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断更第4章,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见秦国强大,便派公子勃携带珠宝,前往秦国修好,秦国也派丞相魏冉来宋结盟。从此依仗着秦国,作威作福,自号强国,与齐、楚、韩、魏、赵并立,自称为宋康王。
息氏乃宋、卫交界濮阳桑间封父村人。去年春天,东北边境接二连三传来紧急军报,说齐军在平陆、丘大量集结,似有窥伺宋国之意。宋偃不敢急慢,即披戎装,骑上骏马,率领官廷卫队,来到濮阳一带巡祝。他得知齐军还在齐国境内,与宋国中间还隔着卫国,便吩咐守将卢曼、戴直严密防守,一有动静即向朝廷禀报。
返程时经过濮阳之南、桑间与濮上之间的封父村,只见这里满山遍野植满桑树。春日阳光之下,桑叶一片翠绿。一群村姑,置身于桑林中,一边采摘桑叶,一边吟唱情歌--
“氓之蚩蚩,(小伙子嗤嗤嬉笑,)
抱布贸丝。(抱布换我的蚕丝。)匪来贸丝,(其实不是来换丝,)来即我谋。(来接近我商谋婚事。)送子涉淇,(送你涉过淇水,)
至于顿丘。(一直送到顿丘。)
匪我愆期,(不是我要拖延婚期,)子无良媒。(是你没有托好媒人。)将子无怒,(请你不要生气,)
秋以为期。(秋做我们的婚期。)\"
歌声婉转,缭绕桑间。其中--女,唱得尤为优美。那女子还将采摘到的桑葚放进嘴里,边吃边唱,桑葚染着双厚,有如抹了口红一样,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宋偃边听边看,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恍见下凡的仙女似的。他双脚生了根似的,一步也不愿离开桑林。他命随从大臣代乌前去查访,得知那美女乃漆园吏韩凭的妻子息氏。
宋偃魂牵梦绕着息氏,回到宋都睢阳后,就命大臣代乌前往漆园找韩凭,劝韩凭将妻子献给宋偃,以换取一个更大的官。韩凭不肯,问妻子愿不愿意,息氏作诗吟道:
”南山有鸟,
北山张罗。
鸟自高飞,
罗当奈何?\"
得不到息氏,宋偃犯了相思病。他命太宰荡筑造高台,终日站在台上,向着濮阳方向眺望,故名“望美台”。
宋偃思慕息氏,无心国事朝政,大臣们都劝谏他,他一概不予理睬。
过完了仲秋又到冬天,宋偃实在忍不住了,便命将军宋成带几个劲兵健卒,来到桑间封父村,将息氏抢到睢阳。韩凭见妻子被抢,心中难舍,自尽殉情。
息氏来到宫中,终日泪水洗面,她思念韩凭,不肯委身宋偃。宋偃今日饮宴,明日歌舞,想方设法哄息氏开心,让美人满意。
这一天,康王宋偃又邀息氏游览望美台。时值仲春,花木笼翠,暗香浮动,紫燕呢喃。两人时而驻足,时而漫步,凭栏远眺苍茫大地,倚楼观赏睢水风光。
息氏触景生情,更加思念韩凭,她蹙着眉头,闭着双唇,郁郁不
康王见了,心里不高兴。他说:
“寡人是突王,能使人富贵,亦能决人生死何况你丈夫已经弃世,再无归处。若顺从了寡人,定当立为王后。”
息氏若有所思,作诗答道:
“鸟有雌雄,
不逐凤凰。
妾是庶人,
不事宋王。”
“你已经到了这里,即使不愿顺从寡人,也由不得你了。”康王变色道,
息氏深深叹了一口气,说:
“妾有一事相求,不知大王答应不答应?\"
”只要顺从寡人,别说一事,就是十事百事,寡人也能答应。“康王转怒为喜。
”那好。“息氏直接了当地要求:”妾的夫君韩凭,虽任管理漆园的小吏,可大小也是朝廷命官。今日为妾殉情,大王可否重新厚葬?\"
“这有何难?”康王满口应承:“寡人下旨就是。”
便叫来宫官侍从,备个巨大棺椁,运往濮阳,修造一座坟墓,厚葬韩凭,
