我是怕又给抓去。.....”文秉想了想,终觉有点过意
不去嗫嚅地说。
“这回可不是阉割,而是砍头!”黄宗羲纠正道。“仁人义士总是要舍身取义的。”王心一叹道。“那也得看为什么事,为谁?”黄宗羲冷然道。王心一听了,大不顺耳,不服的说:
“难道为了破'红丸案',为了先帝、为了当今皇上、为了振兴华夏,不值得吗?\"
“听说,当今小皇上是个了不起的雕刻师,出色的木匠······”黄宗羲故意含混道。
他虽声音压得低极,含义也颇含糊,但句句都十分清晰地钻入了诸朝臣的耳中。
大家愕然相顾,都隐隐然觉得天下变了。
这时,新科状元文震孟前来拜访,他闻说这里聚着三个尚书,这一来就可收举一反三之效。他同诸大臣礼毕,坐了下来,却见一个秀丽的姑娘,莫名其妙地杂在人丛,即俯下头来以免失礼。
“状元公,你看这女子出落得如何?”孙慎行却打趣道。
“大人岂不闻,非礼勿视!”文震孟依然不看,言道。文秉只得上前拜见,叫声“爹爹”!
“状元公不可误会,令公子年小志大,他这是乔装为朝廷破大案去,收获颇丰呢!”孙慎行及时提醒道。
文震孟诧异地望着众人,那神情是不大相信。“爹请自在,孩儿进去换过衣服就来。”文秉说罢起身,急趋书房。
4
王纪终于又带那锦衣指挥副使回来,那副使先前是锦衣染成血衣,这回却是浑身缠满了白色的纱布,如同一匹斑马。
文震孟起身与王纪见礼,实时告退,孙慎行则挽留说:
“我朝的状元,历来是先任翰林院修撰,状元公他日修史,这'三案'是不可或缺的,坐下听听,却又何妨?\"
文震孟又重新坐了下来,那锦衣卫副使想起不久前那场战斗,泄气地说:
“我平生没打过这样的仗。..... \"”对手武艺非常高强?“黄宗羲问。那锦衣卫副使又摇了摇头。
”对方人多?“刚出书房的文秉问道。”人多也不可怕。“
”那是为什么?“王风问。
”我说不来,甚至也想不来。反正打过这一仗,我的锐气没了。其实仗没有打完,我心里便说了一百遍,不打了,不打了,今后永远不打了。..... \"
说到这里,那副使不住地喘气,似是眼前看到极可怕的景象。
“副使大人,你慢慢道来。”王纪道。
副使略微平静之后,才说:
“我们快回京了,京郊宛然在望,大家还不住地说笑。突然,一群白衣人悄悄地将我们团团围住。大约有一百多人,头罩白套,身穿白衣,除一双黑黝黝的眼珠,浑身皆白;而我们只有十八人。他们都骑着快马,但这时全都下了马。一个领头的人说:我们是来救李大人的,你们将李大人交出来,没有你们的事,否则,只好将你们杀光了。
”我们当然不交。他们再也不说一句话,先走出了十八人,与我们一对一拼杀,一式的扑刀。同我拼杀的那个,武功也不太高强,打了一阵,我终于敲掉他手中的扑刀,将剑按在他的脖子上要他投降;但他似乎没有听见,迅捷地扑向前,狠咬。...... 我切下他的头颅,但那头颅依然咬住了我的左上臂,像一颗大铃铛,在臂上直摇幌,弄得我满身是血。我回顾身边的混战,一个伙伴已占了上风,不仅削下对手执刀的右腕,还将剑顶在他的肚子上,厉声喝道:投降!那人不退反进,让剑穿腹而过,却趁势咬断了我那伙伴捏住剑把的手指,还不住地哧哧地咀嚼着。我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不是听不见,而是不要命,一心一意要伤害我们,刀剑也拦不住。
“第一阵,他们死十八,我们伤五个,算是胜了,但照此下去,我们是死定了。眼看他们又出列十八人,我将剑插地,用双手将那颗挂在臂上的大铃铛硬生生地扯了下来,那白森森的牙齿依然咬住我臂上的一大块肉。
”第二阵,我们有了教训,防止他们拼命的打法。我们就打得比较好。尽管这样,消灭了十八人之后,我们还是又四个人受伤了。许多地方实在防不胜防,我们往往打得非常激烈的时候,那地上重伤的敌人,有时会拾上一段自己的断臂,死命地朝我们扔过来,我们一失神,就出现了空档,给敌人可乘之机。这样,我们总共伤了九个。
“第三阵又开始了,我们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这一阵,打得特别艰苦,我们在伤者跟死尸堆里搏斗。那些初看起来像是死透的敌人,有时突然会跳跃起来朝我们扑来,有的站不起来的则用全力滚起来,抱住我们的双腿,张嘴往我们的腿上咬去。而这些敌人看去都是一动不动,都在装死,其实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时机,向我们作垂死的一击。他们把自己的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化成了武器,断掉了的手固然是武器,没断掉的手也是武器,腿是武器,牙齿也是武器。似乎他们只有一个欲望:消灭我们。而那些实在无力攻击的敌人,则抬起头来,用喷火的眼睛盯着我们,他们这种眼光四面八方都有,似乎是用眼光把我们围困住了。我觉得这些眼光实在令人胆颤心惊。那眼光似乎非常的单调,又万分的复杂,平常双方决战是为了求生,他们是为了求死,太不可理喻了。所以这一阵我们一下子伤了七个人,等到打完了五阵,我们全部都受伤了,有的伤了好几个地方。
”最后一仗,他们十八个人完好无损,对付已不足十八个遍体鳞伤、疲惫不堪的人。尽管如此,我们也准备作生死的一搏,就在这个时候,一匹白马飞也似驰来,马上坐着一个腰挂双剑的姑娘。她指着我的鼻子问,你们可是锦衣卫?我点点头。她说,锦衣卫没有一个好人,跳下马来,在混战的人中一闪两闪,我们全身发麻,武器都掉到地上,弄不清她用什么妖法。..... 这时我们的敌手欢呼起来:好姑娘,你真行!那姑娘问,你们是什么人?其中一个回答,我们是最可怜的人,也是最好的人。姑娘又问你们为什么打架?那人又回答,我们要救这位李大人,他可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他们说罢了,便搀着吓昏了的李可灼,准备逃窜而去。
”可是那姑娘突然心生疑虑,叫喝道你们说他是大忠臣,忠在哪里?其中一个答道,他进了两粒仙丹给皇帝,为皇帝治病。..... 姑娘说,这么说来他是李可灼?几个白衣人点点头。那姑娘又迅速地来回游走,顿时把那班人点倒在地,然后自己跃上白马,--溜烟不见了。
“慢慢地,我们麻住的手脚竟能够动了,生恐又遇上可怕的敌人,所以只得勉强上路,把李可灼带走,也勉强带了两个活口,离开这个非常可怕的地方。”
大家听了,心里都感到发毛,王纪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