息氏见康王说到做到,也就感激地说:
“臣妾代韩凭谢过大王,容臣妾沐浴更衣,拜辞亡夫的魂灵之后,再来侍奉大王巾栉。”
康王大喜,命宫女扶息氏入宫沐浴。康王候在高台,倚着朱栏,眺望云山雾海,无限风光。这时,太宰荡急急登上望美台,气喘吁吁地来到康王面前,双手呈上竹简,奏道:
“大王,东北、西南边境传来紧急军报。”
康王转过脸来,心情很不愉快:
“什么紧急军报,只怕又是齐王在虚张声势。”
“不,这回却是真的。齐军三十万兵马已在平陆、廉丘集结,其中还有燕国骑兵三万,由燕将张魁率领,来到平陆与齐军汇合。”
康王发觉大事不妙,睁大两眼盯住白发苍苍的太宰荡想着对策。
“还有,西面的韩国,派遣韩将率领十万精兵开往襄陵,与驻扎那里的十万魏军,组成韩魏联合军团,打算从西面攻我睢阳。”
“这都是齐王蛊惑、煽动造成的。”康王虽然恼怒,却有恃无恐地说:“太宰不要害怕,我们有强大的秦国做后盾,谅他们联合三方四国,也不能把宋国怎么样。”
“大王,齐燕魏韩四国联合,有将近六十万的兵力,”太宰荡焦急地说:“尚不及早防备,一旦他们从东西两面夹攻,我们将猝不及防。”
“寡人自有安排,太宰你先退下。”康王挥了挥袍袖。
“大王,恕老臣多言。”太宰荡起身,但站着不走:“危急关头,大王应把心放在国事上,动员全国百姓,抗击四国的入侵才对。”
“你又说寡人迷恋息氏是不是?”康王沉下脸来,毫不客气地说:“寡人早就说了,后宫之事不准干涉,谁敢不守这个规矩,寡人就用弓箭射穿他的脑袋。”
太宰荡一愣,想再说些什么,终没说出口,他行了个礼,颤颤巍巍地退下。
“回夹!”康王突然叫住太宰荡,交代说:“命几个斥堠,秘密潜入平陆、襄陵两地,摸清齐燕韩魏联军进攻路线,及时报告寡人。”
“臣遵旨。”
太宰荡抖撒精神,退出望美台。
康王坐在栏杆前想着心事。少顷,官女来报,说美人沐浴已毕,欲来求见大王。康王满心欢喜,即命息氏进见。
裙裾飘逸,环佩叮当。康王循声望去,见沐浴后的息氏,樱嘴桃腮,艳丽娇美,如三月桃花,似出水芙蓉。娜娜婷婷,款款而至。
“爱妃!”康王叫了一声,张开双臂扑了过去,将息氏搂进怀里。
“臣妾还没拜辞亡夫的魂灵呢!”息氏推开康王,嗔道。“好好好,你拜,你拜。”康王宽宏大量地说,他退到一边,让息氏拜辞韩凭之灵。
息氏转身面向濮阳,神情凝重地拈起香,拜了三拜。
“爱妃现在好了吧?”康王迫不及待地问。
息氏默念几句,慢慢起身,突然快步向栏杆外跑去。
康王猝不及防,急忙伸手,扯住息氏的长袖。
“啦”一声,长袖扯断---只,息氏却已跃出栏杆,像仙女下凡-- 样,飞向台下的大地。
康三与侍从扑到栏杆前,往台下张望。
息氏坠地,气绝身亡。
康王挥动着双拳,恼怒地大喊大叫。
侍从跑下望美台,来到息氏身边,伸手试了试鼻息,一缕香魂早已飘散。半幅丝帕遮在胸前。侍从拣起一看,见上面写有几行小字,便回头跑上高台,将丝帕呈给康王。
康王展开细看,上写小诗一首:
“臣妾死后,
与夫会合。
同葬一家,
黄泉感德。”
康王大怒,将丝帕撕成碎片;又命侍从收拾息氏的尸体,与韩凭相隔数丈之远,分开埋葬,让他们东西相望,永远不得相亲。
后来,康王巡视边境,路过封父村,见新坟上各长出一株梓木,树高三丈,枝繁叶茂。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树枝自相附结,竟成连理。有一对鸳鸯,停在连理枝上,交颈悲鸣,有如杜鹃啼血。
乡人见康王一行人立在新坟前吴若木鸡,都围上来说这是韩凭夫妇魂灵所化。两棵梓木被称为“相思树”,还做了一首小诗,颂扬息氏的美德:
“相思树上,
一对鸳鸯。
动人情魂,
思来悲伤。
世上威权,
焉能夺志?
息氏执性,
笑傲君王。”
在两只鸳鸯悲鸣声中,康王飞身上马,落荒而逃。
过了几天,前往平陆、襄陵的斥堠,陆续回到睢阳,向康王禀报说,丞相孟尝君已被齐王、苏秦挤走;现在总理齐国朝政的是苏秦、韩珉二人。齐王听信苏秦,决意联合燕、魏、韩三国,企图灭我宋国、为当年逃到齐国避难的宋剔成报仇。
斥堠还带回一张羊皮兴图,上面画着平陆、廪丘、襄陵、睢阳方位,以及四国联军进攻路线。一中年斥堠将兴图摊在康王面前,指着图说,齐燕联军,兵分两路。一路从麋丘向南,经大野泽西部,穿过卫国,直攻定陶;另一路由平陆向南,绕过大野泽东部,经卫国的亢父、单父,直取睢阳。魏韩联军二十万人已在襄陵集结待命,等齐燕联军越过宋国边境,即与齐燕联合东西呼应,合攻睢阳。
听了斥堠的演示文稿,康王仿佛听到了四国联军进军的号角,感受到战车碾压田野、马蹄叩击大地的震颤。他的心砰砰狂跳,五指渐渐收扰,握成了碗口粗的铁拳。他按耐不住战争带给他的激情,他要给齐国一个沉重的反击。
“大王,赶快下令吧。”太宰荡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动员全国百姓,保卫自己的家园。”
“不要慌张,寡人自有安排”康王镇静地说:“代乌,传旨卢曼将军,利月桑间、濮上复杂地形,在封父山口埋伏,等廉丘方向来的齐燕联军进入封父道时,即封住两边山口,来一个关门打狗。“
代乌应声遵旨,急忙驱车前往桑间封父,传达康王命令。”宋成,你立即前往方与、湖陵,命戴直将军堵塞济水连接泗水这条支流。“康王指着图上的河流,说:”等单父方向来的齐燕联军渡河时,破坝放水,来一个水淹三军。“
宋成领旨出了离宫,跳上战车直奔湖陵。
”公子勃!“康王望着长大成人的二儿子,充满期望地说:”你立即起程前往秦国,请秦王务必出兵攻打韩、魏后方。寡人再命屈龙将军在睢水东岸布防。等韩、魏联军--退,屈龙将军即率军渡河,杀进魏国襄陵。“
公子勃、屈龙将军领旨,转身奔出离宫。
”太幸荡!“康王突发奇想,吩咐道:”你到王宫后苑,找一块平地做为靶场,供寡人射箭!\"
“都这时候了,还有心绪射靶游戏?”太宰荡满心疑惑地问。“休要多问,赶快去做就是!”康王煞有其事地说。
“只是,按照周礼,天子的箭靶,以虎皮、熊皮、豹皮代布,称虎侯、熊侯、豹侯。”太宰荡一本正经地问:“诸侯则以熊皮、豹皮代布,称熊侯、豹侯。大王要用什么皮做射靶?\"
”寡人就用木偶人做靶。你命木匠去做个木偶,在其中心写上田字,代表齐王田地,寡人要天天箭射田地,让他变成一只大刺猬!\"
4
咸阳南宫,秦昭襄王即位后开始建造的巍峨宫殿,位于离宫南面、渭水河畔,与凌空跨越的渭桥相接,连成一组极为壮观的亭台楼阁。
这一天,秦昭襄王在宫内正毁,接见了宋国特使公子勃。公子勃代父王宋偃献上--份厚礼后,才与秦昭襄王谈起齐燕魏韩四国进攻宋国之事。
人
?。‘
“寡人对此了如指掌,贤侄你就不要再费口舌了。“秦昭襄王摆
’..
了摆手,说:“赛人知道齐王田地,在苏秦引诱下,纠集六十万大军从
东西两面进攻宋国,但是,宋国既是我大秦的盟国,就不允许任何一
:
?
个诸侯国对它意图染指。尤其是齐国,妄想吞并宋国,壮大实力,抗
拒我大素的东进,这是办不到的,寨人已命相国孟尝君拟订反击四
国进攻的计划|,贤侄尽管放心好了,”
“孟尝君当上秦国的承相了?”公子勃惊喜地问,
??
.??.…
“是的,\"秦昭襄王一想起拜相一节,心里就不胜得意。
降阶迎接孟尝君。
一个月前,泾阳君带着孟尝君来到咸阳,秦昭裹王亲出南宫,
孟尝君身材短小,但气度不凡。他紧走几步,望着秦昭襄王纳
头使拜。秦昭襄王伸手将他扶起;心中暗想,薛公其貌不扬,却能结
交天下那么多的名士为他出谋划策,可见此公自有非同一般的人
格魅力,如能得此人才为我秦宝效力,秦国岂有不富强之理?于是打
定主意,授薛公田文相位。
翌日早晨,秦昭襄王临朝南宫,降下第一道圣旨就是,免去魏
冉丞相之职,拜孟尝君田文为秦国丞相。当秦昭襄王亲自将相印捧
到孟尝君面前时,孟尝君浑身发抖,惶恐不安。他十分激动地说:
“感谢大王提携,拜相之专,臣万万不敢接受。”
“却是为何?”
“臣犯谋逆之罪,是来此避难的。”
“不。爱娜是寡人请来的,还避什么难?\"秦昭裹王正色道:“再
说,乡在齐国得不到重用,还要受尽种种委屈,赛人实在着不过去,
偏要请来授以重职,看他田地能把寡人怎么样?”
“臣、臣担心??”
不语。
“卿担心什么?是不是怕魏冉报复?”
孟尝君既不便点头,也不便摇头,两眼直直地望着秦昭襄王,
“不要怕。”秦昭襄王想当然地说:“寨人安排他去当右更,与左
更白起一样,外出带兵打仗。这几年,他养尊处优,心宽体胖,连走路都困难了。
寡人不愿毁了一代名将,就命他出去经经风雨,见见世面,等立了新功之后,再拔擢重用。“
孟尝君这才放下心来,重新跪下接过相印符节。.....
秦昭襄王收回思绪,不无得意地说:
”现在,寡人内有孟尝君细心运筹,外靠白起、魏冉、司马错三位将军勇敢打拼,东扩南进,九合诸侯,已经稳操胜券了。“
”这太好了。“公子勃还没听出秦王真正意思,就击掌赞道:”有伯父如此雄韬伟略,击败齐国进攻,维护天下太平,就易如反掌了。“
”当然,以贤侄这样的年龄,是一定能够看到寡人一匡天下的。“
秦昭襄王说罢,与泾阳君相视而笑。
这时,内侍走到秦昭襄王身边,耳语了几句。
秦昭襄王点了点头,于是,内侍尖起嗓子宣旨,一重接一重接一重地宣到宫外。
孟尝君器宇轩昂地进来,他风流潇洒,一个月前的晦气,早已一扫而光。
”赐坐。“秦昭襄王等孟尝君入座后,问:”爱卿,反击四国进攻的计划,拟出来了没有?\"
“已经拟妥。”孟尝君起身,将一卷布帛递给内侍,转呈给秦
王。
这是三天前,秦昭襄王得到斥堠禀报后,特意命孟尝君着手拟订定的一个重大决策。因为,在授以相位时,他的密友、儿时的玩伴向寿曾向他提醒,说孟尝君聪明过人,又是齐国的王族,要是在秦国作了丞相,他肯定会处处替齐国打算,那样秦国可就危险了。
向寿的说法虽有道理,但秦昭襄王却有自己的主张。他觉得要考察一个人是否忠心,只要找个事让他做做,看他站在哪一边,便可知道他在为谁效力。
恰巧这时,宋国传来紧急军报,秦昭襄王有心通过救宋抗齐,削弱一下齐国的力量,就把反击四国进攻的计划,交给了孟尝君。
孟尝君知道这是秦王对他的一次考验若不站在秦国一边谋事,必为秦王所不容;若过份伤害齐国利益,又对不起齐国父老乡亲。他左右为难,通宵达旦不能入睡。后来,他想起苏秦对他的种种诽谤,齐王对他的猜忌与迫害,他横下一条心,想借秦国力量压一压齐国的威风,出一出这口窝囊气。能够打败四国联军,也就击破了苏秦所散布的谎言,促使齐王猛醒过来。
他心想意决,便召集心腹门客,密商了两天一夜,终于拟妥了一整套反击四国进攻、孤立齐国的计划来。
秦昭襄王打开布帛,铺在案上,见上面画着地图,便叫孟尝君讲解。
孟尝君走向案前,公子勃、泾阳君也起身过去,围在秦昭襄王左右,边看图边听孟尝君讲解。
“韩、魏两国各抽十万精兵前往襄陵,其后方必定空虚。”孟尝君指着兴图说:“只要大王命白起、司马错二将军,各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韩之新城,夺取韩、魏的重要关塞伊阙,就会逼迫韩、魏联军立即回师营救。这样,宋国睢阳的西部之围,便不攻自破。”
“好!好!”秦昭裹王忍不住拍案叫道:“如何才能离间齐燕联军?\"
”前两年,燕国不是请求大王借十万兵力给他打齐国吗?“孟尝君咬了咬牙,将最不愿说的一招也说出来献给秦王:”大王可派魏冉将军带十万兵马前往燕国,支持燕王趁机从北面进攻齐国。齐王一听北面有警,必抽调大军回防。原本协助齐国作战的燕骑兵队必将回国与齐军大战。这一计的要害是把水搅混,然后混水摸鱼。使用得好,最不费力又大有好处。“
秦昭裹王、泾阳君、公子勃齐声赞扬孟尝君初来乍到,就为秦国制定了一条好计谋。
”还有,苏秦拉起了齐燕联盟,是真是假难以判断。我们设法让他们分开,并且挑拨他们互相残杀,这样就可以厘清苏秦到底是在为齐国,还是在为燕国谋利。“
”好!“秦昭裹王两眼发亮,兴奋地对公子勃说,”贤侄回去告诉你父王,等韩魏联军撤退时,你们务必联合反攻,一直打进魏国把襄陵夺过来,并入宋国版图。“
”是!小侄这就告辞。“公子勃行了个礼,转身欲下殿堂。”慢!“秦昭襄王叫住公子勃,然后对孟尝君说:”作个回书,让他带回去。书上写明解围办法、步骤、好让宋王准备好这场反击战。“
孟尝君领旨,带公子勃前往相府,去作回书。
秦昭襄王卷起地图,进宫去见宣太后。
年已二十六、七岁的秦昭襄王,在宣太后眼里仍是个孩子,凡遇军国大事都要亲自到后宫汇报,由宣太后最后拍板定夺。秦昭襄王事事遵从母后的旨意,有通不过的事他也会婉转解释,巧妙比喻,直说到母后转怒为喜,他就以母后已经同意为幌子,去办不能办的事。
免去魏冉相位,就是采取这种办法获得宣太后的支持的。但是,魏冉始终不甘心丢官罢职,此时,他又到懿和宫,恳求宣太后恢复他的丞相之职。
”儿大不由娘啊,我也没有办法“宣太后叹了口气,说:”这事你就不要再提了。“
”可我是他大舅父。当年要是没有我冒险去燕国将他接回来,他能坐上王位吗?没有我用武力镇压他的几个兄弟,他的王位能坐得稳吗?\"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宣太后想起昭襄王说过的话,就照搬出来劝魏冉:“过去你是有功劳的,所以王儿拜你为相嘛。”
魏冉望着他的亲姐姐,眼里露出期待的目光。
“可是,自从你当上丞相以后,养尊处优,心宽体胖。”宣太后挑起眉尖,严肃地说:“没有为国家增一块土地,没有为军队出一份力量。整天想着聚敛钱财,扩大自己的封邑。朝野议论纷纷,告状都告到我这里来了,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魏冉像被揭了疮疤---般,羞愧地低下了头。
”现在王儿命你出去带兵打仗,再立新功,这是个大好机会,你应该珍惜才对。“
”可是,白起他立过什么功?“魏冉不服气地问:”大王一提,就把他提为左更,与我这个右更并列齐名,想起来实在令人汗颜。“
”白起在中原打了好几个漂亮仗,给我秦国争回不少地盘,他是有功劳的。“宣太后耐着生子说服她的弟弟:”朝廷论功行赏,擢他为左更,这是按先王规矩办的。你应该出去打几个漂亮仗,争几块地皮回来,我命王儿擢你为国尉、大良造。“
魏冉知道说不动宣太后了,便问候了几句,欲退出懿和宫。宫女进来禀报,说大王进宫来了。
魏冉觉得让秦王看见多有不便,忙退到帷幕后边去。秦昭襄王迈着矫健步伐,来到宣太后前,行过礼请过安,摊开那卷布帛,铺在几案之上,一边指示给母亲看,一边把孟尝君说的话详细复述一遍。
”孟尝君这一招,对我们是有利的。“宣太后抬起脸来,欣喜地说:”不过,我还有一个补充。“
”母后请明云。“秦昭襄王谦恭地说。
”应兵分两路。一路由白起率领,攻韩的新城。一路由司马错率领,攻占魏的武始。我估计,司马错攻下武始时,白起才到达新城。王儿应该命令司马错立即南下,与白起合力攻打新城,夺取伊阙,占领这座要塞,为日后吞并韩、魏两国,打下坚实基础。“
”母后目光远大,儿臣望尘莫及。“秦昭襄王钦佩地说:”至于离间齐燕联军之事,母后有什么教诲?\"
“这就交给我吧。”宣太后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我会教魏冉怎么去做。”
“谢母后。”秦昭襄王收起地图:“儿臣就去宣旨,命白起、司马错立即出兵攻打韩、魏。”
秦昭裹王刚刚离开懿和宫,魏冉就从幕后转到幕前。“冉弟,方才的话你听明白了吧!”宣太后笑盈盈地问。“姐姐,我不想带兵去燕国。千里跋涉,还得冒险犯难,我不想于。再说,还要经过赵国。要是赵王不肯借道,我又要无功而回了。”
“你呀,这几年的确把你宠坏了。”宣太后骂了一句:“去,到后官总管那儿领文绣千纯、绸缎百匹、珠宝两箱、裘衣三件,代我到燕国看望你的赢姬外甥女,和昭王外甥女婿。“
”不带兵马去了?“魏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死脑筋!“宣太后戳了一下魏冉的额头,说:”乐毅到燕国几年,已经训练出了十几二十万精兵。你只要到那儿跟我女婿昭王说,报复齐国的时候到了,他就会连夜发兵,只要把齐军主力引到齐燕边境,就算你立下了一大功劳。\"
“好!到时候姐姐可要为我美言几句,让大王给我个大良造当
魏冉咧开大嘴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